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传承与融合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传承与融合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甚至全世界华人共同的价值观的凝聚与完美体现。民族声乐恰好就是人文精神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最好载体。民族声乐之所以能够产生无穷魅力以及生命力,不只是因为音乐旋律的优美和歌词的感人,更是因为其自身的深厚文化内涵与典型的人文精神特征。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传承与融合

不管是哪一种艺术形式,都不可能完全脱离人文精神而独立存在于世界上。只有具备了比较鲜明的人文精神,艺术才可以具有丰富的内涵与灵魂。

民族声乐之所以可以担当“民族”二字,主要是由于民族声乐在自身的发展实施过程之中,绝非孤立与封闭起来的,而主要是受到社会各方面带来的深刻影响。

在古代社会,经济非常落后,当时的社会主要是以农业作为发展主体,所以当时的民族声乐内容,多是以歌颂广大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控诉一些贪官污吏的剥削为主。随着历史不断地发展进步,每一个时期的民族声乐都有自身显著的特征。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民族声乐的形式同样也开始产生了一些变化,但是,我们一定要客观地看到,不管如何发展,中国的民族声乐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以及中华人文精神自始至终都没有消亡过。

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甚至全世界华人共同的价值观的凝聚与完美体现。任何一种精神的存在,都需要有一种载体去承载和进一步体现,只有这样,才可以使人们更加明确地认识与体会到中华人文精神内涵。

民族声乐恰好就是人文精神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最好载体。以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秧歌为例,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很多秧歌表演能够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观点以及各种营造喜庆气氛的方式,而这些方式所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以最低成本、最健康的方式,达到使人们积极乐观地去生活的直接目的。此外,民族声乐创作的很多作品也常常会在声乐作品之中运用一些诗词,这不只是为了使声乐作品变得更为优美流畅,更主要的是为了传承经典文化,进而能够达到传承人文精神和赞美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的目的。(www.xing528.com)

此外,声乐作品创作过程中,还常常会把传统的人文精神和现代音乐创作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要通过对于某种典型的民族乐器的模仿、对某些历史故事的描绘和对民间艺术的运用等多种方式,从多角度折射与体现出人文的典型精神特征。

我国本来就是一个拥有众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或者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风格特征,也有属于本民族或者地区的独特人文精神风貌,这些民族或地区的独特人文精神大多都是通过民族声乐去传承与体现出来的,如新疆的民歌《达坂城的姑娘》就充分体现出了维吾尔族人民的热情与豪迈性格,西藏的民歌《北京的金山上》充分体现出了藏族人民无比质朴与感恩的特征,广西民歌《山歌好比春江水》则充分体现出了广西各个民族的淳朴以及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蒙古族的民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则充分体现出了蒙古族人民十分粗犷、豪爽的典型性格特征……这些都能够充分体现出典型的人文精神特征。

人文精神不仅充分体现于民族声乐的歌词与曲风中,还进一步体现在传统乐器的使用方面。民族声乐之中常常会用到钹、铙、锣、箫、竹笛、古筝等很多优秀的传统器乐,不仅可以非常有效地增加声乐作品之中的中国色彩,还让音乐可以非常有效地表现出中国文化的独特意境与思想情感,进而可以让听众能够真切地感受中国人文精神的博大精深。

但是,在声乐的作品创作过程之中,我们同样也需要注意一点,即人文精神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绝对并非简单地掺杂上一些所谓的“中国元素”就可以,而是应对中华传统文化怀有一种非常深刻的敬畏之心。

民族声乐之所以能够产生无穷魅力以及生命力,不只是因为音乐旋律的优美和歌词的感人,更是因为其自身的深厚文化内涵与典型的人文精神特征。恰好是由于这种文化内涵与典型的人文精神内涵,才让民族声乐凭借自身的强大精神力量跨越了中国多个民族的文化障碍语言障碍甚至地域风俗,从而才可以使民族声乐在世界大舞台之上具有极为强大的生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