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18中国少年儿童校外培训状况及成因分析

2018中国少年儿童校外培训状况及成因分析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研究显示,经济、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较高家庭的子女更容易获得并参与校外培训。在我国,校外补习的份额在校外培训里占了半壁江山,学生参加校外补习的科目主要是数学、英语等考试学科[12],影子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校外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子教育的兴起是家庭对我国“独木桥”升学政策、“重点学校”和“特色办学”学校教育资源稀缺以及社会竞争加剧的回应。

2018中国少年儿童校外培训状况及成因分析

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相对于学校教育,还有一种教育——校外教育随处可见。苏联学者克鲁普斯卡娅认为校外教育是由校外各种不同类型的机构所实施的教育活动[2]。谢维和认为校外教育是存在于学校教育之外的一种非正规教育,形式多样[3]。康丽颖认为校外教育是由校外机构承担,具有可选择性的教育活动,能够弥补家庭以及学校教育的不足,促进学生的发展[4]。虽然对于校外教育的概念并未达成共识,但是,学者们对校外教育概念的阐述都包含“学生自主选择的教育活动”“活动场所主要发生在学校教育之外”“课程内容和教育形式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等因素,认同开展校外教育的初衷是弥补家庭以及学校教育的不足,丰富学生的闲暇生活,发展学生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校外教育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校外教育指学生在学校之外选择的所有形式的教育。狭义的校外教育指个体针对自身状况选择的有偿教育活动,包括与学校教育相关的学科内容、艺术体育等,主要形式是“家教”和课外辅导、培训班。培训,从字面意思来看,指的是培养与训练,即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训练,以使受训者掌握某种技能的方式。本质上而言,培训也是教育。作为一种补充学习形式,具有短时性、针对性、非系统化的特征。由于校外培训机构具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元的教学需求,其在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时往往更具有灵活性,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也被普遍采用,如小班教学、一对一教学等方式为教学过程的顺利展开以及培训目标的达成提供了便利。与学校教育的教学方法相比,它更为灵活,学生个体也能从中获得更多关注[5]。作为校外教育的一种形式,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中对校外培训的描述是“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对于满足中小学生选择性学习需求、培育发展兴趣特长、拓展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6]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居民收入提高,家庭可以有一定的资金用于购买校外培训服务。中国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辅导教育行业及辅导机构教师现状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辅导机构教师规模达700万~850万人[7]。该报告还显示,在2014年,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参加校外辅导的中小学生占到在校生总数的70%左右[8]。国际研究显示,经济、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较高家庭的子女更容易获得并参与校外培训。多位学者研究我国不同地区学生参加校外培训的比例发现:城市高于农村,大中城市高于小城市[9];东部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地区;示范/重点校高于普通校,重点班高于普通班[10];家庭社会经济背景较好的高于家庭社会经济背景较差的[11]。即我国学生参与校外培训的比例分布呈现经济“差序格局”,中小学生家庭收入水平和校外培训投入呈现正相关关系。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异,与城市生活的竞争性、家长的高层次性以及较高经济条件有关。

在现实生活中,尤其在东亚教育体系中,校外培训里因为普遍存在与学校考试密切挂钩的补习培优培训,而被学术界喻为“影子教育”(shadow education),即学校正式教育的投影。日常被称为补习班辅导班或者培训班。据贝磊(Bray)的观点,在那些通过补习投资可以提高学业成绩的教育系统里,补习现象更为明显。在我国,校外补习的份额在校外培训里占了半壁江山,学生参加校外补习的科目主要是数学英语等考试学科[12],影子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校外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www.xing528.com)

校外培训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复杂教育现象,既需要从教育系统内部寻找原因,也需要联系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进行思考。在中国老百姓的观念里,好学校意味着好的老师、好的学习伙伴和好的成绩,好的中小学意味着更有可能考上好的大学,好的大学毕业更能找到好的工作。目前我国是以选拔性考试为主流的教育模式,考试(尤其是大学入学考试)具有重要的社会选拔功能,考试成绩是其重要的选拔依据。我国学生参加校外补习的原因中,“升学压力”位居榜首[13]。此外,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为了让孩子进入重点学校或特色办学学校,获得优质教育资源,一些家庭选择送孩子通过校外培训“占坑”。研究发现,班级规模越大,学生参加课外补习可能性越高[14]。学校教师质量(如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越低,学生参加科学、数学、阅读的校外培训概率越高[15],即资源越缺乏的学校或班级的学生越倾向于通过购买校外培训服务以获得下一轮优质资源的入场券。分析原因,校外培训在我国兴起,很大程度是由于人们生活境况会因接受教育程度或质量的不同而呈现较大的差异。购买方希望可以通过购买教育服务,参与培训,促进学业成绩提高,进而在选拔考试里胜出,以获得更高的学历,占据社会、经济资源分配的有利位置,获得较好的社会地位、丰厚的经济回报等更多的个人收益,实现个人发展,社会流动。陈奕桦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校内补课、校外补习和未来生涯准备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16]。由此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校外辅导机构发展这么“火热”。

另外,我国深受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对教育的影响极为显著,表现为重视教育,将孩子考上名牌大学看作将来找好工作、取得优势社会地位的唯一途径。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等观念的作用下,加上周围的人都送孩子上补习班的“剧场效应”,家长之间相互比较,以获得胜出或者相对公平,校外培训的兴起也就在所难免了。调查显示,家长教育期望越高,子女参加课外补习的可能性也就越大[17],班级排名越靠前的学生参加课外补习可能性也越高[18]

综上所述,我国家庭经济收入的提高,对人力资本投资、教育的重视无疑是校外培训兴起与发展的基础。影子教育的兴起是家庭对我国“独木桥”升学政策、“重点学校”和“特色办学”学校教育资源稀缺以及社会竞争加剧的回应。校外培训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成为一个正式行业、一种教育方式,深刻影响着少年儿童的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