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智能提升、学力进步中学生活思辨

智能提升、学力进步中学生活思辨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一讲中,我们着重讨论智能结构。人的知识水平是逐步提升的。开发心智,锻造大脑思维力形成良好的“知识内容结构”,是掌握、保持并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重要条件。实践证明,只有凭借思维力把“知识内容结构”与“方法程序技能”结合起来时,才能有效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活化知识与发展思维力是课业学习的双重使命。有了这些“套路”,我们就能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智能提升、学力进步中学生活思辨

(智能的发展)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有学问的人因为缺乏判断力而显得比较愚蠢。  ——【德】康德

★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  ——【俄】乌申斯基

★做学问第一件要事是把知识系统化、有机化、个性化。  ——朱光潜

学力,即学习的能力,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以及在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方面的综合能力。提升人的学力,要素有二:一是适合自身特点的智能结构;二是自我驱动的动力结构,如自主性、责任心、价值观等。在这一讲中,我们着重讨论智能结构。

优化结构,提高知识有效性

每个人的智能都是由知识、技能、思维力三足鼎立共同支撑的。我们先来讨论知识。

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人的知识水平是逐步提升的。在感性认识阶段,获得的是“知”,即晓得“是什么”,但知觉并不等于知道,也不一定靠得住。在理性认识阶段,主体把感性获得的材料,通过思维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逐步上升到概念和理论系统,这时获得的是“真”,即更全面深刻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能回答“为什么”。但是,知识点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要使知识得以活用,还要进一步实现类化[1]、系统化、结构化,使之成为“活”的知识,成为能够派上用场的“行动中的知识”。这里的“活”,指知识是靠积极思维得来的,以思想的形式贮存于脑海;能“行动”,指的是它存活于结构化的知识体系网络中,融会贯通,左右逢源,提取方便。

知识的结构化,是在系统复习中逐步完成的。系统复习一般按下面四个步骤进行:

(一)确定复习专题。课本的章节排列顺序,要考虑到学生初次学习的接受能力,因此,一个专题的知识可能分散在并不连贯的章节之中。但进行系统复习时,就不应再走老路了,要围绕专题来进行。专题复习涉及的知识往往要联系好几本书,有的还要纵跨初、高中所学的知识。这种复习对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是很有好处的。

复习的专题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总结式的,主要指在学完一个专题后,自己主动进行的复习;第二种是预备式的,就是在老师讲新的专题之前,主动把与这个新专题有关的旧知识复习一下,这对学习新专题起着预备的作用。

(二)阅读学习材料。围绕着复习的中心课题,认真地看书、做笔记。通过阅读,一要使自己对知识的掌握达到自己曾经到达过的最高水平;二要进行深入思考,完成知识系统化的任务(将同类事物按一定的关系组成整体)。阅读时应注意:

(1)要以大纲为纲,以阅读课本为主,着重领会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和本质区别,注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阅读前尽量进行尝试回忆,先自己考考自己独立掌握知识的情况。这样做,一方面,起到强化记忆、巩固知识的作用;另一方面,阅读时的重点也就更清楚了。

(3)积极思考,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综合,对知识进行科学排列组合,使分散的归于集中,杂乱的形成条理,然后遵循知识体系的内部秩序提纲挈领加以记忆。

(三)整理学习笔记。整理平时学习的笔记,有助于知识由繁到简、由多到少地转化,有助于头脑中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复习时,要把思考的成果用笔记的形式保留下来。时常看看复习笔记,可以起到备忘作用,从而保证学习的连续性。

(四)进行综合练习。在系统复习的后期,一定要独立地做一定数量的综合性练习来熟练技能技巧,同时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和知识系统化水平。在做习题时,一旦发现自己在复习时的不足之处,应深入钻研,虚心请教,及时解决问题。

实践表明,那些零碎、孤立、无序的知识,在大脑记忆库中好比一盘散沙,很容易丢失,在需要提取运用时难以找到,人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是僵化的、无意义的。而当我们把现象的、分散的知识梳理、整合之后,在头脑中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网络,理解就更加深刻,需要时就能被激活。头脑中知识结构组织得越好,迁移[2]价值越高,就越有利于接受、理解新知识,越有利于保存、运用已有知识。

开发心智,锻造大脑思维力

形成良好的“知识内容结构”,是掌握、保持并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这好比开汽车,仅有结构性能良好的整车是不够的,还需要掌握驾驶汽车的技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涉及一系列思维活动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程序,这些都是有关“如何做” 的技能。实践证明,只有凭借思维力把“知识内容结构”与“方法程序技能”结合起来时,才能有效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知道, 思维过程是在表象、概念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知活动。思维力可以渗透到各种能力之中,在人的智能结构中处于中心地位,会用脑思考,对于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多方面的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活化知识与发展思维力是课业学习的双重使命。事实上,知识和思维从来就不是对立的。知识是思维的材料和载体,离开知识,思维就没了着力点,思维训练也就退化成了形式训练;思维是对知识的组织和加工,离开了思维,知识也就只是死知识。在课堂学习中,我们一方面要留心观察老师如何借助思维工具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内容;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模仿老师的心理机制,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的智力活动过程,促进思维技能的娴熟运用,实现思维技能向思维能力的迁移。

锻造思考力,首先要掌握基本的思考方法,学会科学用脑。思考,一般的理解是运用概念进行推理,做出判断,提出见解的过程。我们认识现象或分析问题,可以正反看、前后看、比较地看、假设性地看,等等,这些都可以看作是思考的基本“套路”。有了这些“套路”,我们就能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思考的方法,从宏观层面上讲,就是要懂得一点唯物辩证法,学会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思考问题;从具体层面上讲,主要是掌握分析思考法、综合思考法、归纳思考法、演绎思考法、发散思考法、联想思考法、逆向思考法、形象思考法和条理思考法,等等。

其次,要紧密结合学习实践,进行思考方法训练。一方面要大胆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思路,这种“发生训练”对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有直接帮助;另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的各种智力活动,通过提问、对话、作业、测验、交流等环节,完成多种类型和多个层次的思考任务,并根据信息反馈和实时交流,及时总结科学思考问题的经验,从而能够根据问题情景灵活选择相应的思考方法。(www.xing528.com)

第三,要善于突破思维定式,优化思维品质。思维定式是指人们按习惯的、比较固定的思路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落后的思维定式,会束缚人的思想,阻碍正常发展。思维方式的变化体现在从平面思维到立体思维、从单一思维到多元思维、从定向思维到发散思维、从被动思维到主动思维、从封闭思维到开放思维。此外,还包括构筑和完善内心精神世界的省悟思维,对自我的体验、心态、期望、行为等,在认识积累的基础上,发生直觉的顿悟,使思维更趋独立性、灵活性、敏捷性、全面性、深刻性。

熟练技能,注重践履长能耐

前面讨论了人的智能结构中的知识和思维力要素,下面讨论另一个要素:技能。

技能是指运用一定的知识经验、经过练习而巩固了的自动化的活动方式。知识、技能、能力是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知识是经验系统,技能是活动方式,能力则是顺利完成活动任务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不能直接转化为能力,只有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经过形成技能,才可能成为具有个性心理特征的能力。

技能可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表现在外部行动上,如操作机器、弹钢琴、写字、打球等技能都属于这一类。智力技能是在人脑中所进行的一种压缩的认知活动,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而以思维为它的主要成分。这两种技能不能截然分开,它们相互联系,统一于活动之中,只是看活动中哪一方面起主导作用。

与有意识的行动相比,技能比较容易完成,耗费的精力较少,完成的效果更好,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另外,技能可以使人从对细节的思考中解放出来,把意识集中到活动中最重要的任务与环节上,这样就能使我们在活动中有更多的创造性。

技能需要实际训练,光有理论知识不行,这就像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一样。

关于动作技能。动作技能是指将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合理而完善的程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形成动作技能要经过三个阶段:认知阶段——认识动作要领;形成阶段——练习动作及其之间联系,初步掌握完整动作;完善阶段——协调、熟练,实现自动化。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一是动作结构趋于完善协调,动作间相互干扰以及多余动作的逐渐减少直至消失;二是动作速度加快,品质得到改善,动作更加准确、协调、稳定、灵活;三是动作紧张性消除,基本动作趋向并接近熟练。

适当多练是培养技能的有效方法。练习时应注意以下三点:(1)明确练习的要求。有了目的,练习就有高度的自觉性,能加快技能的掌握。(2)掌握正确的方法。除了理解教师言语解释的动作要领外,还应仔细观察动作示范,以获得清晰表象,因为某些动作的奥妙“只能意会,无法言传”。(3)练习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第一,循序渐进,先简单,后复杂;第二,正确掌握练习速度,保证练习质量;第三,练习方式适当多样化,以提高灵活性、稳定性;第四,及时自我反馈,及时矫正,以提高准确性、协调性

关于智力技能。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如阅读、运算、构思、解题等均属于智力技能。智力技能的核心是心智操作,即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所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方法,是心智技能的本质特征。

智力技能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可以分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四类,它们之间构成一个阶梯式的层级:

(1)辨别对象,是指通过分化客观的刺激,发现事物或符号之间的差异的技能;

(2)获得概念,是在辨别的基础上,认识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的技能;

(3)掌握规则,这里所说的规则是公式、定律、法则、原理的总称。掌握规则,实质上就是通过对大量例证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弄清楚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并用以解决相关的问题。它是一种最主要的智力技能。我们不论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都应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的智力活动,从中领会发现规则的思路,品味处理问题的方法,并纵横贯通相关知识。这样,才能真正习得掌握规则的智力技能;

(4)掌握高级规则,是指简单规则在新情境中重新组合、形成新规则、解决新课题的技能。这就要求学生既具备适当的知识与推理方法,又具备必要的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技能。实践证明,人们的认知策略不同,其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效果也不同。

综上所述,知识通过学习和记忆获得,技能通过培训和练习获得,思维力通过逻辑训练和心智开发形成。尽管知识、技能、思维力的学习获得规律不同,但它们三足鼎立,共同支撑起每个人的智能结构。人的智能结构搭建得好,思维层次就会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就会增强,就更能促进成长,更能应对好未来工作的挑战。

格言警语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礼记·学记》

★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法】巴尔扎克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华罗庚

【注释】

[1]类化,又称课题归类。它把当前的课题纳入同类事物的系统中,形成能够同化和包容新课题具体内容的知识结构,并运用已有的相应概念、原理、法则去解决新的课题,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2]这里指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习迁移的现象较为普遍。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都有迁移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