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国际合作项目问题解析及对策

中国国际合作项目问题解析及对策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立足于专业建设,结合专业建设实质以及本院近年的国际合作经验,就当前国际合作项目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解决策略。事实上欧美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在产、学、研领域一直走在我们前列,因此通过国际合作让对方提供思路及技术援助是我国高等院校求发展的必经之路。

中国国际合作项目问题解析及对策

陈英

摘要: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近年各大高校国际合作项目在逐步增加。基于专业建设,高校的国际合作项目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国际课程的分享与合作,二是与培训和研究有关的学者和学生的国际流动,三是国际技术援助与合作计划。本文立足于专业建设,结合专业建设实质以及本院近年的国际合作经验,就当前国际合作项目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国际合作;高等教育;专业建设

一、高等教育行业国际合作的大趋势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近年各大高校国际合作项目在逐步增加。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跨国界、文化大学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与本国大学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等结合起来的过程,是一个国家面向世界发展本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理论、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以及与其他国家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基于专业建设,目前的国际合作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国际课程的分享与合作,二是与培训和研究有关的学者和学生的国际流动,三是国际技术援助与合作计划。国家教育部国际教育交流中心(CCIEE)近年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许多高等院校与美国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交流领域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科学、人文科学等;交流形式包括人员往来、项目合作、合作办学、国际会议和教材图书建设等。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对外开放了国内教育市场,而且充分利用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和资源,为本国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跨国界的师生教学,跨民族的文化交流,跨文化的知识传播,使高等教育国际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国际合作项目的意义有三:首先,拓展了高校的国际视野,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其次,通过国际合作项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有了新生力量,同时教师的语言能力、教学水平也有了相应提升。最后,国际合作项目直接为学生深造、教师培训提供了新的机会,从而直接带动专业建设。

二、基于专业建设的国际合作现状及策略探讨

1.以课程建设为中心的国际合作策略

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产品,也是一个专业长青的基石。笔者所任职的北京服装学院广告专业,2002年设立至今,已经16年了。这16年间,广告行业从当年的电视为主流到中期的数字化媒体横行再到今天的社交媒体唱主角,这之间至少经历了不止三次的行业浪潮。伴随着行业的变化,学院的广告专业课程也在不断更新与完善。

近年通过本院外派教师访学,本院与纽约市立大学等欧美院校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就专业建设有了很多良好的碰撞与探讨。例如,通过多次双方领导互访及教师座谈,我们发现美国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里实践课程占比很大。同时对方开设实践课的方式也具有极强的创新性,例如对方的传播专业曾经策划过一个名为“周三之夜”的活动,即每周三定期邀请实务界人士前来讲座,可以是广告文案人,也可以是小型私营企业主,主题可以是专业技能上的,也可以分享个人职业成长经历,还可以是生活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关联与认可,形式上采用教师轮流与受邀人士的对话形式展开,空间可以是室内报告厅,也可以是春夏季的室外操场、草坪等,这个活动持续下来,不但是对方学院专业院校的名片,还推动了学院向外界的传播,真是个双赢的过程。近年随着合作的深入,我院与国际合作院校就课程建设方面拟定了很多合作方向:教师互派,邀请对方教师前来讲学,派送我方优秀教师外出培训;双方定期线上教学研讨;以及直接的线上e-learning课堂的开放与共享等等。这种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有效拓展了国际视野,为我院广告、传播等专业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创新性思路。

2.以学生、教师国际流动为中心的国际合作策略

既然有了国际合作这一平台,双赢互利是合作的前提与共同的目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目前大多数专业的发展进程还落后于欧美国家的相应专业,那么相对发达的合作方为什么要和我们合作呢?从这些年我们的国际合作经验来看,欧美国家的高校和中国一线城市的高等院校合作积极性很高,他们的期望集中于两点:第一,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第二,他们对中国以及中国市场保持着好奇。目前,能直接带给对方收益的国际合作项目主要集中于学生、教师国际流动的相关业务,其中又以学生流动为业务主体。随着近年我国学生海外求学数量的激增,当前以学生流动为主体的常见国际合作类型包括学位教育、暑期(寒假)短期游学,学分互认的2+2或者3+1项目。这些业务的展开对专业建设及发展提供了助力,满足了学生、家长的需求。但在此业务操作过程中需要学院反复论证、慎重选取合作伙伴,因为这毕竟关系着学生的求学道路,也涉及学生的安全问题,同时还代表着学院的责任与社会形象。因此在业务开展之初,结合本院学生的真实需求,就对方的资质、国际学生培养经验以及双方专业契合度等大的方向做全方位的考核与评估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还应结合本学院的学生特点,站在学生角度,甄选符合本院专业建设目标、学生经济条件、学生职业规划的合作院校和专业。

3.以技术援助和合作计划为中心的国际合作策略

除以上这些合作业务,近年还出现了以技术援助和合作计划为中心的国际合作新趋势。因为高等院校不但是教育机构,往往也肩负着科研机构这一角色。例如近年笔者所就职的时尚传播学院,就以学院与时尚传播研究院合署办公的形式,开展联合办公。随着电子媒介的发展,以及计算机、人工智能、大数据在行业的逐步渗透,高等教育机构需要借助自己的合作平台去把握最新的行业动态,寻求新的发展思路。事实上欧美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在产、学、研领域一直走在我们前列,因此通过国际合作让对方提供思路及技术援助是我国高等院校求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基于这一目的常见的合作模式是组建国际合作团队,开展多种形式的项目式合作。

三、现有国际合作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1.项目专人专管的问题(www.xing528.com)

目前我国高校的国际合作一般有校级和院级两种形式。一般校级国际合作项目由学校国际合作处管理。但一旦下到院级,问题就出来了,因为至今大部分高校的二级学院没有设置专门的国际合作部门,面对院级国际合作项目时,很多二级学院往往临时指定一两名教师负责,然后其他部门协作。比如每次启动学生外派项目时,临时组建的团队就得事无巨细地运转起来,其中问题层出不穷。例如:由于大部分教师平时只负责科研、教学,对于国际合作事务中的流程、手续、材料等不熟悉,对于招生外派情况不熟悉,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经济能力评估不专业等等,常常造成本学院与外方学院对接拖沓、交流反复,也造成项目的推动、沟通成本递增。同时,这些有一定专业性要求的事务也给相应教师带来繁重的工作量,而常常这些事务与教师的考评、利益不直接挂钩,时间一长,教师会觉得工作量大,学生及合作方会觉得沟通不专业,学院觉得事务推动缓慢,涉事方彼此多有怨言。鉴于此,本人认为国际合作项目需要专人专管,要么学院的项目直接对接学校国合处,要么配备具有这方面经验的专人专职负责学院的国际合作事务。只有这样,二级学院才能科学管理、并保持国际合作项目的持续稳定发展。

2.同期多项目启动时的问题

在国际合作项目中,多个项目同期进行的现象很常见。这种同期项目主要集中在合作办学领域,目前出现问题最多的一种情况是:针对同一个专业,对接了好几个合作方。近年我院就出现过此类问题,最初是考虑到学生的多样性,例如学生的学习基础、家庭经济情况及留学偏好各不相同,对接多个合作选项可以满足学生的多层次需求。但由于我院各专业学生总量不大,近几年操作起来发现多项目同期启动时问题层出不穷,例如如何科学地给学生做好择校时的引导与咨询?如何杜绝学生在这些同期项目之间不断反悔调换?如何平衡这多个合作方之间的竞争及合作?如何在多项目同期启动时更加科学有效地缩减我方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这些问题如果没有考量清楚,没有科学管理与规划,其间发生的问题可能不但让我方应接不暇,还直接伤害学生、老师利益及合作方与我方的合作关系。针对这种现象,本人认为应该明确分析本院学生的学习能力、家庭经济能力及本学院的专业定位,在国际合作过程中准确评估自身学院相关专业实力,合理科学地筛选对应的国外院校进行合作,让我们帮着学生做定位,而不是把这个问题直接扔给学生。当然,通过几次国际合作,不断总结经验和效果,再慢慢筛选出最合适的合作方形成长期合作,并建立严谨的学生外派制度,也是切实可行的手段。

3.项目持续性发展的难题

目前我国高校个别国际合作项目大部分是通过人脉、际遇等因素引进,这种引进带有随机性,缺乏规划性,这种现象,在二本院校或许更为突出。同时,由于院校管理人员的定期轮换,这些项目很容易因为某个领导及个别人员的换岗合作无疾而终。因此如何让国际合作项目在高校持续性、开创性地健康发展,是一个难题。本文认为,针对高校的国际合作项目建设,以专业建设的角度开展源头思考,并以专业建设的角度进行中期评估及后期考核,是规范管理现有高校国际合作项目现状的有效思路。

项目来源

本文系北京服装学院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国际时尚传播研究与实践”(编号:BIFTTD2018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晓慧.发达国家国际合作办学的经验及启示[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1(2):74-76.

[2]江波,巍真.我国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国际合作交流中的问题与思考[J].教育导刊,2010(2):49-52.

[3]高雪莲.国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07(1):85-87.

[4]郭丽君,李慧颖.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制度与文化分析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14(5).

作者简介

陈英,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