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承德避暑山庄:中国旅游文化中规模最大的5A级景区

承德避暑山庄:中国旅游文化中规模最大的5A级景区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承德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或“承德离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市区北部。图6-18承德避暑山庄承德避暑山庄占地面积560多万平方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相当于颐和园的两倍。在避暑山庄的东面和北面,共有11座寺院,其中的8座由清政府直接管理,故被称为“承德外八庙”。因此,承德避暑山庄也就成了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2007年5月,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承德避暑山庄:中国旅游文化中规模最大的5A级景区

承德避暑山庄(见图6-18),又称“热河行宫”或“承德离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市区北部。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历经雍正乾隆的不断修葺、完善,耗时89年建成,是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

图6-18 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占地面积560多万平方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相当于颐和园的两倍。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大小建筑有120多组,其中康熙以四字组成36景,乾隆以三字组成36景,这就是山庄著名的72景。山庄周围石砌宫墙长达10千米左右,墙内的建筑布局分为宫殿和苑景两部分。

宫殿区坐落在避暑山庄的南部,主要有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东宫(已毁)等四个主要建筑群,多采用层层递进的四合院式布局,并且全部施青砖灰瓦,朴素淡雅,与附近的外八庙建筑形成鲜明对比。正宫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占地约1万平方米,包括9进院落,分为“前朝”和“后寝”两部分,由丽正门、午门、阅射门、澹泊敬诚殿、四知书屋、十九间照房、烟波致爽殿、云山胜地楼、岫云门以及一些朝房、配殿和回廊等组成。澹泊敬诚殿是其主殿,是用珍贵的楠木建成,因此,也叫楠木殿。

苑景部分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其中,湖区位于山庄东南,面积约49.6万平方米。有西湖、上湖、下湖、半月湖、澄湖、镜湖等大小八个湖泊,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的。例如,烟雨楼是模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的形状修的;金山岛的布局仿自江苏镇江金山。此外,湖中又有如意洲、月色江声岛、环碧岛等多座小岛

平原区和山区面积较大,平原区内的万树园西侧有中国四大皇家藏书名阁之一的文津阁。山区则多为寺庙

外八庙是依照西藏、新疆喇嘛教寺庙的形式在避暑山庄周围修建的喇嘛教寺庙群,供西方、北方少数民族的上层及贵族朝觐皇帝时礼佛之用。在避暑山庄的东面和北面,共有11座寺院,其中的8座由清政府直接管理,故被称为“承德外八庙”。

因为清朝的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每年大约有半年时间要在承德度过,所以,清前期重要的政治军事、民族和外交等国家大事都在这里处理。因此,承德避暑山庄也就成了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

避暑山庄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造园思想,按照地形地貌特征进行选址和总体设计,借助自然地势,因山就水,顺其自然,融南北造园艺术的精华于一身,被誉为“中国地理型貌之缩影”。

1994年12月,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热河行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5月,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知识链接

古代的皇帝妃子们是如何避暑的?

承德的避暑山庄是闻名世界的避暑胜地,那么清代帝王宫妃是如何避暑的呢?

避暑方法之一:到热河行宫听政

承德避暑山庄系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兴建,亦称热河行宫。清代咸丰朝以前,诸帝喜欢在这些避暑听政,及至秋季。山庄建筑壮丽,集庭馆楼台之胜。(www.xing528.com)

避暑方法之二:设置凉棚

那时人们已经善于运用冬夏季日影的角度(就是今天所说的太阳高度角,北京地区冬至正午太阳高度角为27°,夏至正午太阳高度角为76°),来设计出檐的角度。宫内的北房有了这个角度的屋檐,就能够在夏至前后,屋檐遮阳;到了冬至前后,阳光满室,使得房间内有冬暖夏凉之感。

皇宫里的窗户窗帘也大有文章。窗户一般上边可以支起来,下边可以拆掉,这样敞开通风,室内也会比较凉快。帘子还有等级划分,最高级的是用斑竹、香妃竹编织的,饰有各种图案,等级低的是用苇箔编成的。

避暑方法之三:储藏冰块备用

在中国北方有冬季储藏冰块到夏季用的习惯。考古发现,我国在周代就有了冰窖。明清时期,盛夏也会大量用冰。冰窖一般有官窖、府窖和民窖,《大清会典》中记录,清代在紫禁城、景山、德胜门外、正阳门外都设有官窖,共计18座,仅紫禁城中的冰窖就藏冰2.5万块。

清代宫内储存冰块的器具被称为“冰桶”“洋桶”,多用红木、花梨木、柏木为内胎,也有用金属胎的。形制呈斗状,口大底小。盖多采用很厚的木板,两腰部都有铜环,方便搬运。有四条腿足,足下还装有托,用来防止潮湿。

这种宫廷“冰箱”比起现在的冰箱简单得多,但是构造合理、实用方便。当时的“冰箱”主要有两个用途,一个是用来冰镇和保鲜食物,因为箱体内采用铅或锡为里,能起到较好的隔热作用,而箱底有小孔,可以排放融化的冰水。

冰桶的另一个用途是降低室内的温度。箱盖上设有透气孔,因此,排出的冷气能起到“空调”的作用。

避暑方法之四:天然冷饮降温

夏季冷饮也是宫中防暑的佳品。时令的消暑水果,如西瓜葡萄、鸭梨等自不必多说,冰镇小食也很诱人。冷饮中最出名的冰碗是用甜瓜、杏仁豆腐、桂圆洋粉、葡萄干、鲜胡桃、怀山药、枣泥糕等料制成,冰镇后吃起来绝对爽口。

宫中的御医在夏季还会开出消暑的方子,诸如香薷汤、暑汤等汤剂。

避暑方法之五:摇扇

扇子,是最简单、最实用的夏日必用之物。传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光绪帝在酷热的农历七月向西安出逃,途中,又热又饥又渴,只能吃煮老玉米、煮青豆,她的贴身宫女在途中就拣了一把芭蕉扇,为慈禧扇风纳凉和驱赶蚊蝇。

(资料来源:http://www.bishushanzhuang.com.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