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程行动研究基本理念:教师教学方法例解

课程行动研究基本理念:教师教学方法例解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程行动研究是由课程教学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自己对课程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进行的反省研究。在方案设计和方法论方面,课程行动研究不如其它课程研究方法的要求苛刻。这种现场式的课程行动研究最终要解决的是课程实践中的问题。

课程行动研究基本理念:教师教学方法例解

课程行动研究是由课程教学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自己对课程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进行的反省研究。课程行动研究可以由教师个人完成,但是,由行动者(当事人)与“局外人”(如参与行动的同事、研究人员、督学、师范教育工作者以及校长、家长、学生)合作进行的行动研究最具理性的力量。

方案设计和方法论方面,课程行动研究不如其它课程研究方法的要求苛刻。在研究中,它很少关心研究结果是否对别的课程情境具有普遍适用性,而重在进行反省探究,正如著名课程研究专家麦克纳(James Makernan.1997)在《课程行动研究》一书中所强调的:“行动研究是一种运用科学方法解决课程问题的系统的自我反省探究;参与者是这种批判反省探究过程和反省探究结果的主人[1]。”

课程行动研究,一般来说,其研究的对象较为有限或局限,研究的人群常常很小(如一所中学的上数学课的班级)。假如一名小学语文科的教师要考察朗读教学的效果是按计划在课堂上提高效率还是应该在课后增加训练和进行个别辅导,那他(她)进行的课程行动研究只涉及上语文课的学生,以此来判定这两种方法的相对效率和效益。在此,教师只关心自己的课程教学情形,并不考虑能否将研究普及到其它学科和学校

课程行动研究是用以诊治特定课程情境中的问题,或在某种程度上改善特定课程教学环境的一种手段;是教师自我进修的一种方式,由此帮助教师获得新的课程教学技能和方法,增强分析能力,提高自我意识;是将不同的或改革的方法引入课堂教学的一种途径,让以往拒绝改革和变化的一成不变的课程教学系统成为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流动的系统;是扩大实践的教师与学术研究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的一种渠道,弥补传统研究者对课程实践有时难以对症下药之不足;是为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提供了更具主观性、针对性和可选择性方法的一种研究形式,当然尽管与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相比,其严谨性要略逊一筹。

根据国际教育行动研究学家凯米斯(S.Kemmis)的观点,课程行动研究不同于其它课程研究方法之处是[2]:课程行动研究是通过研究、改进、变革课程教学实践,并从改进、变革的结果中获取知识、经验,从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课程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性的螺旋式上升的循环研究过程,其循环程序是设计、行动、观察、反思,再设计、再实施、再观察和反思;课程行动研究是参与性的,教育工作者为改进自己的实践而成为研究者;课程行动研究是合作性的,所有涉及行动与行动改善的均参与其中,相互协作进行研究;课程行动研究对数据没有严格的要求,通常需要的是记录、收集、分析关于背景、观点、行为、行动结果、互动情况等方面的资料。其中既包括对课程实践的研究,也包括对研究过程本身的了解;课程行动研究规模不大,一般是从小范围或小步子的改进、革新开始的,有时就是一个教师独立地开展工作,研究过程展开后,视情况的变化,也可能革新的范围会扩大,涉及、参与的人员会增多;课程行动研究是一种在实际教育情境与自然条件下进行的研究,研究者对工作场景作出批判性分析,问题的解决也总是在实际情境中。

上述分析虽然尚未达到缜密和公式化的境界,但是课程行动研究有别于其它课程研究的基本理念已经显现:其一,由那些面临问题的参与者对自然状态下的课程教学背景作最佳的探讨和研究;其二,行为受到其所产生的自然环境的极大影响;其三,质的方法也许是研究自然状态的最合适的方法。下面分别加以阐述:

1.教师成为研究者。既然参与者本身适合研究紧迫的专业问题,那么作为教育实践者的教师就应该从事课程研究,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改进课程教学实践。据此进行的研究实际就是一种自我批判的方式。(www.xing528.com)

让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理念源于对自然状态、现场或案例研究范式的思考。主要由于实证主义者的“基础研究”,以及作为教育之基础的传统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哲学等,均不能有效地解决课程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问题。

正是基于上述背景,大家开始看好课程行动研究,通过让教师进行反思性实践,成为研究过程的主人,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当事人,而不是旁观者、局外人。

2.自然和实践观。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行为赖以产生的环境的影响。那么,人们不禁要问“环境是如何影响行动者的?支配行为的角色、传统和规范是什么?”其实,参与者或当事人最明了这一切。在学校文化氛围中,老师对上述规范、角色期待最清楚、最有发言权。局外人当然也可以研究,但作为外部的研究者,其研究有时会使学生的行为及正常的研究背景受到干扰或影响,难以保持应有的自然状态。为弥补这类研究之不足,就需要采取非大张旗鼓、不引人注目、最好是随堂进行的研究方法。换言之,课程教学实践的研究需在教学现场或情境中,由课程实践者或在合作小队的协助之下进行。

3.场域研究和质的方法。场域研究需要立足理解和描述,而不是测量和预测。因此,其侧重点在启发性、现实性和相关性。这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追溯性”的研究。该研究涉及调查自然背景下产生的和与自然背景相关的现象。其假定是在研究现场会存在具有推动性的自然理论,这种研究现场独立于我们的推理,它创造着我们所观察到的秩序。

场域研究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主——客观的问题。研究者需要设法避免偏见,减少主观性。传统的量化——经验主义者是相信自己的感觉而不是研究对象的。质的研究,研究者首先考虑的是研究背景中研究对象的情感、陈述和价值观。研究者不仅要认定事实、感受,还要通过自己的双眼观察,并从被试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现场中的质的研究者不事先预想理论,也不在研究中强行纳入某种框架,而是由事实自然出现,在过程中、在事情的发展中寻求理解。这种现场式的课程行动研究最终要解决的是课程实践中的问题。要达此目的,显而易见的一点就是教师必须参与课程研究,能控制研究过程和结果,并通过研究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改进课程实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