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概述与案例分析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概述与案例分析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情感与认知相结合的整个精神世界的活动。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有机体内部存在着一种潜在的创造性倾向,只要提供有利的条件,人的潜能就能释放出来。罗杰斯还认为,师生间这种新型的人际关系体现着一种对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的根本信任,创造着一种促进学习的“接受”气氛。罗杰斯认为,促进学习的关键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某些态度和品质。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概述与案例分析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情感与认知相结合的整个精神世界的活动。情感和认知是学习者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的部分,是彼此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不能脱离学习者的情绪体验而孤立地进行,对其情感的教育和知识的辅导是同等重要的。而绝大多数传统的学习理论通常把学习只看成一种认知活动,是左边大脑参与的活动。即使有的学习理论涉及情感与情绪,也只是把它作为激起或干扰学习的一种因素,根本不把它作为学习活动的一部分。对学习者来说,这种排斥右边大脑情感参与的学习是冷冰冰的无生命意义的学习,只是一种信息的接收和加工过程,因此是无效的学习。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有机体内部存在着一种潜在的创造性倾向,只要提供有利的条件,人的潜能就能释放出来。“这种观点把重点放在事物的过程上,而不是放在事物的最终状态上。”中国古代哲学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实际上是一种完人的行为,在发挥最高效力的同时却轻松自如,这与人本主义理论在指导人格发展的工作中所倾向的“使人们自由地表达本性,自由地趋向自己的归宿”的整体和谐的思想不谋而合。

(一)学习整体观

1.学习是理论、实践与自我认识的统一整体

学生需要经过实际体验,尝试错误、成功、失败、沮丧、痛苦,所有这些都是学习过程重要的部分。理论与经验、实践分离是很危险的,要想健康地发展,对自己的认识、理解、主观感受的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体验丰富的人具有很强的自我认识。马斯洛曾经说过:“在我们自己的内心里我们熟视无睹、置若罔闻的东西,正是在外部世界里熟视无睹、置若罔闻的东西,无论这些被我们忽视的东西是诗情画意,是对美的敏感,是最初的创造,还是诸如此类的东西。”当整个教育过程发挥良好作用时,学生就会发现越来越多关于自己、关于他人以及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真理,并且能在外部世界看到越来越多的统一,自身也变得越来越统一。

2.教育目的在于人的整体发展的需要

这其中尤其应注重人的“内心生活”,即人的情感、精神和价值观念的发展。马斯洛认为,人天生具有一种蕴藏着无限潜能的内在自然,这种内在自然的充分展露就达到了自我实现。他把自我实现看成人生终极目标。自我实现亦即“完美人性的形成”“人的潜能的充分发展”“人的能力的全域发展”。教育的任务在于帮助人们满足这种最高的需要。他说:“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人的目的、人本主义的目的、与人有关的目的,在根本上就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成,是人能够达到的或能够达到的最高度的发展。”

3.学习是人的情感动机参与的过程

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生发现自己的独特品质,发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即使自己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是唯一真正的学习。个人对学习的喜爱情感(好学)在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人类具有学习的自然潜台词,他们对外界的好奇促进其学习与发展,唯有自我发现及自己喜好的学习才会有意义地影响个人行为,也因此才可以称为学习。坦恩鲍姆博士总结道:“倘若我们接受杜威关于教育即经验的重建的定义的话,那么还有什么比把我们的全部自我,我们的内心动力、热情、态度和价值观都投入进去更好的学习途径呢?”

(二)学习情境观

1.小组活动能够满足人的归属感

没有指导性的小组活动,信口开河地相互交谈,没有任何工作日程,没有目的,这种技巧与罗杰斯的非指导性心理治疗十分相似。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实践包括无结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鼓励思考、理解和接受的重要性三个方面。

罗杰斯认为,教学的起始基础不是课程、思想过程或其他智力资源,而是和睦的人际关系。教学不是以书本和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和服务者。罗杰斯还认为,师生间这种新型的人际关系体现着一种对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的根本信任,创造着一种促进学习的“接受”气氛。学生的学习不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技术、知识水平、授课计划和众多的参考书,而是依赖于教师和学习者彼此之间的关系,即学生对教师的接受程度。马斯洛的这种方法与“无为而治,即任事物自然发展”的道家哲学如出一辙。但马斯洛也看到了另一方面:“放任自流与无组织状态能够带来鼓舞人心的力量和自我实现的最佳环境;但我也看到了放任自流同样也能使个人的无能、缺乏才能和心理障碍等一切弱点暴露无遗。这也就是说,无组织状态或者造就了人,或者毁了人;许多人一帆风顺,而另一些人则一败涂地。”

2.真实情境学习

罗杰斯非常重视“真实情境”中的体验性学习。他认为,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通过感受、行动,其智性活动和感知、情感活动交织在一起,因为这种学习对他个人来说是有生存和发展意义的,所以是高效率的、不容易忘记的。罗杰斯批判传统教育不让学生接触现实生活中真正有意义的问题,不让他们承担责任。他指出“让年轻人从小学会思考复杂的问题,认识到任何一个问题都有正反两面和学会选择自己的立场,是绝对必要的,学会解决复杂的社会科学问题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我们必须让所有学生,无论他们是在哪个(教育)阶梯上,接触与他们生存有关的真实问题,这样他们才会发现他们想要解决的问题”。

3.营造自由的学习气氛

罗杰斯认为实现意义学习的关键是营造有利于学习的气氛:既然学生都具有内在的学习动力,他们所需要的是不受压抑,能让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性得到自由舒展的土壤、阳光和空气。这些条件一旦具备,求知的种子就会自主地发芽生长,而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营造这种促进学习气氛。教师不是专家,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的促进者”。罗杰斯进而阐述,与心理咨询一样,创造这种有利于学习的气氛的关键是学习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尤其是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这种态度的基础是对学生的信任,即信任学生不仅有学习的内在动力而且有自主学习的能力。罗杰斯认为,促进学习的关键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某些态度和品质。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具备三种品质:真实、接受、理解。教师应做到:①对学生做全面的了解和无微不至的关心;②尊重学生的人格;③与学生建立良好的真正的人际关系;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安排学习活动;⑤善于使学生阐述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关系);⑥善于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的区别对待等。(www.xing528.com)

(三)学习动机

1.通过高峰体验使人觉得自己变得更美好、更坚强、更统一

高峰体验具有有益的治疗效果,可以促进学习动机,尝试体验成功的感觉。马斯洛认为,高峰体验可以给人带来积极的效果,可以使人改变对自己、对他人以及对生活的看法,还可以使人变得更加自重、更有创造性,感受到生活的意义。

2.小组工作法能满足合群感、联系感和归属感等人类的需要

归属的需要是社会学习系统的最大需要,而学校和课堂文化向学生提供了归属于群体的机会。一般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一旦给他们以重要的责任,他们就会有更好的表现。

3.人天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创造性生存发展的条件是“自由”

罗杰斯认为,“自由”是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探索和发现的自由,是能够对一切现存结论质疑的自由,是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自己发展方向的自由。同时,马斯洛也认识到自由、不受拘束对于有些人的发展是有益的,但对另一些人则起到相反的作用,这就是“分野原则”。

4.有意义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的一种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的过程,是一种生命的运动,从更广的意义上来说是生命的价值所在。学习者的自我只有同有意义学习整合、联系在一起,才能促进自我的成长、人格的完善。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能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精细,认知水平有所提高,知识更加丰富,而且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罗杰斯以学习活动对于学习者是否有意义来区分两类不同的学习。一种是所谓认知学习,它只是脑力活动,没有个人情感的投入。另一种与认知学习相对的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所倡导的“意义”学习或“经验”学习。这是一种“自主”的学习,其动机来自学习者内部而不是外部,其结果由学习者自身来评价。这种学习的核心是“意义”,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习者“全身心投入——不仅是智力而且是整个人的投入”,因为这种学习对于他有个人的意义。罗杰斯认为,只有这种学习才是唯一有价值的学习,它影响“广泛而深远”,涉及“人的行为、态度,今后的行动方向甚至整个人格”。罗杰斯认为,意义学习的核心是学生直接参与学习过程,参与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结果评价的决策。学生要有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学习的自由。同时,意义学习还必须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对于他们个人的意义。

5.教学的真正目的应该是激发学生的动机使其参与到认知过程中去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最重要的是能否唤起学生的思维而不在于这个问题表面看起来是否源于生活。每个人都有内在的学习动机,这一动机与生俱来,如果没有受到压抑,它会伴随人的一生。教育面临的真正挑战是寻求正确的方法和途径,使所有学生永远保持这种天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创造性,成为不倦的学习者。

6.人的深层动机是精神的追求

心理学已经关注到动机的层次——生存需要、整合感的需要、亲密关系、形成一种内聚的自我、通过有意义的工作和活动实现自我的潜能,但在超个人心理学看来,自我实现的层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超个人心理学认为,人类存在的最深层动机是精神的追求。人类生命确实具有一种精神追求的驱动力,表现为通过内在深处的个体、社会和超越意识而寻求全体的倾向;触及内在的智慧之源是可能的且有益于健康的;将个人有意识的意志和热望与精神动力结合起来具有十分重要的健康价值;生命和行动是有意义的。动机发展的历程就是从低级需要到自我实现的需要,最后达到精神超越的境界。

7.要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就必须深入学生内在的情感世界,通过学生与教师两个完整的精神世界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来达到教育的目标

如果学生特有的这个“我”受到重视的话,如果他们能在要学习的环境中重新找到自己的生活世界,如果他们利用所有感官通过行动能够发现事物,那么,他们就会积极地建构并加强知识结构和动态的思维系统,这些系统将会广泛地、变化地、加速地引发自主的学习行为。人本主义教育的真正意义就在于这些原则所代表的信念和态度。教育,尤其是以“育人”为目标的教育的成功,固然取决于许多因素,但正确理解教育目的,把自己看成是和学生平等的人,不以自己的偏见评判学生,接受每个学生,尊重他的独立人格,把学生看成“人”、看成有潜力的成长中的人,强调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理解自我的兴趣和需要等,则是开展有效教学最重要的因素,而这些恰好被传统教育所忽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