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琴与钢琴的发展,迥异文化差异

中国古琴与钢琴的发展,迥异文化差异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阴柔”与“阳刚”是中国古典审美学中的一对审美形态,而中国的艺术审美特别是音乐审美又以“阴柔”为主要取向。因之,“月”既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题材,也是钢琴音乐的重要题材和文化取向。中国钢琴音乐也不乏含蓄美的优秀作品。[19]“阴柔美”是一个哲学命题和一个美学范畴,它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是中国钢琴音乐重要的文化价值取向。

中国古琴与钢琴的发展,迥异文化差异

“阴柔”与“阳刚”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对审美形态,而中国的艺术审美特别是音乐审美又以“阴柔”为主要取向。《老子》指出“人生之柔弱,其死坚强……故坚强者生之徒,柔弱者死之徒……故坚强处下,柔弱处上”,“故柔胜刚,弱胜强,天下莫能知,莫能形”,表现出老子处事尚柔的哲理[16]“阴柔”表现于人性中,是以柔顺和悦、贞丽静美为特征的女性之美;“阴柔美”表现于诗歌中,是绮丽柔美、华艳清秀之意;“阴柔美”表现于词的婉约风格中,是清新隽永、悲怨含蓄的阴柔之美;“阴柔美”表现于绘画书法中,是委婉雅丽之情;而“阴柔美”表现于钢琴音乐中,则是含蓄内敛、诗情画意、绮丽静美的柔美之情,体现了适度取中、追求和谐的中国传统核心文化“中和”的思想。中国的艺术主流推崇阴柔之美。[17]

《象传》中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既象征地也象征母,“厚德”指的是一种宽厚博大的爱,是负载万物生长的大地与培育儿女成长的母亲的“仁爱”。因此,“阴柔美”表现的是一种道德品格和宽厚博大的母爱,具有崇高的母性美。这种审美追求体现在中国艺术中就是很多以自然山水为母体的作品,特别是以“月”为母题的作品,因为“月”极具“阴柔”的意蕴,代表母性美的象征。因之,“月”既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题材,也是钢琴音乐的重要题材和文化取向。如表达秀美流畅、柔顺的母亲形象特点的钢琴曲《平湖秋月》、《春江花月夜》;表达明亮纯净活泼的少女形象特点的钢琴曲《彩云追月》、《花好月圆》、《阿细跳月》、《半个月亮爬上来》;表达哀怨愁闷、温柔的宫女形象特点的钢琴曲《汉宫秋月》;表达如怨如诉、凄美委婉的钢琴曲《二泉映月》等等。[18]

“阴柔之美”即是一种含蓄的美。女性美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含蓄美。含蓄,在语言上来说,指简短的话语却内含着深刻的意义;在表达方式上来说,指含而不露,耐人寻味,在性格上来说,指不轻易流露性格内含。在中国传统的人文社会,最高的审美境界,就是追求含蓄美。中国钢琴音乐也不乏含蓄美的优秀作品。如拟人化的表达爱情的《双飞蝴蝶》、《思春》,含蓄委婉的江南女子谈情说爱的《采花》、《茉莉花》等等。特别是陈培勋的钢琴曲《思春》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含蓄美”与“阴柔美”。乐曲结构为三部曲式,第一段开始由两个纯四度叠置的和音作为引导,描绘了由远而近的滚滚春雷,让人感到了春天大地复苏的气息。第二段开始的旋律是粤调小曲《寄生草》的原型,音乐静谧柔美,透出内隐的含蓄情怀,情感内在,似欲言又止的女性形象。乐曲转入下属调后一气呵成,一波又一波的音型推进,形成推波助澜之势。激动人心的高潮过后,令人预料不到的是突然转回原调,结束全曲,体现出一种意味深长之意境。(www.xing528.com)

平和、柔顺、安稳、平静也是“阴柔之美”的表现所在。由于受“中庸之道”文化的影响,“和”已经成为中国人音乐审美的集体潜意识。中国古代文人特别垂青于大自然的湖光山水,追求深远意蕴的境界和“安稳、平静”的心态。中国钢琴音乐不乏表现静态美的作品,最成功最典型的莫过于《夕阳箫鼓》。作者运用民族化技法,秉承了中国山水文化的审美意趣和“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描绘皎月当空、山水相连、春风和煦、花月交解、渔舟晚归的大自然景色。钢琴的泛音余波,衬托出流水的宁静恬淡,静态美油然而生。乐曲既写景又写意,既展示了动态美又展示了静态美,静态顺应动态,动态与静态交织起来的美感,犹如一首清新含蓄、绮丽柔美的山水诗歌。[19]

“阴柔美”是一个哲学命题和一个美学范畴,它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是中国钢琴音乐重要的文化价值取向。母性美、含蓄美、静态美是“阴柔美”最集中的表现,是中国钢琴音乐区别于西方钢琴音乐文化的审美坐标之一。但从另一方面看,如果过分推崇“阴柔美”,必将使中国钢琴音乐的创造性受到扼制,难以产生雄伟恢宏、激发民族精神的阳刚之作。因此,我们也应该立足于我们的新时代,将“阴柔”与“阳刚”结合,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与国际视野的中国钢琴音乐精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