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林观:荆门古名胜,唐代建筑,历经重修

大林观:荆门古名胜,唐代建筑,历经重修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林观,位于钟祥市冷水镇建设村2组大林山顶。笔者2006年9月19日考察大林观,拓下了有关碑文。大林观曾名隆兴观,又名大霖观,创建于唐代。同年,还有严大志等160余人捐资以备重修大林观殿宇。道光三年,众善见大林观殿宇倾颓,瓦石分裂,风雨飘零,神像浸染。同治七年,众姓捐资重修了大林观正殿,并立殿柱两根。光绪十二年,首士周玉生和信士300余人捐资重修大林观,并立《万古千秋》之碑以记其事。大林观毁于民国晚期。

大林观:荆门古名胜,唐代建筑,历经重修

大林观,位于钟祥市冷水镇建设村2组大林山顶。笔者2006年9月19日考察大林观,拓下了有关碑文

大林山海拔396米。大林观曾名隆兴观,又名大霖观,创建于唐代。有前殿和后殿两层,中间立一大型碑壁。前殿面宽9米,进深5米,高3米;后殿面宽9米,进深6.5米,高3.5米。殿内历来供奉灵济祖师、真武祖师、观音菩萨和关圣帝君像,还有二郎神等神像。可见是一处道释融合的宗教场所。现在的观庙建筑,是在原遗迹的基础上,80年代后期由当地乡民重修的。

史料记载,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年)大林观有一次重修,以致金气成形,四山旋绕,古石青泉,异致非常。后来渐渐毁坏。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本境信士刘天枢、刘沿镕、刘道全、周国栋等各捐银两,以作根基。复祈十方绅士仁人长者,念昔日祈雨之恩,善心喜施,殿宇焕然一新,神灵显应,人心敬服。此次重修工程得到了360余位信善的捐资助修,从功德碑记可知,其中还有团山寺首人王志佑等192人的捐资功德。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山主邹上谌,首士张炳等为感谢祈雨灵应,特立《万古不朽》碑以记“酬恩勒石,神灵光辉。祈雨济民,万民沾恩”之语。

大林观遗址

同年,有荆门州水西乡红花村乡民立有《流芳百世》碑亦记酬恩之事:“夏秋交合,旱魃当道,众姓忧惶无措,只得虔诚恭诣大灵山隆兴观灵济祖师,戊己元君、行雨大王位前恳告,虔诚接拜,红花坪、金周庙立坛祈祷,未至三日得沾雨露之恩,万物依然发育,庶使秋收有望。万户沾恩,恩无可报,只得同众各捐微资,重建宝座,满堂挂红,重装金容玉像。勒石标名,永垂不朽。”其首人为周承禄,计有乡民信士67人。灵济祖师,即唐僧善信。南昌张氏子,马祖道一弟子。宝历二年居随州大洪山,大和年间朝廷赐其法号“慈忍大师”,院曰“幽济”。后以祈祷有奇验,累加寺号“灵济”,故人们称之为灵济祖师。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有领修人周珂,装饰李乃方,首人王峰等183位信士捐资重整庙宇,重装满庙神圣金身。致使十方沾仰,有求必应,神灵有感。

嘉庆年间,各地农民起义爆发。有首人尚洪及乡民52人捐资出力,公修寨城,贫者掳力受苦,富者捐资劳心。一则可保当时无祸患,二则功及万代之子孙。恐历久绵远,不知先人所作何因,故特勒石为芳,以免后世之无凭。修城石匠为肖来庠等。嘉庆五年菊月七日立石。同年,有信士120余人为修寨刻立《功德碑》以为纪念。

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为了保障观庙的安全,42位信士捐资请工修建围墙,竣工立碑记云:“大林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势压千峰,诚有四面旋环之象;有危独峙,更有翠华高耸之形。夫其晴光照耀,月白风清,固为可爱。然而烟雨奔腾,狞飘飕飗,犹为足惊。于是见之者莫不追故道旧,反古思今,以为曩时风雨俭除,深赖围墙所护。而今日人力振起,犹能复旧如新。是以众人合议,聚定租银聘工师以造作,扶神庙以隆兴。因以功力告竣,众士咸欣而相为称诵之曰:此墙一作,非特避飘零之忧患,并可壮庙貌之灵神。故勒众功以永垂不朽云。”同年,还有严大志等160余人捐资以备重修大林观殿宇。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有首士周户大、周尚洪及信士160余人捐资大林观以备重修之资。(www.xing528.com)

道光三年(1823年),众善见大林观殿宇倾颓,瓦石分裂,风雨飘零,神像浸染。住持道人刘复兴难忍坐视,商议檀越,务各捐资以济美,必协众善而成功。重修功程告竣后,将67位信善之名刊石表彰。

道光九年(1829年),安陆知府任佑郿捐银十两,钟祥县知县张崇鼎捐银五两,钟祥县督捕厅俞公捐银六两,以及十方善士随缘佈施踵前济美,重修了大林观祖师殿、关圣殿和神殿,使其面貌大为改观。

道光二十年(1840年),有弟子崔正刚等24人捐资制挂大林观正殿东侧“恩深南海”匾额,其高0.47米,宽1.27米,厚0.16米。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有弟子周怀德等30人捐资制挂大林观正殿西侧“普照四方”匾额,其高0.44米,宽1.34米,厚0.16米。

道光三十年(1850年),首士田国斌、尚光镕等300余人捐资给大林观以备重修之资。

同治七年(1868年),众姓捐资重修了大林观正殿,并立殿柱两根。

光绪十二年(1886年),首士周玉生和信士300余人捐资重修大林观,并立《万古千秋》之碑以记其事。

大林观毁于民国晚期。20世纪80年代后期得以恢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