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发展论:经营理论研究评述

学校发展论:经营理论研究评述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铁明提出的教育适度经营说,不能对丰富的学校经营现象做出理论解释,也难以指导学校经营实践。这是至今为止我们所见到的较为系统的学校经营问题的研究成果。综上所述,以学校经营行为为对象而进行的系统理论建构,至今尚处于空白状态。

学校发展论:经营理论研究评述

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运行机制,已经历史地提出了关于学校经营问题,迫切要求在理论上对学校经营问题做出回答。文献检索表明,最早涉及学校经营的研究是齐亮祖的学校经营机制研究[1]。其研究主要是针对中小学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涉及到学校自主权扩大而提出的,是在教育管理学意义上对学校经营机制问题的研究,还不是教育经济学意义上的问题研究。类似的研究工作还有薛西生的技工教育经营机制研究[2]、罗清宁的职业中学经营型管理机制研究等[3]。薛西生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技工学校经营概念,但对技工学校原有运作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出现的严重不适应情况,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提出要模拟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建立技工学校经营机制。罗清宁也意识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中学管理必须赋予新的涵义,应该引入经营理念,用“经营型管理机制”概念加以表述。最早把经营概念引入教育领域中的是张铁明,但他研究的是教育经营问题,而不是学校经营问题。张铁明在研究教育产业问题时,提出了教育可以适度经营,认为教育是产业,而产业就可以经营[4]。张铁明提出的教育适度经营说,不能对丰富的学校经营现象做出理论解释,也难以指导学校经营实践。我们认为,学校经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学校行为。学校经营所追求的是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形成新的教育服务,在满足教育市场不同层次需求过程中,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因此,学校经营不是一种“适度经营”。厉以宁教授根据公共经济学产品属性理论,提出了学校产品性质和学校经营问题[5]。他从学校产品属性角度对学校进行了分类,并基于产品属性分类分析了学校经营特点。这是至今为止我们所见到的较为系统的学校经营问题的研究成果。

综上所述,以学校经营行为为对象而进行的系统理论建构,至今尚处于空白状态。一是对丰富的学校经营实践还没有从教育经济学理论范畴进行研究,对学校经营问题研究大多是从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角度进行的,而不是从教育经济学角度研究的;二是学校经营概念没有明确提出,学校经营范畴归属、定位等都有待于科学界定;三是已有研究视角大多集中在宏观与中观层面,提出了教育经营、教育适度经营、技工教育经营等概念,而不是从微观角度的学校经营行为进行系统理论研究,这样就限制了经营概念在学校情景中更为广泛的应用。(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