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音乐主流功能观:古琴与钢琴发展的文化差异

中国音乐主流功能观:古琴与钢琴发展的文化差异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其相应,中国音乐的功能也主要在于“自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是每一个文化人的必修课。正因为中国音乐的“自娱性”,所以其演奏形式往往是闲居独奏、遣性抒怀、自娱自乐。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大多数乐器,如琴、瑟、筝、阮、琵琶、箫、笛乃至二胡等,都是以独奏为主自娱自乐的,很少有大规模合奏。中国音乐追求的是情味而不是技巧。中国音乐的这种自娱性,对古琴与古琴音乐发展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中国音乐主流功能观:古琴与钢琴发展的文化差异

中华传统文化是以生命为本体,注重自身生命享受。总体上说,中国所有的哲学多为生命哲学,宗教多为生命宗教,中国的艺术也多为生命艺术,中国最普及的学问是养生之学。侧重生命享乐,而生命只是个人一己所有,享乐也只是个人感官的特权,故而其心灵结构是封闭的,也不需要外部世界的证明和认可,只是在自己的世界中自得、自足。与其相应,中国音乐的功能也主要在于“自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是每一个文化人的必修课。而且这门课的修习,不是为了其他任何目的,而就在于培养自己的情操,提高自身的素养,使自己的生命过程更加美好。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都是弹琴名手,甚至连“性不解音”的陶渊明,也备有一张“五弦琴”,每逢得意时便抱怀抚弄一番,并解嘲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这是中国音乐“自娱性”的最好注脚。

正因为中国音乐的“自娱性”,所以其演奏形式往往是闲居独奏、遣性抒怀、自娱自乐。《庄子·让王篇》中说“鼓琴足以自娱”,清人蒋文勋也说“琴取自乐,不在供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大多数乐器,如琴、瑟、筝、阮、琵琶、箫、笛乃至二胡等,都是以独奏为主自娱自乐的,很少有大规模合奏。即使合奏,也不是到舞台上或勾栏里去迎合听众、获取掌声,而只是在厅堂等小范围内,供自己或三两知音,至多包括家人或朋友欣赏。(www.xing528.com)

音乐仅供聊以自娱,所以其演奏和创作都不会过分重视技巧和形式。中国古代乐人很少有像西方人那样系统的训练技巧,更不会把技巧当作艺术的生命。中国音乐追求的是情味而不是技巧。宋代诗人陆游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所谓“诗外”就是指对文化、生命、宇宙的体验和感悟,以及在诗中表现出的人生情味。古琴音乐的自娱性表现尤甚,既不会追求演奏技巧的高超和音乐形式的复杂,对于乐器的形制、性能也不会追求太多的改变,也无扩大音量的需求,反而认为乐器越简单,乐声越自由;技巧越简单朴素,情味就越深厚浓郁。中国音乐的这种自娱性,对古琴与古琴音乐发展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