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心理学:技术对主观主义的社会背景影响

教育心理学:技术对主观主义的社会背景影响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很多教育者对建构主义的困惑实际上是因为对社会变化缺乏足够的认识。客观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结构化的整体,各个部分之间互相联系,符合逻辑。加上互联网的发展也催生了一批全新的行业,人们越来越发现,传统的客观主义学习观指导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能很好地胜任新时代的新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与客观主义相对立的主观主义代表——建构主义,自然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技术对主观主义的社会背景影响

教育理论的发展往往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又反过来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造成了知识获得途径、存在形式、传播途径的变化,改变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也改变了人们对知识本质的认识。建构主义之所以在这个时代流行,正是因为它解释了这个新的时代。很多教育者对建构主义的困惑实际上是因为对社会变化缺乏足够的认识。如果将学生看做是20年前的学生,学习看作20年前的学习,把社会看做20年前的社会,就会觉得建构主义对教育的用处不大。因为20年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学生未来就业的方向、社会的结构和信息的传播模式与当今社会有着巨大的差异。

人才的培养要符合时代的需要。在过去的30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经济结构也在发生改变。1990年我国经济结构中第一产业(即农业)大约占GDP(国民生产总值)的41.6%,第二产业(即工业等)占41.0%,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仅占17.3%。2013年,第一产业下降到4.9%,第二产业在48.3%左右,而第三产业迅速上升到46.8%[3]。由于农业技术的发展,第一产业的剩余劳动人口转移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从就业人口所需要的劳动技能来说,也与以前截然不同。当传统农业变成现代农业,一个农民就需要从以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简单体力劳动变成需要掌握农业机械操作、化肥施放、采摘存储技术的专业人才。当制造业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以前一个钳工需要花几十年才能掌握的一手技术,现在数控机床轻而易举就能够完成,工厂里的工人越来越少,而工人需要掌握的机器越来越高级。产业上的这些变化也反映在人才培养上,社会急需大量能够熟练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专门技术的人才,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数理化知识,阅读能力,并掌握一定的专门技能。例如,教会学生“电流和电压”的知识,就能够为学生毕业之后从事电力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础;学生了解了哺乳动物的分类和特征,才能够具备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基础知识。

在这个工业社会的背景下,不管是行为主义还是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都是遵循客观主义传统。客观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结构化的整体,各个部分之间互相联系,符合逻辑。因此,要理解这个世界,就要知道这个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现有的知识体系就是客观地描述了这个世界的一部分规律,虽然可能还不完善或者不全面,但对于已有的知识来说,知识的存在不会受到学习者的影响,即不会因为学习者的不同而不同。例如,浮力定理决定了排水重量大于自身重量的物体就能够浮在水面上,这种原理跟谁学习这个定理没有关系,每个人对这个定理的理解都应该是一样的。浮力定理跟问题的情景也没有关系,因为它是一种基本原则,是从无数的表象中抽取出来的原理。学生在学习时,必须要掌握这种抽象出来的,跟情景没有关系的,并且是客观的原理。

在客观的学习理论思想的指导下,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知识结构,学生只有具有了这种知识结构,才能够完成各种工作、生活的活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目标重点是学生知识结构的深度和广度。因此,教学就是要向学生提供外在的材料或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通过活动经验来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结构。

学生通过学习建立一个与科学的知识体系相同的知识结构,这正是认知流派的观点,也是其学习理论非常擅长的方向。例如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理论正是非常详细地探讨了如何让学生能够将新的知识纳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里,以建立起一个稳定的、清晰的、可辨别的内在知识结构。因此,以客观主义的思想来指导教学,能够为正处在第二产业占经济主导地位时期的国家提供大量的具有扎实科学基础知识的人才。(www.xing528.com)

然而,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逐步从工业社会走向后工业社会,其经济结构和职业分布都发生了变化。以美国为例,1956年美国白领人数超过蓝领工人的总数,此后就业人口不断从农业、工厂转向了办公室、教育机构或政府部门。工业社会的主要任务是生产商品,是围绕“生产”而组织起来的社会,但后工业社会的主要任务则是创新和变革,各种新的想法和新的发明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例如,2002年美国的文化娱乐产业的就业人数占全美总人数的8.41%,其产业增速也比美国同期GDP的增长更快[8]

目前我国仍然处在工业社会阶段,但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各种产业升级,尤其是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正逐步发生变化。加上互联网的发展也催生了一批全新的行业,人们越来越发现,传统的客观主义学习观指导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能很好地胜任新时代的新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与客观主义相对立的主观主义代表——建构主义,自然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但是需要指出一点,建构主义的兴起并不等于其他学习理论就可以被抛弃,只用能够解释所有的学习行为。就像我们的社会,不仅需要有创造力、想象力电影工作人员,更需要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学、电学基础的工程师;既需要能够熟练操作车床的工人,也需要能够协调人际关系的管理人员。学习也是如此,虽然人从事的行业有不同,知识和技能也各有侧重,但没有一个行业只需要一种知识而完全不需要学习另一种知识。就算是成天埋头编程的软件程序员,也需要知道如何与上司、同事沟通,探讨问题,就算是艺术家,也需要了解一些光线的原理,才能正确地画出符合透视原理的图画。

不同的学习理论,适合用于解释不同的学习。就算是人们批评行为主义早已过时,也不可否认在技能学习和行为习惯养成中,行为主义仍然是最有效的指导思想;虽然认知主义思想也已经在淡化,但当教师教授科学知识时,发现还是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理论的效果最好;虽然很多教师觉得建构主义不适合课堂教学,但在隐性知识的传递上,建构主义却是再合适不过。教学是一个全面的活动,我们不能只教授学生知识而不注意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也不能只考虑他们的实践能力而不重视其对抽象理论的掌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