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物拥趸的江湖势力-收藏的江湖

文物拥趸的江湖势力-收藏的江湖

时间:2023-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涉及文物领域里面的社会派非常复杂,牵扯的人员众多,除少部分职业从事文物和古玩艺术品收藏、研究、投资、谋生的,大部分都是半职业半业余的。他们具体有大藏帮、大行帮、实战收藏帮、实战研究帮、残器标本帮、斧头帮、砖头帮、铲子帮、地皮帮、休闲帮、杂货帮等多个帮派。

文物拥趸的江湖势力-收藏的江湖

涉及文物领域里面的社会派非常复杂,牵扯的人员众多,除少部分职业从事文物和古玩艺术品收藏、研究、投资、谋生的,大部分都是半职业半业余的。也有一部分纯粹是玩乐休闲性质的群体,但这部分人还不能准确确定是哪帮哪派。总体来讲,社会派是整个收藏大军的主力军,与国家体制派相比,除了理论方面欠缺,实战能力和自由灵活性方面更具优势。当然,社会派也包括上面明星派里面的体制外明星派和娱乐明星派在内。他们具体有大藏帮、大行帮、实战收藏帮、实战研究帮、残器标本帮、斧头帮、砖头帮、铲子帮、地皮帮、休闲帮、杂货帮等多个帮派。

1.大藏帮:所谓大藏帮主要是指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知名度,所藏文物和艺术品具备一定规模和广泛认知度,而且收藏者本人都经历过很多时间的积累和磨炼。有些大藏投入巨资经过几代人的不懈收集而成,有些利用实业为依托,通过国际和国内大拍公司拍卖积累。有些大藏则通过个人的各方实力和智慧,积少成多,最终成就收藏事业。比如:英国的大威德博士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先生,香港的徐展堂、乐在轩、北山堂、萱晖堂、暂得楼、天明楼葛氏父子、后起之秀翟建明等,台湾的鸿禧美术馆,台湾收藏家曹兴诚,大陆的王世襄、马未都、刘益谦、孙海芳、赵月盯、周晓刚等人。

2.大行帮:所谓大行,基本都是收藏领域经过多年的磨炼被世人公认的大行家。他们的眼力、魄力和运作能力相当非凡,是成就大藏帮收藏事业的猛将,也是推动国际艺术品市场的风云人物。这些人共同的特点是练就一身本事,非常熟悉艺术品领域的各种渠道和市场规则,如果没有这些人的参与,艺术品市场就如同一潭死水。没有这些人的推波助澜,艺术品价格则平淡无奇。但这些大行们积累到一定资金,也会转身成为大藏家。欧美最知名的国际古董大行多为犹太人,比如现代大行穆格拉比家族和埃斯凯纳婿家族等。中国香港著名大行张宗宪、中国台湾著名大行王定乾等,大陆大行由于国情和起步较晚所致,20年后一定有一批大行出现。

3.实战收藏帮:所谓实战收藏帮,顾名思义是在社会艺术品市场战场上拼杀并富有经验的人。不具备实战能力的人,自然会死在战场上。就拿古陶瓷来说,这些人从入行玩瓷片到玩残器,从玩整器再到玩市场和大小拍场,积累和经历了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是社会收藏领域的正能量。实战收藏帮的各个圈子非常鲜明,信奉眼力和资信。由于眼力和实力处于积累阶段,只要是具备一定品级的藏品,基本是不辞辛苦,大小通吃。这个群体,一部分人单纯收藏,一部分人充当一、二线艺术品经纪人,一部分开店和从事艺术品机构等事务。

4.实战研究帮:所谓实战研究帮,主要是指具备实战鉴别眼力和社会经验,不定期进行游击式的考古调查,长期收藏和搜集某个时期的文物艺术品标本残器或者专项收藏某个领域的文物艺术品从事研究工作的学者型收藏家。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实战型研究学者在体制内难有生存土壤,即便有,也都是自掏腰包或者自筹经费,需要付出许多努力。一般情况多是体制外和体制内相互交流为主,体制内的学者需要参考标本,实战型的学者需要参考体制内学者的理论。实战类型的学者,在我国近10余年来刚刚形成,他们与实战型收藏行家们有着非常广泛的交往和参与。虽然人数相当少,但却是理论结合实践的践行者,是体制内学者有力的补充,是理论结合社会实践的文武型人才。

5.残器标本帮:所谓残器标本帮,主要指专门收集玩瓷片标本的群体,这个群体相当庞大,玩出名堂的大有人在,也有很多成立了残器标本博物馆。作为初涉古玩行业的藏友,只要想走正道,一般都先从标本玩起,这是因为标本是最好的老师,可以随时随地零距离触摸,器型、工艺特征、断面结构、坑口和皮壳特征等可以完全掌握。在文物研究方面,残器标本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实物依据,历史变迁中很多精品文物损坏成为残片,所以收藏残器标本就是收藏历史文明碎片。从欣赏角度,馆藏的残器标本可以拾遗补缺,也可加工成为名贵的首饰和装饰品。多种功能聚集一身,近年来这个队伍不断壮大,成为一个不能忽视的现象。残器标本帮的形成,大量分流收藏群体,大大减少地下文物盗挖的进程,是收藏界健康经济、绿色的一个群体。

6.斧头帮:所谓斧头帮,主要是指刀刃还算锋利,就是随心所欲地乱砍乱伐。这里主要指心理阴暗不讲藏道的那些具有一定经验和眼力的收藏家和行家。见不得别人得到好藏品,想尽一切办法和手段进行搅局和破坏。明明非常开门到代的精品,他会找出许多似是而非的“毛病”,或者直接中伤收藏家本人,以达到其个人目的。这类人虽然眼力很好,但由于品行问题,长期游历于正道圈子内外而不受人喜欢,以至于备受非议。斧头帮对正道收藏群体危害比较大,是名副其实的“搅屎棍”角色。(www.xing528.com)

7.砖头帮:所谓砖头帮,主要是指学艺不精,但却“敢说敢为”、在社会上谋出一些名头的群体。一些半瓶水伪专家、伪行家、伪藏家大多属于这个类型。如果说他们完全不懂,却懂一些,如果说他们懂,却并不专业。体制内的砖头帮,由于体制法规的限制,大多属于退休人员。但体制外的民间砖头帮大多标榜自己是哪位大师的学生、门徒和受过谁的言传身教,或者干脆标榜自己是不吃皇粮的独立门派和自封成家的门派。这些砖头帮最大的特征是:有一大堆头衔,理论上有一套,实战方面非常薄弱,犯了低级错误从不反思和纠正。所以这些人沦落到砖头帮,根本原因是为名利所害。

8.铲子帮:最初是指江湖上非法铲货的职业文物贩子,后来由于国家放开文物市场,这类人基本退居二线,或者只在农闲季节游击式地从事小规模的墓葬盗挖和建筑工地的“合法”挖掘。现在只要游荡在一、二线挖货或者接货的都可称为铲子。所以,铲子帮的身份越来越模糊。换句话说,只要不是专业进行盗墓和盗挖的,都可称为铲子。铲子帮从事这行主要是为谋生。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这个群体大多比较讲信誉,以货真价实而受到行里收藏家们的认可。最近几年来,随着收藏热的巨大扩展,铲子开古玩店的越来越普遍。很多默默无闻的江湖铲子在积累了一定的人脉渠道之后,摇身一变成为古玩业老板和经纪人的大有人在。

9.地皮帮:另一种称谓叫扫街帮。一般地皮帮也可称作走村串巷收购老货的小贩子。这些人只要能赚差价,什么老货都收,多数凭经验和老关系,对于高端文物艺术品多不在行,随时可以捡漏,但随时可以卖漏。只要你近距离接触这个群体,没有一个不说后悔卖漏的。这个群体多为古玩店老板的眼线和下线,谁今天捡到什么,谁家里有什么老货都很清楚。群体之间多为朋友结伙出行,有时单挑,有时拼缝,赚的都是辛苦钱。但也有捡到大漏而一夜暴富的。很多地摊帮大多都由地皮帮同时兼任,有些干脆开固定常摊或者开网店实体店。这个群体的江湖故事很多,几乎每个人都有一大堆精彩传奇的地皮故事。

10.休闲帮:这个群体主要是各行各业业余喜好收藏,并主要是休闲玩乐的人,一类人非常讲究,碰到一件算一件,有自己的个性爱好收藏,有闲余时间也经常去淘宝或者下乡寻宝,图的就是一个旅行加休闲雅玩的乐子。哪怕得到一个铜钱,也会让他们不亦乐乎,这些群体属于高级休闲帮。还有一类人,也不想涉及太深,不想过分追求藏品绝对真假和精粗,图的就是比玩牌赌博和胡吃海喝更有雅趣而已。这类群体纯粹是自娱自乐而已,仅仅属于普通的业余爱好者。

11.杂货帮:顾名思义,主要是指收藏界什么都想收藏,毫无收藏目标和主见,见什么收藏什么,去市场不花钱就痒痒,收藏满屋子都是毫无价值杂货的人群。这类群体用最形象的比喻如同废品收购站的站长,没有去粗留精的概念,也没有淘进淘出以藏养藏的升级意识。在他们眼里,什么都是值得收藏的,见不得别人出售藏品,总认为自己是文物艺术品的守护神。久而久之,累得半死,甚至混到妻离子散以至于成为孤家寡人的悲惨下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