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结构演进视角下雾霾治理对策

经济结构演进视角下雾霾治理对策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借鉴国外治理经验,逐渐完善与大气污染治理相关的成文法和宪法条例,使法律法规有较强的约束力。结合减排指标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建立排污权的市场交易制度,有效控制和削减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经济结构演进视角下雾霾治理对策

我国大气污染政策随着污染物形式的变化在不断更新完善,但是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以至于让大气污染治理效果缓慢,不能有效地和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因而在面对依然繁重的大气污染防治任务时,需要继续完善大气污染政策设计,进一步明确大气污染政策在未来的演进方向。

1)更加重视大气污染治理的体制建设

大气污染治理不仅需要政府的约束,还需要有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参与。我国近年来虽然出台了很多相关法律法规文件,但是相关成文法和宪法的制度较少,有关较强约束力制度和技术政策类型的文件与国外相比仍有待完善。近几年我国根据大气污染的区域性特征和制度实施情况,不断完善大气污染治理的体制建设。

我国大气污染管理体制从“条条结合、块块结合”向“条块结合”转型,不断适应大气污染区域性和复合性的客观需求;各环保部门职责明确,协作配合,统一监督,提高政策的实施效率。为确保环保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排污运行情况,不断加强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借助现代化科技手段,提高环境监管和执法能力,加强一些非政府组织、企业等专业机构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各机构有关治理大气污染资金、知识等方面的优势。借鉴国外治理经验,逐渐完善与大气污染治理相关的成文法和宪法条例,使法律法规有较强的约束力。在政府不同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政府、企业与公众之间要形成一种开放的、多元化的治理体制。

2)更加重视大气污染治理的机制创新

我国在执行“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任务过程中,相继投入了大量资金,提高了治理污染的能力。2018年投入200多亿元,是2013年的四倍,在各部门的配合下将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清洁能源的开发、节能减排、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等方面,保障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在健全资金投入机制的同时,不断进行机制创新。

在加强区域联防联控治理时,建立了区域联防联控合作机制,让区域内的大气污染实行统一的监管、预警和补偿等。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不仅需要政府投入,还需要社会各界参与,在确保企业责任的落实,逐渐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各部门在进行动态目标考核工作中,要严格督促企业整改,严防超标排放,实时监控重点工业企业排放情况,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落实。结合减排指标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建立排污权的市场交易制度,有效控制和削减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因中央和地方事权和财权划分不明确,地方承担较多的事权和支出责任,“上提中央责任,下压地方责任”,将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用于政府,有效加强政府责任履行情况,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从“要我治”向“我要治”转变,调动各部门积极性,加快实现空气质量改善目标,逐步形成行政管制、市场机制和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区域多元化治理机制。

3)更加重视大气污染治理的技术研发

现阶段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方面,投入大量资金,致力把“科技治污”贯穿整个治理过程。我国在机动车、能源、重工业行业等多方面都有相关技术法律文件规定,鼓励技术创新和开发。先进的技术是环保企业发展的根本和直接驱动力。只有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才可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想要抓住新的机遇,环保企业就必须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

我国为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投入资金,不仅在乎金额的多少,还在乎科技水平的高低。在环保政策推出速度快、力度大的现阶段,逐渐加强的政策约束要求企业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开发,拥有具有整体性和前瞻性的技术。不断打破技术在地区和行业间界限,把好的科技成果用在大气污染治理设备、产品和服务等方面。对一些进行技术、设备、工艺改造,积极参与治污的企业予以奖励的政策,确保更多企业参与到治污行动中来。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推动企业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使节能节水、环保、安全的技术推广到社会民众中,使全民共同参与大气污染治理。对一些能源勘测技术更应该积极鼓励,便于新能源的开发和推广,它能直接从源头解决污染源问题。技术创新需要探索,我们要重视设备的更新改造和绿色产品的开发和升级,提高基础研究科学认知能力,将科研成果和实践相结合以改善空气质量。

4)更加重视大气污染治理区域的协同工作

大气污染区域协同治理模式是在2013年“大气十条”中提到的。大气污染物的区域流动性和不可控性,让治理模式从“各自为政的属地治理”转向“区域协同治理”,实现“协商统筹、责任共担、信息共享、联防联控”协作机制。京津冀和长三角作为污染严重、合作紧密的地区,属地治理效果差,但存在共同的治理目标和不同的发展优势,这就需要共同合作解决当前大气污染问题,需要实行区域协同治理。

根据现阶段大气污染的特性,许多专家表示再多的资金也难以解决当前大气污染问题,我们应积极开展联防联控,建立健全区域协调治理机制。《大气污染行动计划》提出了区域协同治理模式,明确表示各扫门前雪的属地治理模式使大气污染防治难以缓解,需通过周边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共享资源和技术,相互支持,深化区域联防联控工作。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的区域协同治理,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年内检测到的蓝天天数明显增多,不仅降低了属地治理成本,还提高了治理能力。因此,开展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臭氧污染严重的珠三角和以煤烟尘为主的汾渭平原地区都可采用区域协同治理。要进行区域协同体制创新,因地制宜地解决不同区域的污染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协同关系,还可以协调地方政府之间及公众和地方政府间的协同关系。同时,大气污染的特殊性,让区域协同治理成为改善空气质量的必要途径,能实现更深层、更精准的区域联防联控协同治理,能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

【注释】

[1]冯贵霞.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变迁与解释框架构建——基于政策网络的视角[J].中国行政管理,2014(09):16-20+80.

[2]柏必成.政策变迁动力的理论分析[J].学习论坛,2010,26(09):50-54.

[3]杨代福.西方政策变迁研究:三十年回顾[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4):104-108.

[4]骆苗,毛寿龙.理解政策变迁过程:三重路径的分析[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7,19(02):58-65.

[5]张秀芳.中国共产党绿色发展思想的演进历程[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7(02):78-80.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J].环境保护,1979(05):1-4.

[7]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87年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J].环境科学技术,1988(02):1-4.

[8]吴景城.论《大气污染防治法》[J].环境研究与监测,1988(02):10-15.(www.xing528.com)

[9]王文婷.我国防治大气污染的公共政策演进[J].治理现代化研究,2018(02):83-88.

[10]http://www.pkuLaw.cn/fuLLtext_form.aspx?Db=chL&Gid=9fac53787d9045a8bdfb&keyword=%E7%8E%AF%E5%A2%83%E6%8A%80%E6%9C%AF&EncodingName=&Search_Mode=Like&Search_IsTitLe=0.

[11]中国环境年鉴(1992)[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1992.

[12]全国环境保护工作纲要(1993—1998)[J].环境保护,1994(03):6-10+28.

[13]王子强,杨朝飞.中国环境年鉴·排放大气污染物许可证制度试点工作[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1991.

[14]数据来源: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J].环境保护,2002(5).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2003年),http://www.gov.cn/test/2009-10/09/content_1434405.htm.

[16]http://www.gov.cn/xxgk/pub/govpubLic/mrLm/201005/t20100513_56516.htmL.

[17]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3/content_2344559.htm.

[18]http://www.qstheory.cn/zooLogy/2017-01/16/c_1120321111.htm.

[19]国家环境状况公报,http://www.mee.gov.cn/hjzL/zghjzkgb/Lnzghjzkgb/201605/P020160526560006255479.pdf.

[20]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0906/c413700-29519343.htmL.

[21]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527/c1001-25072023.htmL.

[22]http://news.163.com/14/0429/03/9QVH6ETG00014AED.htmL.

[23]总理为大气污染防治打气百亿专项资金下拨11省份[N].每日经济新闻,2015年7月21日,第04版.

[24]丁学济.北京怀柔年鉴·环境保护方案规划编制[M].北京: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2017.

[25]中国环境网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DE3NDY1Mg%3D%3D&idx=1&mid=202918943&sn=9a8215876c7d7d8c24904d9603a40238.

[26]国家生态保护部.2017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EB/OL].国家生态保护部网站,2018-05-31,http://www.mee.gov.cn/hjzL/zghjzkgb/Lnzghjzkgb/201805/P020180531534645032372.pdf.

[27]http://www.sohu.com/a/293450504_776128.

[28]尹伟华.2018年能源消费形势分析与2019年展望[J].中国物价,2019(02):9-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