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琴之音色、节奏与琴乐之美

古琴之音色、节奏与琴乐之美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上讨论,是集中在古琴音色与节奏两方面;琴乐之特点,尚包括音阶、调式、旋律结构、曲式、演奏形式和音乐内容等等音乐层次之因素。琴家想启现到琴乐之美,除了要掌握弹奏技巧和音乐层次之特色,还要理解古琴文化历史背景、流派风格和美学观点各层面。

古琴之音色、节奏与琴乐之美

古琴素来是文人雅士修身自娱之乐器,风格以恬澹为主;琴家所追求的不是热闹的气氛或优美的旋律,而是深层的艺术意境,和儒道佛之哲理感受与洞识。其他不少中外乐种,虽也有很丰富的表达能力和极高的艺术性,但古琴主要以单线条音乐,表现出如斯深的诗画境界,是颇独特的。

究竟,古琴音乐如何表达这境界?部分可能是音乐以外的因素,影响到琴家或听众对琴乐意境之感受:例如古典文学与绘画对古琴的描述,可协助领略有关意境;古琴长远历史和古董的乐器,可以引起对古代生活思想的向往;浩瀚的琴书和难懂的琴谱,会为古琴披上神秘的面纱,从而诱发对古代哲理的探求;三五知己在雅室茗茶弹琴的环境,和弹奏时从容简朴的姿势,也会带来平和的心境;琴曲的标题和段落的小标题,多是对山水景象或渔樵隐士之描述,易令人作出联想;个人的文化艺术修养,更是领略琴乐之美的重要因素;亦有学者提出,弹琴时左手舞蹈的跳跃,或吟猱绰注时手指的触感,会带出艺术的感受。

以上列举的因素,部分对琴乐意境之感受,确实有重要影响,亦从而影响琴家弹奏时之表现;但音乐表达最基本的仍然是音乐本身之因素,包括乐器的发音和乐曲的结构与内容,这两个题目范围很大,下文将集中探讨其中两重点,古琴音色与琴曲节奏之特点。

音 色

古琴为弹拨乐器之一种,发音主要靠右手手指弹弦,可分为散音,泛音和按音三种方式。

散音即空弦,在古琴上有七个散音,是古琴音域中最低之七个音,音色沉厚圆润而余韵长,常用为乐句或乐段的支柱音,在适当的地方可似古寺敲钟,带出平和雅正之意。

泛音于古琴之重要性,相比于其他弹拨乐器大得多,琴面上的十三徽位就是泛音位,琴人可轻易奏出整段泛音旋律,音域超过三个八度,音色轻盈清越,表现出飘逸脱俗之境界。

按音由于古琴跟琵琶和古筝不同,没有码或品柱,左手手指可以自由在琴面上移动,故能做出多种细致的变化,而这些变化的处理和掌握,往往是各琴家不同风格之关键处,亦是古琴韵味之主要来源。

左手按弦变化以装饰性为主,“吟猱绰注”都是基本的装饰指法:

◎“吟”即如其他乐器之震音,可有大小、徐疾、迟促之分。

◎“猱”是有节奏的震音,除了大小徐疾外,也有其他多种变化。

◎“绰”“注”是上滑音和下滑音,在幅度和速度上都可不同,更可细分为前慢后快、前快后慢、有头、无头等等。

其他装饰性滑音还有“撞”、“逗”、“往来”等,是有节奏的向上或向下来回动作。

具修养的琴家,可用这些不同的装饰音表达出各色各样之神髓,如从容、紧迫、哀怨、甜美、古朴、华丽、深沉、轻巧等等味道,从而剖出内心的境界。

除了装饰性的滑音,左手滑音也可以是旋律性的。由于利用余音滑行,这些旋律音之音量很小,都是“虚”音;虽然如此,这些进退动作也很讲究,速度上细微之改变都可影响整乐句的味道。有时候这些“虚”音之音量小得根本听不到,但弹奏者仍然很投入,这是“无声之乐”的表现;类似中国画之虚白,这可有点道家哲理的味道。

左手另一类重要指法是“搯起”、“罨”、“抓起”、“放”、“推”等,是利用左手勾、打、放弦发出“实”音,由于这些实音在音色上与右手弹奏的不同,左右手之配合使实音音色更多样化。

右手的指法,用不同位置、角度、力度、用甲或用肉去弹奏,亦会产生些微不同的音色,或深厚、圆润,或铿锵、清脆,或暗淡、沉郁。

以上各色各样细致变化的综合运用,大大增强了古琴作为单线条音乐之表现力;虽然琴曲也有不少优美的旋律,但这不是最重要的;琴曲吸引之处,往往在余韵的舒徐和虚音的错落;高低音和不同音色发音在同一乐句中之交替使用,也会为简单的旋律添上异彩;这多样化的音色是其他中西乐器少有的,也成了琴乐之美的来源;但这些变化是细致和含蓄的,需要细心感受才可掌握,如画家之意笔,淡淡几钩,画尽山河百态,又如诗人之精句,寥寥数语,蕴涵离合千情。

节 奏

古琴音乐的节奏很少有固定规律,与三拍子、四拍子等现代都市人习惯之节奏形式大异其趣,亦与部分东方音乐常用的复拍子很不同,常令初听者摸不着头脑,这也是琴曲特色之一。

自由拍子,又称散板,常见于中国戏曲和原始民歌,亦是琴曲常用之节奏,多用于乐曲起头和结尾之一句或一段,或乐曲高潮部分,也间有全曲用散板,如传统曲《龙翔操》,五分钟全用散板,跟西方古典乐曲相比,别有一番风味;散板给人的感觉是无拘无束,自由洒脱,适合细诉衷情或舒怀狂歌;用在乐曲之首或尾,则从容舒泰,令人回味。

有节拍的琴曲,段落与乐句之长短亦很自由,没有“每段四句、每句四小节”之老套,这有如词曲甚至散文,较少束缚感而更能畅所欲言。(www.xing528.com)

中国戏曲虽也常用长短句,但节拍仍有规律,如“一板三眼”等形式,古琴曲则连节拍也变化多端,没有固定规律,多用切分,甚至有“偷半拍”之情况;有时一长句连绵不绝,不能划分小节;亦有时候在重拍处用虚音而弱拍处用实音;这般多样之变化主要不是表达节奏感,而是利用这些变化带出乐曲跌宕写意之趣。

原本不规则之节奏,加上要求琴曲不断蜕变的传统,使琴家在处理乐曲时,可适量地改变节奏,这可以是即兴的,或非即兴的;因此,同一乐曲由不同琴家弹奏,会令听众有意外之惊喜和新鲜感,效果是更写意和表达自我。

这不规则之节奏,亦大大增加了五声或七声音阶创造旋律的可能性,使旋律更多样化,内容更丰富。

在乐曲整体结构方面,传统琴曲很少用近代民乐作品常用之“慢快慢”或“快慢快”三段体;琴曲篇幅不论大小,都常用散板或慢板起曲,入拍后主体部分一气呵成,常有不着意的渐快,但很少有突变的速度;渐快的速度,配合主题自由的变奏,和不断新加入的乐汇,逐渐引入高潮,最后尾声回复散板结束。这样起结之从容,变化之不着意,和乐曲之一体性,都可能跟中国哲理感受有点关系。

以上讨论,是集中在古琴音色与节奏两方面;琴乐之特点,尚包括音阶、调式、旋律结构、曲式、演奏形式和音乐内容等等音乐层次之因素。琴家想启现到琴乐之美,除了要掌握弹奏技巧和音乐层次之特色,还要理解古琴文化历史背景、流派风格和美学观点各层面。再重要的,更是对中国整体文化艺术之体验,对中国哲学之领悟,和琴家之个人修养;这如引子所述,作为音乐以外的因素,不单可以影响琴乐意境之感受,这些因素,还影响音乐之表达;如果修养不足,掌握音乐技术只成琴匠,反过来,弹奏者如只有文化修养,而缺乏技术或对音乐层次之理解,则成自我陶醉,而不能有效地表达音乐境界。

古琴音乐作为中国文化长青树之一,是有其独特理由的,今喜见这长青树在本世纪末再度茂盛,希望琴乐在下世纪能继往开来,让更多人理解和欣赏,成为世界文化奇葩

原载荣鸿曾编《古琴荟珍》(香港: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1998),48—52。

后 记

交错使用不同音色乐音的例子

二十世纪初《梅庵琴谱》〈关山月〉,虽然只是数分钟的短曲,但是表现了不少古琴的音乐特色。例如,乐曲不同的乐句使用了不同的音色发音,包括全使用撮(散音与按音齐奏) 和左手发音、全用泛音、全用按音等。

整首乐曲最突出的,是在首乐句内交错使用不同音色的乐音:这句旋律只有十个减字,但使用了散音、按音、罨 (左手发声按音)、泼(散音与按音齐奏)、抓起 (左手发声散音)、和泛音,各具不同音色,使单线条旋律变为立体。

此外,旋律音亦有翻高和翻低八度,更特别的是谱例注为f 的D音,由于使用“抓起”发声,音色与其他乐音不同,当听众跟随着旋律线条时,这音令人听起来高了八度,显示了音高的不确定性 (pitch ambiguity)[1]。这D音,在古筝、洞箫和人声版本,都是使用高八度的乐音。古琴版本利用了“抓起”音高的不确定性,增添了音乐的趣味。

谱例批注:

a. 散音

b. 按音

c. 左手发声按音(罨)

d. 散音与按音齐奏(泼)

e. 按音

f. 左手发声散音(抓起)

g. 泛音

此谱例曾载于我的短文〈传统琴曲的音乐特色〉《乐友》第95期(2015):18—2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