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术界研究述评和传播与文化教程的现实意义

学术界研究述评和传播与文化教程的现实意义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道家传播思想涉及面广,其主张对当代传播学界的研究很有价值,对现实生活也很有启发。本文的研究对象即是道家的情感传播,并以“庄子之情”为中心进行现代阐释,以期引起学界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一)学术界研究述评国内有关道家传播思想的研究,主要学者有邵培仁、姚锦云、谢清果、仝冠军等。学界对于“道家情感传播”的专门化、独立化研究基本属于空缺之状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学术界研究述评和传播与文化教程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基于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聚焦于自身文化主体性华夏思想文化传播研究,正逐渐成为中国传播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话题。目前学界关于华夏传播思想的研究,虽然有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只是一棵小苗,其发展空间需要深度拓展。华夏传播思想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便是先秦诸子传播思想研究。道家在先秦诸子中的地位、影响虽不及儒家,但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流派,且道家思想极其注重社会生活经验之升华和人生哲理之反思,与传播交流息息相关。道家传播思想涉及面广,其主张对当代传播学界的研究很有价值,对现实生活也很有启发。本文的研究对象即是道家的情感传播,并以“庄子之情”为中心进行现代阐释,以期引起学界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

(一)学术界研究述评

国内有关道家传播思想的研究,主要学者有邵培仁、姚锦云、谢清果、仝冠军等。具体研究成果有:(1)先秦时期的“传播辩证论”(邵培仁、姚锦云,2014),认为先秦传播思想中,带有辩证色彩的思考肇始于老子,再发展于庄子,对后世有深远影响;(2)中国道家的庄子、释家的慧能、儒家的王阳明的“传播受体论”(邵培仁、姚锦云,2014),认为传播的核心在于“受”而非“传”,关键是要恢复一个本真的精神世界;(3)道家的语言传播,如老子的“正言若反”,庄子的“寓言”“重言”“卮言”(詹石窗、谢清果,2017),具有独特的语言传播价值。此外,庄子对人类语言沟通困境深有体会,其语言传播具有超越性(陈巧玲、谢清果,2016);(4)道家的“内向传播”,如老子以“道”为主体意识的自我观(谢清果,2011)、传统心性之学研究中,庄子“俗我”与“道我”互动视角下的“见独”观念(谢清果,2017);(5)仝冠军从传播活动中的成见是非标准、传播心理、传播符号、语言传播、情感因素等方面整体论述了庄子传播思想,之后在其著作《先秦诸子传播思想研究》中亦有类似论述。此外,还有学者认为中国道家对传播学有着核心认识的成就,如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庄子的“可传而不可受”表明了传播的不确定性原理(吴景星、姜飞,2009)。其中,邵培仁、姚锦云、谢清果连续发文,以系列论文的形式表现了对先秦道家传播思想的极大关注。

这些研究之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对庄子传播思想的独立研究数量稀少。关于庄子传播思想的研究,大多含嵌于先秦道家传播思想的研究中。且有关道家传播思想的研究,其成果多集中于老子《道德经》的传播思想研究以及道家传播思想的整体阐发,而专门针对庄子传播思想的研究屈指可数。二是关于道家“情感传播”的研究尤为不足,对于庄子的情感传播研究更是属于空缺。以上学者论述的核心内容,可概括为先秦道家的辩证传播研究、接受主体性传播研究、语言传播研究、内向传播研究、符号传播研究。可是,在诸多方向的传播研究中,却极少涉及“情感传播”。而情感因素又在人们的传播活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传播活动中必不可缺少的要素,这也极大地影响着传播交流的成与败。学界对于“道家情感传播”的专门化、独立化研究基本属于空缺之状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张国良教授在《中国传播学40年:学科特性与发展历程》中指出,但凡涉及人类的思维、表达和行为,无不依赖于传播,这也体现了传播学的交叉性,故而传播学界应保持一颗开放的心态,与其他学科多多交流,互相借鉴。本文即以富有哲理思辨性的先秦道家思想为立足点,以跨学科之视角,将“庄子之情”作为研究对象,再融以《庄子》文本中的成语、典故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梳理与详细分析,以此阐述先秦道家的情感传播。至于何为“情感传播”,笔者在此也对其做出一个界定。“情感传播”即是指:以情感元素为导向,并辅之以其他言语或非言语元素而进行的信息交流传递活动。文章点明了庄子对于人际传播中“情”的态度,解读分析了庄子情感传播中的现象和特点,以期学界对道家的情感传播,特别是对庄子的情感传播思想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www.xing528.com)

(二)现实意义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可见,中华文化对人更具有宏观层面上的精神性、思想性的指导意义。这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其影响是长期性的形成以及持久性的力量,而非速成、即时的效果。故而,传承、发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时代的号召,亦是每一个华夏儿女内心之召唤与本身之自觉。

中国人尤为重视情感,但是许多人“为情所困”,特别是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的现代人。有对于自身情感传播(也称“内向传播”或“自我传播”)之困扰,也有对于人际情感传播之困扰。这些不适之情轻则使人焦虑、抱怨、愤怒、仇恨、抑郁,重则使人自残、自杀,抑或伤害他人。对于自我的情感传播,即形体之我与精神之我的内在深度交流,协调不好的话会造成严重的自我损害。例如,有些人突然患病或损失财物或碰到一些意外事故,或由于自身原因而导致的一些不悦之事,于是自我责怨或自我放弃,进一步沉溺于负面之情而无法自拔,便觉得人生无意义,以致心灵扭曲,把自己折磨了不成样子。对于人际情感传播,有的人会为了自己的情感需要而一味向外索取;亦有的人一味向外付出情感,可能是出于外界压力、面子、不知拒绝而付出,常常让自己感到为难;也可能是出于热心而付出,但是情感回报不如人意,于是感到心寒,冷漠对待他人。许多人由于自身之情、与他人的亲情、爱情、友情、同事情等原因而情感大为波动,做出一些极端之事。不论是自愿还是外界所迫,其结果不是伤害自己便是伤害他人。且自我情感传播与人际情感传播常有交织,会互相影响,其效果犹如一个螺旋,会不断循环与放大。

庄子虽是先秦时期的人物,但其情感传播思想在今天仍不过时,对于当下人们的生存现状仍具有很大启发意义。庄子的情感传播思想,不论是对内传播还是人际传播,重在体悟。了知庄子情感传播思想,可以改善人们内心的情感纠结痛苦之状态,让人的情感处于畅达灵纯之境,既不会被他人所伤,亦不会伤及他人,还可益助他人。这样的情感传播思想更有利于构建一个充满善意与关爱的和谐社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