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极文化与健身:体艺相融,实施太极美学教育

太极文化与健身:体艺相融,实施太极美学教育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分析太极拳的美学元素与特征,能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体育与美育的结合,更好地传承太极文化。在演练过程在达到人与自然,“形”与“神”和谐统一,无论练习者还是观赏者都会被这种氛围感染而“忘情”。(四)不断提高创造“神韵”之美神韵是表现太极拳演练者的情趣与意向的一个较高的层次。一招一势,一拳一腿,都与“神”相配合。太极拳作为高校体育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

太极文化与健身:体艺相融,实施太极美学教育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美在意象、美在感悟”,是一种“物我两忘”和“天人合一”对人生真谛的感悟。太极拳是中国传传统文化长期积淀后在传统审美的具体的外在显现,其具有身法之美、姿态之美、意境之美、和谐之美、神韵之美、劲力之美、虚实之美等传统美学特征。分析太极拳的美学元素与特征,能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体育与美育的结合,更好地传承太极文化。

(一)注重要领追求“身法姿态”之美

太极拳的身法姿态可谓最直观的美。拳论言:“身必以端正为本,以周身自然为妙”。太极拳要求“立身须中正安舒”。关键在于端正、自然、顺舒、灵动。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求学生做到含胸拔背、沉肩坠肘、端正自然、顺舒灵动,虚灵顶劲,气沉丹田,动静有常,姿势均匀,势势相连,绵绵不断,“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具有不同于其他项目的阴柔之美。

(二)创造环境享受“意境”之美

中国传统美学范畴中的“意境”通常被解释为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意境”也就是主体和客观在审美过程中的统一。从审美主体方面来讲,是“情”与“理”的统一;从客观对象来讲,是“形”与“神”的统一;正是“情”与“理”、“形”与“神”这四个方面的不同程度的渗透与配合,才构成了审美和艺术的不同境界。太极拳强调意境的营造,给人一种想象发挥的空间。动作的含蓄与明朗,动作的视觉冲击,人们对优美动作的凝视,人与动作的精神交流,都将张扬与含蓄之美融入意境中,这种意境正是具备了情与景、形与意相统一的和谐统一。太极拳的习练首先要求习练者要调整好自己的“心境”,然后选择一个良好的“环境”,包括风景宜人练习场地、自然和谐的练习同伴、优雅动听的音乐等。在演练过程在达到人与自然,“形”与“神”和谐统一,无论练习者还是观赏者都会被这种氛围感染而“忘情”。达到从“物我两忘”到“物我统一”的最高审美理想境地,品味醇厚的太极拳文化。

(三)自然放松体现“和谐”之美(www.xing528.com)

中世纪意大利的托马斯·阿奎认为美的三要素是:完整、和谐、鲜明。法国作家雨果也认为美是一种和谐完整的形式。太极拳运动给人的自然轻松、舒畅愉悦的感觉正体现了它的和谐完整之美,从而使太极拳成为真正的充满丰富创造力的审美活动,使之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和谐是蕴藏在中华民族心灵深处的一种审美理念,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太极拳中具体表现在动静快慢和、刚柔虚实和、内外神形和。呼吸也要求自然顺畅。这种协调统一的关系成为太极拳中优美的旋律。以“白鹤亮翅”为例,从动作方法上看,它的虚实、动静、刚柔等因素在统一中对立,而又融为一体,使动作虚实相生、刚柔相济、动静相间,体现出圆滑连贯自如的动作特征以及动作的和谐之美。

(四)不断提高创造“神韵”之美

神韵是表现太极拳演练者的情趣与意向的一个较高的层次。一招一势,一拳一腿,都与“神”相配合。形是神的物质基础,神则是形的灵魂,形现则神生。任何缺乏神韵的运动只能让人看成是一个躯体在扭动,却看不到内在的思想和感情的表达。当演练者把韵律、姿态与神韵经过细心的思考和领会后,使之揉合成为一个协调完整的有机体后,太极拳才具有观赏价值。太极拳中韵味和美感是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的。古言道:“韵者,美之极”。“神韵”从何而来?神韵是超然于世俗之外的节操、气概,从而表现出神态、气度。比如,快如风,缓如风、重如铁、轻如叶、动如涛、静如月等正是对韵的展现。太极拳中对神韵美更好的展现,从而提高太极拳的审美情趣。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教育明确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太极拳作为高校体育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发,结合美学教育,以美求真。使学生在太极文化独特的美学元素作用下感知强烈的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同时达到强健体魄、身心双修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