首页 理论教育 儒家的比德说及其对中国旅游文化的影响

儒家的比德说及其对中国旅游文化的影响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比德说”,以山水比喻道德、品质,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传统自然审美观念。孔子的这种以山比德、以水比智的观点,着重从人的伦理道德观点去看自然现象,对后来的山水审美观有很大影响。“比德说”的审美价值,首先,在于它强调把自然之美和人的道德品质联系起来,这就使人们在游览山水景色的同时,开阔胸怀、陶冶情操。

儒家的比德说及其对中国旅游文化的影响

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比德说”,以山水比喻道德、品质,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传统自然审美观念。孔子曾在《论语》中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仁者何以乐山?在《韩诗外传》中曾做这样解释,即山受万物之瞻仰,草木生于其上,万物、飞鸟、走兽皆汇聚在此,风云也起于山中。天地的和谐,国家也会安宁,这就好比君子之德,所以君子爱山(君子就是指品德高尚的人)。智者何以乐水?在《韩诗外传》中也指出,作者把水的流动、汇聚、跌落、静澄和奔流不息,比作君子之智、礼、勇、命、德的品格,所以,智者乐水。孔子的这种以山比德、以水比智的观点,着重从人的伦理道德观点去看自然现象,对后来的山水审美观有很大影响。李白周敦颐陆游等文人名士在游山玩水中领悟到人生的价值、出淤泥而不染的独立品格和君子洁身自好的可贵精神,都是这一审美观念的体现。

“比德说”的审美价值,首先,在于它强调把自然之美和人的道德品质联系起来,这就使人们在游览山水景色的同时,开阔胸怀、陶冶情操。它对于提高民族的文化修养与道德水平有积极的影响;二是有助于人们在欣赏山水景色时,透过表面的自然现象去寻找内在的含义,即不仅要看到山水的外在的形态美、色彩美、动态美,还要看到内在的气质和蕴含的精神。例如,杜甫的佳作《望岳》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绘尽了岱宗的景色,给登临泰山者以慧眼观泰山岱顶之雄伟,并以其哲理打动了游人的心。这首诗以岱岳的雄伟、诗歌的魅力,打动了千古游人,荡涤着游人的胸怀;三是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不少的山水景观得到了“人化”,即这些山水景观被留下了人的道德情操的印记,从而使山水的自然美和精神美相结合,使这些山水景观具有更高的旅游价值。因此,自古至今,泰山在中国人民的心中不是一般的山脉,而是五岳之尊、名山之祖,黄河也不是一条普通的河流,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