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佛教的文化要义:吉祥与真理的象征

佛教的文化要义:吉祥与真理的象征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佛教的标志是表示吉祥之意的万字符和象征佛法无坚不摧的法轮。佛陀认为,这八种途径是消灭痛苦的神圣真理,因此,也是每个渴求得到解脱的佛教徒必须做到的。竖三世佛是从时间上说的,包括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和未来佛弥勒佛,这体现了佛教的因果轮回说教义。在中国的佛教信仰中较为流行的四大菩萨是指文殊、普贤、观音、地藏。

佛教的文化要义:吉祥与真理的象征

(一)佛教的基本教义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经典分经、律、论三藏,即“大藏经”;藏传佛教的经典包括《甘珠尔》和《丹珠尔》两部。佛教的标志是表示吉祥之意的万字符和象征佛法无坚不摧的法轮。

1.四谛说

四谛是原始佛教的核心思想,也是佛教的基础。谛是真理的意思,是印度哲学体系里经常使用的概念。所谓四谛是对佛陀参悟到的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这四种真理的概括。

(1)苦谛。苦谛是指人生的各种痛苦,它是四谛的基础,共有8种,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

(2)集谛。集谛探讨的是产生人生各种痛苦的原因,佛教认为苦的最根本原因是“贪、嗔、痴”。贪即贪求、贪爱;嗔即愤怒、生气;痴即“无明”,愚昧无知,不明事理。

(3)灭谛。灭谛是指熄灭一切苦和烦恼,进入没有生死轮回的涅槃境界,它是佛教追求的最高理想目标。

(4)道谛。道谛是指消灭痛苦到达佛教最高境界即涅槃的方法和途径。

八种途径,即八正道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正念正定。佛陀认为,这八种途径是消灭痛苦的神圣真理,因此,也是每个渴求得到解脱的佛教徒必须做到的。

2.因缘

佛教主张事物的生灭由因缘决定,一切事物和现象均按照一定的因果关系聚合在一起,又按一定的因果关系分解,所谓“因此有彼,无此无彼,此生彼生,此灭彼灭”。按照这种“缘生”或“缘起”的理论,佛教把人生分为彼此互为条件和因果关系的12个环节,由此形成一个因果链条,称为十二因缘。

3.轮回说

佛教相信善恶因果报应。认为人的行为包括身、口、意三个方面,又称“三业”,众生按照今世不同的业力(行为)在来世可以获得不同的果报,行善者得善报,行恶者得恶报。这种报应是在前世、今生、来世三世间轮回转生不止。

(二)佛教的神佛偶像

佛教供奉的对象种类繁多,按照神佛偶像的等级地位可以分为4个层次,即佛、菩萨罗汉和护法天神,他们各司其职,拯救众生。

1.佛

佛是佛陀的简称,也称浮陀、浮屠,梵文中“觉者”“知者”“觉”的意思,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小乘佛教所说的佛,一般专用做对释迦牟尼的尊称,而大乘佛教除指释迦牟尼外,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宣称三世十方,到处有佛,佛多得像恒河中的沙子,数不胜数。

(1)三世佛

三世佛有横三世佛和竖三世佛之分,均供奉在大雄宝殿中。

横三世佛是从空间上讲的,“世”相当于世界,即佛的净土或称佛国。横三世佛是指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中央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和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三尊佛像的排列一般是释迦牟尼佛居中,药师佛居左,阿弥陀佛居右。

竖三世佛是从时间上说的,包括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和未来佛弥勒佛,这体现了佛教的因果轮回说教义。其位置为释迦牟尼佛居中,燃灯佛居左,弥勒佛居右。

(2)三身佛。

佛身本来是指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的身体,以后这个概念逐渐神秘化、复杂化了。现在通常认为,身不仅仅限于肉身,更侧重精神本体含义,由积聚功德和觉悟而成就的佛体就叫佛身。三身佛具体指法身佛、报身佛和应身佛。

(3)五方佛。(www.xing528.com)

五方佛是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佛的总称。中央是毗卢遮那佛,汉译大日如来佛,职责是驱除黑暗,带来光明。东方是香积世界的阿阀佛,南方是欢喜世界的宝生佛,北方是莲花世界的不空成就佛,西方是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五方佛常见于宋辽时代的古刹中,密宗寺院的大雄宝殿中和金刚宝座塔上也常有他们的雕像。

2.菩萨

菩萨是“菩提萨锤”的简称,菩提的梵文意思是“觉悟”,萨锤的意思是“有情”,菩萨就是“觉悟而且有情的人”,即能自觉觉他、自利利他、自救救他、自度度他的修行者。菩萨的地位次于佛,但高于罗汉。他们的职责是用佛的宗旨解救在苦海中挣扎的芸芸众生。在中国的佛教信仰中较为流行的四大菩萨是指文殊、普贤、观音地藏

(1)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意译为妙吉祥。相传他是释迦牟尼的大弟子,专司智慧,与释迦牟尼佛、普贤菩萨合称“华严三圣”。在佛教寺院中,常见的文殊菩萨形象是手持宝剑,象征智慧如同金刚宝剑,能够斩断妖魔和一切无名烦恼,坐莲花宝座,下骑狮子。

(2)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又称“遍吉”,专司佛的“理德”,旨在将佛教所推崇的善普及到一切地方。在唐朝以前,是男身女相,宋朝以后,多是女身女相。他的法像常为头戴宝冠,身披法衣,手持如意棒,以满足众生的愿望,身骑六牙白象,道场在四川峨眉山

(3)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全称“观世音菩萨”,别名“观世音”“观自在”,尊号“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唐时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称观音,道场在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的地位虽然不及佛高,但他在中国民间的影响和名气最大,几乎超过一切神灵,超越了普贤菩萨,成为百姓心中的第一菩萨。至于他的寺庙之多、造像之广在佛教中更是首屈一指。观音可变成的化身形象种类很多,包括“施药观音”“杨柳观音”“白衣观音”“水月观音”“送子观音”等,而人们通常看到的观音则是指作为所有观音代表的“圣观音”或“正观音”,造型是头戴宝冠,结跏趺坐,手中持莲花或结定印。

(4)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因“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地藏”而得名。据称地藏菩萨接受释迦牟尼的嘱托,在释迦牟尼灭寂之后,弥勒佛未出世之前,发誓普度众生,拯救诸苦。地藏菩萨的特点与其他三位菩萨不同,现出家像,作比丘装束,男身男相,右手持锡杖,表示爱护众生,左手持如意宝珠,表示满足众生愿望之意,坐骑颇像狮子,显灵说法的道场在安徽九华山

3.罗汉

罗汉是梵文阿罗汉的简称,意译为“应供”,即跳出轮回、除去烦恼,应当受到众生供养的意思。小乘佛教讲究个人修行,修行的最高果位是罗汉,达到这一果位,意味着消除一切烦恼,进入涅槃,再也不受生死轮回之苦。大乘佛教兴起后,罗汉逐渐被赋予了在佛祖灭度后护教弘法的任务。他们常住人间,普度众生,并受世人供养。寺院中常见的罗汉像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均指释迦牟尼的弟子。罗汉的塑像不像佛和菩萨那样公式化、定型化。他们形象、生动,富于变化,更多地带有现实尘世中凡人的神态表情,或威,或醉,或笑,或慈,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这些极富个性化的塑像群保留在一些古老的寺院中,成为我国佛教造型艺术中的瑰宝。

4.护法天神

(1)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又称“四大金刚”“护世四天王”,他们住在须弥山腰的犍陀罗山,是世界的保护者。佛教寺庙中,进入山门的第二层大殿称天王殿,正中是大肚弥勒佛像,两旁是四尊高大威猛的四大天王像。东方天王提多罗吒,汉译持国,能护持国土,塑像是白色,手持琵琶,用音乐使众生皈依佛门。南方天王毗琉璃,汉译增长,塑像是青色,手持宝剑,守护南方阎赡部洲。西方天王毗留博叉,汉译广目,能用净眼观察护持众生,塑像是红色,右手握龙,左手托塔,守护西牛贺洲。北方天王毗沙门,汉译多闻,保护众生的财富,塑像是绿色,右手持胜幢,左手持宝鼠,是北方的守护大神。

(2)韦驮。

韦驮又称韦驮天。他的职责是保护东、南、西三洲的出家僧众,是佛教寺院必供的护法天神。在天王殿中,一般正面供奉大肚弥勒佛像,背面供奉韦驮像。

(3)伽蓝神。

伽蓝原来是指僧众居住的场所,后来专指佛教的寺庙。因此,伽蓝神就是佛教寺庙的守护神,我国最著名的伽蓝神是关羽,这种信仰始于唐朝,是佛教为争取信众、扩大影响而不断汉化的表现。

(4)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是佛教的八大护法天神,共分八部,称为八部众,即天众、龙众、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天龙八部诸天鬼神,均受佛的教化,以护持佛法、保护众生为天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