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设学生自主课堂:构成教师角色技能的因素

创设学生自主课堂:构成教师角色技能的因素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假设在角色位置和角色期望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教师能否成功地扮演好角色,这就取决于教师本身的角色技能了。以下主要阐述构成教师角色技能的三大因素。因此它是教师获得角色技能的首要条件和必备基础。1)教师的师德准则。2)教师的责任心。当8个小组的代表书写完毕,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板书真可谓“杂乱无章”。然而,细细观察、细细品味、细细思索,恰在这“杂乱无章”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每个小组都有几种不同的解法。

创设学生自主课堂:构成教师角色技能的因素

教师作为社会群体中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在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学校生活中,都有意无意地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果我们把扮演角色看成是完成一项任务,那么这项任务就是要达到角色的期望。假设在角色位置和角色期望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教师能否成功地扮演好角色,这就取决于教师本身的角色技能了。

角色技能主要包括认知技能和活动技能。认知技能也可称为一般技能,主要是指人的分析、判断、思维、记忆等能力,这是准确扮演角色的前提。而活动技能最主要是指表达,个体要善于使用肢体语言,运用面部表情、姿态,身体动作、语音、语调来表达情感的微妙变化和含义。只有那些能够恰当地表达情感的教师才有可能成为熟练的角色扮演者。教师的角色技能是可以习得的。以下主要阐述构成教师角色技能的三大因素。

(一)教师教育态度的培养

教师的教育态度是指教师对教育工作的认识、情感和行为特征方面比较持久的倾向和姿态。教师的教育态度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终生人格的发展。因此它是教师获得角色技能的首要条件和必备基础。

1.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传授知识、技能和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如果教师的认知能力主要是影响传授知识技能的有效性的话,那么,教师的人格特征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能否有效地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1)教师的师德准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教师职业道德独特性的体现。师德是教师教育态度的灵魂,即便你博学多才。如果缺乏崇高的师德境界,也如同没有生命的躯壳。有成效的教师善于自我组织,以新的姿态去适应新的环境,达到自我更新,用更高的标准来设计和要求自己,使个人的欲望不悖于社会规范,从而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楷模;有成效的教师善于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做到“见贤而内自省”,能提高自己的品格和改进自己的行为方式来消除他人的责难;有成效的教师还善于自我控制,能自觉抵制各种不利因素的刺激和诱惑,使自己的情感和行为限定在合理的范围内。新课程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首要问题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学习动机的形成必须是建立在正确的价值观前提之下进行的。“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系统观点。起着行为取向、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尺度的作用。表现为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职业价值观、生活价值观、人生价值观等。受到主体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社会地位、教育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是具体的、历史的。”(《辞海》,1999年版,第266页)也就是说,正确的政治观、道德观、职业观、生活观、人生观和民主的法律意识是形成正确价值观核心。在新课程目标下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教师必须重新审视并加强政治思想的教育,提高民主法律意识和崇高的道德观念、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克服盲目的教师权威和无视法律的行为。反之,教师忽视政治思想和法律意识就谈不上德育教育和人格素质的提升,导致体罚学生的现象,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爱国之心,无视国家法律,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低下。结果是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更严重的会导致学生的犯罪率上升。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学会学习的同时,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这就要求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有高度政治觉悟的人、民主法律意识强的人和具有崇高的伦理道德观念的人。

2)教师的责任心。教师的责任心有赖于个人对教育工作意义的认识。教师要站在社会发展、民族兴亡的历史高度来认识职业的崇高,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强烈的责任心的驱使下去完成自己所肩负的重任。

在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后,教师对教学和教育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便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教育和教学需要经过长期的深入细致的努力才会显现出成效,这就要求教师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时间都花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上。有研究表明,那些有激极性、生动活泼、富于想象并热心于自己学科的教师,其教学工作较为成功,其学生的行为也更富有创造性。因为他们工作的动机不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外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愉悦的情感体验犹如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撒播再这样的土壤中,才会更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如果意识不到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采取死板、生硬、冷漠的方式,那么教学一定会失败。所以,在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松的课堂氛围,创设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如何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呢?小学数学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素养,还要有丰富的情感世界。努力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淡化数学知识的神秘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要善于把教学过程衍变为学生渴望不断探索真理并带有感情色彩的意向活动;要善于畅通情感信息的流通渠道,密切注视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移情换位,思其所思,忧其所忧,乐其所乐。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几和几”时,非常耐心地指导一名学生4的组成,利用手势,借助板书直到3次,这位教师在以行动告诉大家:要真心真意、成信息、尊重差异。还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学生首先以小组为单位探究18+19的计算方法,然后每各小组选派一位代表把小组的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写在黑板上。当8个小组的代表书写完毕,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板书真可谓“杂乱无章”。然而,细细观察、细细品味、细细思索,恰在这“杂乱无章”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每个小组都有几种不同的解法。在这稚嫩的笔迹种,在这并不公正的板书种,学生的表现欲望得到了满足,学生的学习热情的到了尽情的挥洒。由此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当学生的热情被激发出来时,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就会被当作礼物来领受。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的学生观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对象的基本看法。不论教师个体是否自觉,他们的学生观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师的教育态度、教学方式,并支配着教师的行为,制约着教师技能的获得。目前在青年居多的教师群体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学生观。第一是评价性的学生观。这类教师对学生成长中发生的问题,不是横加指责,就是放任自流。他们希望自己的教育对象是言听计从的乖孩子,可以随意摆布和驱使,所以他们习惯于对学生指手划脚、发号施令,满足于学生表面上的唯唯诺诺。第二是移情性的学生观。持这种观点的教师承认学生都有上进心,有善于表现自己欲望的一面,能理解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注意、重视、关心和鼓励的心愿。因此在工作中,他们对聪明的、笨拙的、听话的、倔强的学生都能以同情、真诚、热爱的心态去对待。可见这样的教师容易在实践中获得教师的角色技能。当今,应提倡这种移情性的学生观。建立一个新的评价体系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其实老师都是为了学生好,但却经常相信“棍棒之下出状元”。我也曾觉得,对于那些捣乱而又不听话的学生以暴制暴是个极好的方式,因为有了威慑力才会有信服,如今却一直令我懊悔不已,我常想:我的举动在学生心中留下的不知是一种怎样的印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沟通就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可更经常的,老师根本无需对学生行为经过一番详细调查就直接凭借自己的喜恶判断学生的对错,这也许是老师与学生的沟通问题,却也正是旧的课程体制下的产物。但是人是有个性的,而且个性的发展是受一定的环境与经历的影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只是表现的方式不一样而已,老师在教育的过程中是否能深入地了解到学生思想发展的深层面呢?可能很多老师都没有想过这一点,总以为坏的就是坏的,没有任何原因的坏,可是这个坏究竟归结于何处呢,却没有认真思考过。其实老师只要能把自己与学生平等对待,也就可以避免许多可能是误会产生的错误,给学生一个平等面对老师的机会,让学生说出心里话,也就可以消除许多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其实学生对学校的排斥感不仅仅是因为学校的错;老师的错;沉重的课业负担;对枯燥的学习生活的厌倦;或者是兼而有之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学生与老师之间不能得到教与学的快乐。其实这并不难做到,只是老师已经习惯于在学生中的主导地位,而新课程正好为教师角色的转换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条件,让老师原有的角色发生变化,并且不断地适应新的角色。因此,老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并成为实践的研究者。只有这样,老师才能摆脱旧课程体制下的束缚,重新激发自身活力,并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催化剂。(www.xing528.com)

3.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教师执教时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技能、手段和方法。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其本人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和为人品行等方面都有间接的关联。有的教师教学充满热情,有的则比较冷淡;有的教师讲课条理清楚,有的则比较凌乱;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善于运用激励机制,有的则比较呆板被动;有些教师鼓励学生自己研究得出结论,而有的只满足于将所有的信息提供给学生。一个只会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师,定会激起学生的伤心和怨恨。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精湛的教学技巧,为学生构建全面立体的知识宽带

(二)教师威信的形成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马斯洛十分强调学习中人的因素,他认为:“教师作为权威者的教师形象,要尊重学习者的主体作用,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相信任何正常的学生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威信是指教师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它是通过教师的人格、能力、学识水平及教育艺术在学生心理上引起的信服而又尊敬的态度,实质上反映的是一种师生关系。

1.教师威信的角色意义。一是教师的威信是学生接受教诲的基础和前提。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深得学生敬重和爱戴的教师,学生往往十分确信其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二是有威信的教师能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的表扬能引起学生的愉快和自豪感,教师的批评能引起学生的悔悟、自责和内疚的心情。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三是有威信的教师能被学生视为理想的榜样和行为的楷模,产生向教师模仿的意向,这样教师的示范就能起到更大的教育作用。

2.获得威信的技能要求。首先,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心理品质是教师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言行一致和以身作则是教师获得威望的一种重要的思想品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必须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自己就坚决不能做。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唐代教育家韩愈也提出教师应“以身立教”,只有这样才会“其身亡而其教存”。这样的教师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享有崇高的威信。其次,拥有渊博的知识是教师获得威信的关键。勤奋刻苦,好学多思,知识渊博的教师在学生中威信最高。教师对知识的迷恋会让学生折服,要想成为一个受学生尊敬的、有威信的教师,那就要做一个带领学生发现真理的领路人。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智慧不只是在检验学生的知识时才展露,而更应是一盏明灯,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再次,教师的仪表仪态有助于威信的获得。一个人的仪表大方,举止得体容易获得别人的尊重和好感。教师的职业更是如此,良好的形象能赢得学生的赞誉。

(三)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持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获得角色技能的基本条件。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表明,在人群中,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较低,巨大的压力使得教师们的焦虑程度很高。只教知识,而不能在情感上给学生以积极的满足和影响的教师是不称职的。一个孩子在小学的最初阶段中,是否能在一个健康、愉快、上进的环境中幸福、安全和健康地发展,将影响他未来的人生幸福。

1.学会正确对待紧张和焦虑。客观上要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正当需要,这是保障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否则教师们强制压抑,时间一长就有可能拘谨保守缺乏自信,内心深处潜藏无穷的忧郁和怨恨。主观上要正确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不断勉励自己,把所有的困难和压力看成是对自己的考验,用名人名言激励自己。适当学会“移情别恋”,等心态调整后再来面对,适度运用“阿Q法”,提倡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学会控制情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就在于与学生的交往,因为你的每一步、每一句话,你的眼神,甚至你的目光一闪或者一抬手,这一切都会深深地留在学生的记忆中。”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他必须善于驾驭自己的情感,无论个体遇到多大的打击,只要一旦出现在学生面前,就要把影响个人情感的因素置之脑后。一个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情感的教师能较好地掌握心理健康的技能。

3.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一般来说,小学教师自尊心强,事事不甘人后,他们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时间都倾注在工作上,易忽视自己生活的其他方面。许多教师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常常是以牺牲家庭为代价的。不均衡的生活会使老师处于不良的心理状态,表现为脾气暴躁、语言尖刻等,这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发展。因此教师要学习合理地调节情绪、安排生活、善待自己,给自己和家庭留些娱乐和休闲的空间。这样能够有效地改善教师工作的人际环境,提高个体心理水准,促进技能的获得。

4.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面临挫折情境的教师,会形成一种长期的心理压力,阻碍教师角色技能的发挥。不过,同样的挫折情境,对不同的教师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却是不同的。究其原因,主要是个体存在挫折忍受力的差异。只有挫折忍受力强的教师,才能较好地适应环境,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提高个人的抱负水平和文化修养,可以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