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广播在社会转型期的探索与发展

中国广播在社会转型期的探索与发展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东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改革开放的宏观环境、高速发展的商品经济,加强了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迫切要求广播为经济建设服务,与此同时,这个最先进行对外开放的省份,除了接收到先进的思想观念之外,也是最先受到外来冲击的地方:在开放的环境下,当时的香港电台曾经一度抢走了广东电台七到八成的听众,广播电台自身的生存需要要求广播电台探索经营之路。

中国广播在社会转型期的探索与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广播的辉煌史应该从珠江模式开始书写,这里也是我国广播经营改革的发源地。“珠江模式”引发了广播节目形态的根本性变革和频率专业化建设浪潮,促进了广播规模化经营和科学化管理。当然,珠江模式带来的最重要的变化首先是经营理念的转变,变传者本位为受众本位,从此,“听众是广播传播的主体”的理念开始植入广播电台决策管理者的脑海中。

图2-3 2010年我国四级广播电视机构广告收入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1)》。

广播经营的改革从广东开始是其所处社会场域推动的必然。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和汕头试办经济特区,广东和福建成为我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广东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改革开放的宏观环境高速发展的商品经济,加强了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迫切要求广播为经济建设服务,与此同时,这个最先进行对外开放的省份,除了接收到先进的思想观念之外,也是最先受到外来冲击的地方:在开放的环境下,当时的香港电台曾经一度抢走了广东电台七到八成的听众,广播电台自身的生存需要要求广播电台探索经营之路。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竞争激烈的媒介生态、作为社会中的人对经济利益的空前追求,广播经营观念的引入,诸多因素使得广东广播决策者们开始自觉探索广播经营改革之路。

1986年12月15日,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播,“珠江通四海,经济第一台”的呼号吹响了新时期广播改革的号角。今天,当我们用“大板块、主持人、直播、热线互动”这些标签来概括珠江模式的内涵时,未免显得过于形式化,珠江模式所带来的革新式改变在于:

第一,听众本位理念,服务意识的确立。广播决策者们首先关切到受众变化了的心理和需求:受众要求实现舆论监督和社会参与,各环节对外部世界的关注,价值观念的更新,对大众化娱乐欣赏和多种服务的渴望。由此确立了办大众型、服务型、信息型、娱乐型电台的想法。开播时,全天广播19小时15分钟,逢整点播信息,逢半点播新闻。(www.xing528.com)

按照听众喜欢听的形式办广播,根据听众需要来选择节目内容,也可以比作是从“以产定销”到“以销定产”的一种转变。珠江经济台在节目设置、内容安排、播出形式上都满足了听众的要求,以服务听众为出发点,它们在节目中第一次使用了热线电话的形式,让听众可以直接参与到节目中,让听众的主体意识和权利得到增强。因此,珠江经济台也被称为新时期第一个真正按照听众需求建立的广播电台。

第二,珠江模式引入了“与国际接轨”的思想,打破了传统媒体的陈旧观念,在受到外来广播强烈冲击的过程中,也努力吸收着国外、境外创办现代广播的理论和经验。1985年珠江台开播前,香港电台与广东电台在广东省内的收听率比一度达到7∶3。广东台就大胆吸收借鉴香港电台、香港商业电台的节目形态和运作方式,并对欧美国家的广播经验也进行了学习和考察,再结合广东省的实际加以运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广东台也是最先学会“与狼共舞”的广播电台。

第三,珠江模式给死气沉沉的国内广播界注入创新之风,给安守现状的广播电台带来竞争观念,在竞争中求发展。珠江台开了新时期中国广播节目形式、经营管理的先河,暂且不谈珠江经济台节目形态的革新,经济台之后,新闻台、音乐台、英语台等系列台的开播,从宣传型向宣传经营型的转变,“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实践,办“看得见的广播”,举行大型户外活动、户外直播室等创新举措频出。创新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听众被迅速抓牢并锁定了,改革以后4个月,广东广播在珠三角地区的收听率就上升到了78%,广告收入从改革前长期在50~100万徘徊,一下子增加到1987年的328.8万元,1990年广告收入达到638万元,1998年则一举突破亿元大关,成为我国省级电台中第一个过亿的电台。

需要指出的是,由珠江模式时期开启的广播经营,虽然带来了电台收入上的增长,但经营手法和经营理念仍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产业观念和产业规模。珠江模式时期广东电台的经营构成详见图2-4。

图2-4 珠江模式时期广东电台的经营构成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