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智慧教室建设与应用研究:情境认知理论

智慧教室建设与应用研究:情境认知理论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情境认知理论试图纠正认知的符号运算方法的失误,特别是完全依靠于规则与信息描述的认知,仅仅关注有意识的推理和思考的认知,忽视了文化和物理背景的认知。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与行是交互的,知识是情境化的,通过活动不断向前发展。总之,情境认知理论的观点影响着教学系统设计与学习环境开发等多方面的教学理念,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和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等教育技术的新领域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智慧教室建设与应用研究:情境认知理论

情境认知(situated cognition)理论是继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学习理论与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后,与建构主义大约同时出现的又一个重要的研究取向。情境认知理论试图纠正认知的符号运算方法的失误,特别是完全依靠于规则与信息描述的认知,仅仅关注有意识的推理和思考的认知,忽视了文化物理背景的认知。

情境观认为,实践不是独立于学习的,而意义也不是与实践和情境脉络相分离的,意义正是在实践和情境脉络中加以协商的。知识不是一件事情或一组表征,也不是事实和规则的集合,知识是一种动态的建构与组织。知识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一种交互状态,是一种人类协调一系列行为去适应动态变化发展的环境的能力。

实际上,情境学习不仅仅是一种使教学情境化的或与情境密切相关的建议,而是有关人类知识本质的一种理论,它是研究人类知识如何在活动过程中发展的。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与行是交互的,知识是情境化的,通过活动不断向前发展。参与实践促进了学习和理解。必须抛弃概念是独立实体这个想法,而应该把它看作工具,只有通过应用才能被完全理解。意义和身份都是在互动中建构的,这些意义和身份的建构受到更广泛的情境脉络的极大影响。(www.xing528.com)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学习的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主体,内容与活动的安排要与人类社会的具体实践相联通,最好在真实的情景中,通过类似人类真实实践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同时把知识和获得与学习者的发展、身份建构等统合在一起。总之,情境认知理论的观点影响着教学系统设计与学习环境开发等多方面的教学理念,为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和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教育技术的新领域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