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生心理教育:缺乏学习动机的心理指导

中学生心理教育:缺乏学习动机的心理指导

时间:2023-1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学习动机缺乏的表现1.懒惰行为。其实不然,这恰恰是学习动机缺乏的表现。主观环境对学习动机影响较大。从上可知,学习动机缺乏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三)学习动机缺乏的指导对学习动机缺乏者进行指导时,指导者应该在充分了解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帮助和引导。有相当一部分动机缺乏者是由于在学习上遭到失败和挫折后,进行了不正确的归因所造成的。

中学生心理教育:缺乏学习动机的心理指导

无论在学校里,还是在社会上,我们都会遇到懒散松懈、得过且过、对新知识没有热情和渴望的人。这类人往往患有学习动机缺乏症。

(一)学习动机缺乏的表现

1.懒惰行为。表现为:平时不愿看书,不愿动脑筋、贪玩;学习上拖拉、散漫、怕苦怕累,并经常为自己的懒惰行为找借口。比如有一个学生这样说:“我的学习成绩中等,我还是想把名次提高一点。但我爱好较多,根本抽不出时间来做功课。有时做完了老师留的作业,再去翻书头就开始疼了,看不进去几个字就想睡觉。你说,我这不是神经衰弱吧?”这不是神经衰弱,而是学习上的懒惰。许多后进生都在想,等我有空再学习吧,等我有时间再好好看书吧,等我精神好的时候再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吧,……于是,时间在等待中流逝,而他可能永远也不会有“有空”“有时间”“精神好”。人都有惰性,但动机缺乏者的惰性表现得特别明显。

2.容易分心。动机缺乏者注意力差,不能专心看书,不能集中思考,兴趣容易转移。学习肤浅,满足于一知半解。如有学生说:“其他事情似乎老在干扰我的学习。”有的说:“前天我对语文感兴趣,昨天我对数学感兴趣,今天我又对英语感兴趣了。这是不是学习动机太强了?”其实不然,这恰恰是学习动机缺乏的表现。因为学习动机不仅能激发学习行为,而且能引导和维持学习行为,使学习目标明确、始终如一。

3.厌倦情绪。动机缺乏者对学习冷漠、畏缩、常感厌倦,对学习生活感到无聊,在学习中无精打采,很少享受到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

4.缺乏方法。动机缺乏者把学习看成是奉命的、被迫的苦差事,因此不愿积极寻求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满足于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由于缺乏正确而灵活的策略与方法,所以往往不能适应新的学习。

5.依赖性强。动机缺乏者在学习上没有明确的目标,学习行为往往表现出从众与依附性,随大流,极少有独立性与创造性。

(二)学习动机缺乏的原因

1.个体原因。情绪、意志、态度、经历、兴趣、价值观、健康状况等个体特征,都会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例如,如果一个人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清,甚至认为读书无用,则容易丧失动机。如果所学的课程与个体的兴趣爱好相去甚远时,容易使其在学习时感到疲倦和厌烦,从而减弱学习动机。又如,如果一个人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经常遭受到挫折与失败就会引起痛苦和沮丧的情绪,挫伤学习自信心,导致学习动机减弱以至消退。

2.家庭原因。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学习动机有直接的影响,它包括客观环境和主观环境。家庭的经济条件、文化程度、家庭结构等因素构成了客观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期望程度、家庭气氛等则是主观环境。主观环境对学习动机影响较大。如果父母不重视子女的学习,本人进取心不强,甚至还向子女散布实惠思想和读书无用论,这必然会削弱子女的学习动机。如果父母期望太高,管教太严,有时也会适得其反,使子女产生逆反心理或畏难心理,反而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动机。

3.学校原因。对于学生来说,校园环境、教学设备、教学过程、教师素质、学生的学习风气等都会影响学习动机。应试教育的模式、陈旧的教学内容、呆板的教学方法、不良的校园环境、不良的学习风气以及不喜欢任课老师等,都会导致学生学习动机缺乏。(www.xing528.com)

4.社会原因。社会生活是影响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其中社会价值观对人们的学习动机有巨大的影响。如果整个社会崇尚知识和人才的价值,则对人们的学习动机有正面的影响;如果社会对人才、知识的需要被社会上某些畸形的经济现象所淹没,如分配不均、脑体倒挂、拜金主义盛行,读书无用论的观念就会泛滥,致使人们的学习动机明显消退。

从上可知,学习动机缺乏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在指导过程中,指导者应在重点把握个体原因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分析。

(三)学习动机缺乏的指导

对学习动机缺乏者进行指导时,指导者应该在充分了解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帮助和引导。

1.帮助明确学习意义,建立学习目标。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他对学习的意义和目的的认识愈明确,其学习动机就越强烈。指导者应引导他看到自己的学习与社会发展、自我发展的密切关系并帮助他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

2.激发学习兴趣。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桥梁。学习兴趣的丧失必然伴随学习动机的弱化。如何激发学习兴趣呢?除了让他们明确学习的意义和目的之外,指导者还应当善于引导兴趣的转移——首先把话题转向被指导者的兴趣之上;其次,使其抒发自己的成功和喜悦;然后借其喜悦再把话题转向与学习相关的他不擅长而且可以通过学习而达到的领域进一步引导,进而确立学习的意义。这样使学生在经历了兴奋→得意→沮丧→兴奋等一系列情绪变化,已消除了戒备和抗拒心理,能够接受指导者的建议了。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激发兴趣的指导不是制止,而是依据人格特点进行疏导。

3.引导对学业成败进行正确归因。有相当一部分动机缺乏者是由于在学习上遭到失败和挫折后,进行了不正确的归因所造成的。因此指导者应鼓励并帮助他们建立一种正确的成败归因模式,让他们树立这样一种信念:只有努力才能成功,不努力注定要失败。要引导他们把成功归因于自身内部因素,如能力、努力等,这样可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感和胜任感,从而增强其今后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应引导他们把失败归因于努力,而不要归因于稳定且不可控的因素如能力,否则会严重挫伤其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需要指出的是,不能让被指导者产生“成功只取决于努力”这种不现实的认识,应让他们正确估价自身的能力,同时又认识到努力对于取得成功的巨大作用。

4.帮助被指导者掌握良好的学习技能。学习技能不良会使学习效果不佳,长期学习效果不佳会使学习动机减弱以至消退。因此,要始终维持较高的学习动机,就必须掌握良好的学习技能,如复习方法,听课方法,记忆策略,阅读技巧等。这将在学习技能一节中论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