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分化与融合:中国广播社会转型期的结果

分化与融合:中国广播社会转型期的结果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分四个阶段进行的新闻改革和新闻媒介组织内在制度的建构成为广播角色丛裂变的内在动因。在社会结构分化、新闻改革和自身适应机制建立等内外因素的推动下,处于社会场域中的广播裂变为六大角色,主要包括宣传角色、信息传播角色、娱乐角色、经营者角色、广告发布角色以及正在形成的社会公共舆论角色。

分化与融合:中国广播社会转型期的结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播从单一喉舌功能向多元化功能转化,直接导致了广播角色从社会动员工具向大众传媒角色的回归,其单一角色裂变为包括宣传角色、信息传播角色、经营者角色、娱乐角色、广告发布角色以及正在形成的社会公共舆论空间构筑角色等多种角色在内的“角色丛”。广播角色裂变的环境动因在于社会结构的分化,内在动因在于新闻观念的改革、新闻媒介组织内在制度的建构、广播生态演进中新的广播因子的创生、听众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广播自身对社会政治经济场域的适应。

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最重要的表象之一是社会阶层结构。社会阶层结构呈现金字塔形时,大众传媒会被上层收紧、牢牢控制,信息传播是由上而下的指令发布,一旦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传媒角色也必然随之变化。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中国传统社会的阶层结构长期以来是类似金字塔的钝三角体结构,居于上层的统治阶级人数很少,而居于底部的被统治的普通劳动者人数极多。到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后,社会阶层发生向橄榄形转变的趋向,中间阶层开始出现并壮大。研究发现,中国社会阶层的划分类别已经由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三个,拓展到现在的十个,一些新的社会群体或者重新出现的群体获得了社会分层的价值。

改革开放以后,分四个阶段进行的新闻改革和新闻媒介组织内在制度的建构成为广播角色丛裂变的内在动因。

20世纪80年代,在政治改革的推动下,曾长期内置于政治体系内部的新闻媒介开始了自上而下的新闻改革。1981年11月,在庆祝新华社建社50周年的茶话会上,习仲勋代表中央书记处讲话,提出了新闻报道的“五字方针”:真、短、快、活、强。[2]这“五字方针”给当时长期受“假、大、空”报道模式侵蚀的、僵化的新闻媒体带来了从形式到内容的变化,成为我国新闻传播形式的首次重大转折,从此以指令发布为主转向以消息、新闻为主,大众传媒的服务功能开始彰显。

20世纪9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经过短暂的调整后向纵深推进。1992年年初,邓小平视察我国南方省份,并发表重要讲话。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整个社会的中心和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传媒的经济属性开始凸显,一批满足市场化需求的媒体异军突起,越来越多的媒体走上自主经营的道路,掀起了20世纪90年代各地电台开办经济频率和系列台的热潮。

这一时期,新闻专业主义研究再次被议起,一大批舆论监督类的电台节目涌现出来。比如1993年,湖北人民广播电台创办了全国最早的舆论监督类节目《焦点时刻》;1994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办了名牌栏目《新闻纵横》等,这种被称为建设性的舆论监督模式,重启了新时期广播的舆论监督功能。(www.xing528.com)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经济迈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对传媒业的影响日趋深化。广播媒体的广告发布角色和经营者角色走上舞台。此时,大多数广播电台都已经开始尝试多种经营,涉足多个行业,多种经营的收入成为电台的主要收入来源,而国家事业性拨款只占到电台收入的极少部分,比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旗下的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北京国广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世界新闻报》、培训中心等。一些电台更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延伸,如江苏交通广播网,开办了交广科技信息发展有限公司、交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交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交广汽车俱乐部、交广汽车用品有限公司等,通过扩展和延伸产品,形成了全方位的经营体系。

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广电媒体还掀起了一股集团化的浪潮,只可惜这场集团化浪潮并没能使广电媒体具备企业法人,成为经营主体角色。1999年6月9日成立的无锡广电集团是全国第一家进行集团化运作的广电媒体,到2006年3月1日,湖北广播电视总台成立,全国主要形成了24家广电集团。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20世纪90年代前期报纸集团化的成功运作,广电集团在进入集团前并没有完成企业改制,至多只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借助集团化的过程实现广电媒体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事实上并没有成功,广电集团仍是在行政力量主导下的事业性质集团(牡丹江广电集团公司除外)。尤为尴尬的是,在广电集团化浪潮中,集团化架构以电视为中心,广播媒体在集团内部失去主体地位,只保留频率,不保留电台,许多数十年历史的广播电台消失不见。

2003年是国家广电总局确定的“广播发展年”,随着入世之后国际传媒运作规则的导入,广播角色也发生了更深刻的变化。2003年非典肆虐,加快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步伐,受众对知情权的渴求空前高涨;2008年雨雪冰冻天气汶川大地震,广播突发事件疏导功能得到凸显,广播角色向公共舆论空间转化。

在社会结构分化、新闻改革和自身适应机制建立等内外因素的推动下,处于社会场域中的广播裂变为六大角色,主要包括宣传角色、信息传播角色、娱乐角色、经营者角色、广告发布角色以及正在形成的社会公共舆论角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