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果

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果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方面,身体外貌的状态会对一个人的心理造成直接影响;另一方面,处于大学阶段的青年人,由于自我意识的高涨对自身身体和外貌的重视,也导致了身体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显著。这些都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和作用。此外,来自学业以及就业的压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果

总的来说,人的心理世界与外部的客观世界之间时刻保持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自身身心条件和外部客观条件,同时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产生极为复杂的影响和作用,人始终处于由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共同构成的庞大系统之中,而这一系统对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也十分复杂,要坚持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待这一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体自身因素

1.生理因素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生理因素主要是指个体的身体健康状况,个体有无身体上的缺陷和疾病,以及身高体重等外显的生理指标是否严重偏离平均水平。例如,一些学生身体有残疾较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临床中常见一些青年学生由于长期长青春痘感觉自卑甚至抑郁,一些学生由于身材较矮或者太高也会备感压力。一方面,身体外貌的状态会对一个人的心理造成直接影响;另一方面,处于大学阶段的青年人,由于自我意识的高涨对自身身体和外貌的重视,也导致了身体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显著。

2.个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因素

个人的认知风格,情绪和情感的状态,以及行为习惯,都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①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的行为模式。认知风格与智力无相关或相关不显著,大多是自幼所养成的在知觉、记忆、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态度和表达方式。认知风格是认知过程中的个体差异,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并且具有两极性和价值中性等特点。认知风格种类繁多,如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思索型和冲动型、整体型和分析型。例如,场独立型的学生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通常习惯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思考来达到目标。②场依存型的学生更多借助于别人的建议和帮助。③再比如情绪和情感状态,有的人情感细腻,有的人情感粗放。行为习惯包括一个人的生活习惯、行事风格等。这些都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和作用。

3.个人的气质和性格因素

(1)气质因素,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孩子刚一落生时,最先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气质差异,有的孩子爱哭好动,有的孩子安静平稳。

气质只给人们的言行涂上某种色彩,但不能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也不直接具有社会道德评价的含义。

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任何气质的人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在不同的实践领域中取得成就,也可能成为平庸无为的人。

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表现的隐显,以及动作的灵敏或迟钝方面,因而它为人的全部心理活动表现染上了一层浓厚的色彩。

4.性格因素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它表现一个人的品德,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这些具有道德评价含义的人格差异,我们称之为性格差异。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格的核心差异。性格有好坏之分,能最直接地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

(二)环境因素

1.家庭环境

(1)父母亲的心理状态。

作为个体生命中的重要他人,父母亲各自的心理状态,包括父母亲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表现,以及父母亲的脾气、性格、人生观、价值观,等等,对个体心理的发育和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www.xing528.com)

(2)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包括家庭成员的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模式,家庭能够为个体提供的情感支撑等方面。独生子女家庭、单亲家庭、祖孙同堂等不同的家庭结构,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会有不同的影响;子女与父母亲之间能否存在有效的、健康的交流模式,对个体心理健康也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而来自家庭的情感支撑,是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研究表明,婚姻是家庭中的主要关系。有研究对父母关系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的分析中得到启发,将父母之间的不良婚姻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影响归结为两点:其一,不健康的父母关系会造成孩子的不良人格特征。父母关系好的青少年与父母关系说不清楚的青少年相比,在人格特征上有更多的优越性。其二,婚姻关系制约着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作用。婚姻失谐、家庭不和,父母处于心理重压之下,苦闷不安,势必影响亲子关系的质量。

(3)家庭的经济情况和社会地位。

大学生的家庭的经济状况、生活背景,来自农村或者城市等内容,都会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

(4)父母亲的教养方式。

所谓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子女的活动中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

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提出了家庭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即要求性和反应性。要求性指的是家长是否对孩子的行为建立适当的标准,并坚持要求孩子去达到这些标准。反应性指的是对孩子和蔼接受的程度及对孩子需求的敏感程度。根据这两个维度,可以把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四种,大量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

国内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分类也各不相同,最常见的是,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放纵型、溺爱型、专制型和民主型。实证研究方面:研究表明父母的强迫行为、过分控制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之间是相关的。研究表明权威型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大范围内的心理与社会优势有关,正如在童年早期及中期一样。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抑郁情绪相关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显著影响。

2.学校环境

近年来,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校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十分显著,对学校环境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发现师生关系的冲突性维度可以预测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也就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是否存在显著的冲突,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此外,来自学业以及就业的压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3.社会环境

所谓社会环境,就是指我们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制环境、科技环境、文化环境等宏观因素。社会环境对我们的心理状态乃至人生发展都有重大影响。狭义的社会环境,仅指人类生活的直接环境,如家庭、劳动组织、学习条件和其他集体性社团等。社会环境对人的形成和发展进化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人类活动给予社会环境以深刻的影响,而人类本身在适应和改造社会环境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变化。

(三)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重大成长经历

影响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因素除了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之外,更直接地是二者的交互作用对人的心理状态的影响,这主要体现为一个人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重大成长经历。心理学中精神分析学派的研究不断支持这一论断。

早期经验主要指的是一个人出生以后到三岁左右之前与主要养育者之间的发生的关系和互动,强调的是婴儿在与主要养育者的互动中形成的感受和体验。一个粗心大意的母亲,不能及时察觉婴儿的需求,婴儿会反复体验消极、负面的情绪,长期以来,会将此种情绪内化为一种潜意识的体验,并导致成年后有可能产生心理疾病的症状。重大成长经历包括被遗弃,重要亲人的丧失,以及其他可能造成重大心理创伤的情况。

必须强调的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以上因素,并不是平行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而是不同程度地产生影响。从里到外来说,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最直接因素是大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其次是家庭因素,再次是学校的因素,最外层是社会因素。这类似是一个球形的系统,越是外围的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越是间接的,是经过内层因素处理和过滤之后发挥作用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