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课程规划的模式与策略:《课程与教学论》一书的成果

学校课程规划的模式与策略:《课程与教学论》一书的成果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确定学校课程规划的依据和进行规划内容的设计都需要依靠一定的策略,这就涉及学校课程规划的模式问题。总之,现有的课程规划模式带来的是一整套令人不满的教育实践指导原则。靳玉乐等从课程生成过程这一角度,区分了三种课程规划模式:一是学校课程规划的内生模式。二是学校课程规划的外引模式。我们先从一所学校的学校校本课程方案的基本结构谈起。(二)确定校本课程方案的依据1.法律依据。

学校课程规划的模式与策略:《课程与教学论》一书的成果

确定学校课程规划的依据和进行规划内容的设计都需要依靠一定的策略,这就涉及学校课程规划的模式问题。英国学者凯利(Kelly)基于课程规划的价值取向,概括了三种课程规划模式:第一种是目标规划模式,即对学校的教育成就设定目标和进行政策规划。这种规划模式将重点放在“测量”目标,即测试有多少儿童达到了国家专制的教育成绩测试程序的标准,而不是测试他们在达标过程中所获得的教育实践的意义和所了解的教育实践的性质。第二种是基于内容的课程规划模式。这一模式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是:哪种知识应该享有这种绝对的地位?课程应该“介绍那些具有内在价值的知识和活动”,强调课程内容中应该包含一些构成人类经验和认识力方面的、有价值的文化遗产。课程内容应该取自“共同文化传统”。

基于内容的课程规划模式坚持知识的价值在于知识本身,而非学习者考虑和看待它的方式,所以课程规划时不必考虑它对接受者的潜在影响,某种课程存在的理由在于其内容而非其效果。国家课程规划就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国家课程的核心就是将各学科中的“全部知识、内容、技能和教学过程”列为新的国家课程、教学与评价计划的基本组成部分,从社会经济、个人职业和学科内容的角度进行论证,课程规划是为了找到有用的学习形式,这种有用针对的是对个人未来的就业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的有用,这一模式的理论基础是一种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

第三种模式是基于内容目标的课程规划模式。它是前两种模式的结合。目标规划模式在教育领域中采纳了工业生产的模式,试图将教育变成一种科学活动和一种类似工业过程的活动,因而从根本上说是行为主义的、线性的和工具性的。这一模式强调按照明确的目的去塑造人,如果接纳这一模式,意味着不必征求个人意愿和兴趣的意见。基于内容目标的课程规划模式是按照一定标准选择出来的内容作为教育目的,而课程与教学目标则是一些被“切咬的碎片”和达标的具体要求,为实现“传送”之便,内容被分割成不同的部分。这种课程规划模式将教学视作知识的传输,其传输方式不会也不能充分满足教育活动所具有的一些广博需求,如增进自主性、实现个人及社会的发展、增长审美意识、实现经验和活动自身的价值等。总之,现有的课程规划模式带来的是一整套令人不满的教育实践指导原则。无论按内容规划课程模式,还是按目标规划课程的模式,甚至是二者的结合,都不能提供一个具有真正教育性意义的课程规划样板。事实上,更严重的是,在整个教育体制中使用这些规划模式给学校带来的是一种极不合适的课程,它限制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目标的实现。

靳玉乐等从课程生成过程这一角度,区分了三种课程规划模式:一是学校课程规划的内生模式。该模式的基本含义就是在充分了解学校基本状况的基础上,通过探索和创新来生成学校独特的课程规划。其基本环节包括“组织构建→收集资料→确定目标→收集资料→构建方案→进行审核→修改方案→描述方案”。二是学校课程规划的外引模式。该模式主要是通过引进其他学校的课程规划方案来构建本校的课程规划。三是课程规划的分化模式。该模式主要指学校将课程分为多个模块,如基础性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性课程,然后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使一部分模块的课程规划由学校自主生成,而另一部分模块的课程规划借鉴于其他的学校。[31]上述三种模式给学校课程规划提供了一定的思路,课程的来源既可以是本土“自下而上”的生成,也可以是“借鸡生蛋”式的高位架接。同样,也可以是前两种思路的结合。这些课程规划模式从一定意义上唤醒了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打开了课程开发的思路。然而,这样一些理论模式给课程实践并未产生多大的推动作用,原因在于教师仍然不知道如何具体撰写课程方案。我们先从一所学校的学校校本课程方案的基本结构谈起。

[案例]

东塔乡中学校本课程方案[32]

[学校背景资料]学校位于灵武市区东郊,是一所农村普通初级中学,共有18个教学班级,52名教师,940名学生。学生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回民,来自全乡各村队,少量来自外乡镇、外实现以及外省区。……

(一)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

包括主任、副主任、成员等。

(二)确定校本课程方案的依据

1.法律依据

2.学校办学宗旨。

3.学生需求的评估。

4.社区、学校课程资源的评估。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2.教师的专长。

3.校内外课程资源。

4.做到趣味性、基础性、普及性、延伸性和适用性。

(四)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

1.最大限度地满足给个学生兴趣爱好,促使每个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发展。

…………

6.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

表6-3 东塔乡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方向

(六)评价(www.xing528.com)

1.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

6.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以开发的项目,参与的学生数,学生参与过程中表现出的态度、情感以及兴趣,教师的教案和课堂组织效果等多方面进行,对教师的评价结果与教师的结构工资、年度评优、职称评定相结合。

(七)实施步骤

1.由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组成人员共同学习、研讨、酝酿和构思我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

4.校本课程方案的实施(学校领导有专人负责校本课程的管理)。

(八)校本课程开发项目表

表6-4 校本课程开发项目表

续表

从上面这一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学校课程规划主要包括以下任务:学校现状分析与学校发展愿景提出;课程资源与学生需求评估;确认学校课程开发哲学与操作原则;确定学校课程目标;提出课程议案;确定课程评价方案;集体审议课程方案;研制具体课程设置与实施方案。学校课程总方案的研制一般而言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南的制订;二是教师培训的具体意见;三是组织教师申报与审议的制度;四是学生选课制度;五是学校课程项目与方式的确定;五是课程实施与撰写具体的《课程标准》;六是课程评价与管理制度。其中《课程标准》的撰写是重点。《课程标准》一般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共同项目部分,包括学校名称、科目名称、开发教师、课程类型、课时和日期等。第二部分是具体内容部分,包括以下五个方面:①课程目标。4~6点,全面而具体、陈述格式。②课程内容。知识与活动、选择与组织等。③课程实施。学习方式与活动安排、资源利用等。④课程评价。过程评价、评价主体多元。⑤所需条件。需要学校提供什么样的条件。总体上看,主要包括以下路径:一是建立课程开发和领导组织,即建立以校长、教导主任、骨干教师和教育专家为主体的学校课程规划团队。二是收集课程资料,即广泛收集课程开发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如课程政策、课程资料、学情资料、社区资料、教师资料等,并分类整理。三是确定课程目标,即确定学校的课程目标,构建校本化的课程标准。四是研制课程总体方案,即编制学校课程规划的整体方案,如课程设置方案、课时安排方案、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课程实施方案、课程评价方案等。五是集体审议,即把课程方案移交全校教职员工进行审核,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后再次移交教师代表审核。六是描述方案,即送交教师大会进行审议,根据审议结果提出修改意见,对方案进行修改,并用准确的语言予以描述以作为学校课程事务的行动指南。[33]

当学校课程总体方案出台以后,并不意味着课程规划工作结束了。接下来,首要的工作是组建课程标准研制委员会,共同研制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研制小组的参与人员应该包括部分家长、学生、教师及部分课程专家等。学校课程标准研制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步骤1: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向参与者说明拟订课程标准过程的重要性。

步骤2:进行简单的培训,包括社会变化、社区的特性、学生群体特征、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进展、课程开发基础知识等方面的讲解。

步骤3:要求参与者各自完成句子“我梦想中的课程是……”。在不讨论的情况下列出反映个人教育信念形容词,比如:有助于考试成功的、统整的、有意义的、目标导向的……

步骤4:要求每位参与者对上述形容词进行可操作化的界定,通过写一两句话来扩展形容词。如“有意义的”:课程应该让学生能够从学习的内容中发现生命的意义;课程应该和学习者的生活相联结。

步骤5:小组成员分享各自的形容词,小组长只需在黑板上列举出形容词。

步骤6:小组成员分别针对有疑问的地方提问,以达到相互理解。

步骤7:每位小组成员各自用3分钟说明其中的一个形容词。在所有小组成员说明完毕之后,每位成员就黑板上的形容词进行投票,选出个人认为重要的15项。

步骤8:通过得票数,每个小组确定得票最多的前15项。

步骤9:小组集合,共同分享。在全体大会上,每个小组分别呈现各自的结果,找出共同的项目。

步骤10:基于所选出的共同项目,确定课程目标,并着手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总之,一个设计周全细致、使用得当的课程标准应该能回答以下问题:①学生为什么要选这门课?②课程要求是什么?③课程对学生的思想和实践有什么益处?④课程对学生的基础有什么要求?⑤教师对学生已有知识有什么了解?⑥学生基础技能的不足之处会不会在课程中得到补习?⑦课程各部分的顺序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⑧课程是以讲座,讨论,还是小组讨论为主?教师对学生有什么期望?⑨布置的任务有什么教学目的?⑩考试考什么?记忆?理解?综合能力?合逻辑地提出证据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什么要采用目前所使用的课本?他们在课程和学科中有什么相对的重要性?[3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