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的具体方式

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的具体方式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以歌剧论歌剧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以歌剧《木兰诗篇》中《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为例论述情感表达的具体方式。在舞台之中,不仅呈现有歌剧中的各种情景,同时也将乐队设置在舞台之中,这种突破常规的舞台设计方法,能够更为明显地体现出来所创作的《木兰诗篇》的自身交响特征。同时演唱时要求演唱者情绪饱满,能够融入故事中去,集中声音,运用细腻的情感表达歌曲,通过演唱表现出木兰对刘爽的感情。

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的具体方式

笔者以歌剧论歌剧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以歌剧《木兰诗篇》中《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为例论述情感表达的具体方式。歌剧——主要是以歌唱,并配有舞蹈等其他形式的戏剧,《木兰诗篇》风格新颖、独特,向世界人民传递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千古传颂的民族英雄美德。该作品一经问世,在世界范围内都获得关注,扩大了中国歌剧在世界艺术领域中的影响力,同时,此次改编也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在中国歌剧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走向国际化戏剧舞台的象征。在音乐技巧方面,《木兰诗篇》音乐语言的运用灵活多样,音乐素材有较为鲜明的民族性,同时还运用了情景与交响音乐结合的全新舞台艺术形式;在文化理念方面,该剧选择了我国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勾勒出中华儿女追求真善美,热爱和平、呼唤和平的思想境界,对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等方面意义重大。追根溯源,歌剧本是西方艺术。但由作曲家关峡创作改编的《木兰诗篇》以中国歌剧的表演形式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观众认可,这也印证体现了“音乐确是没有国界的一种语言”。歌剧《木兰诗篇》的创作为中国歌剧国际化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运用西方歌剧艺术形式来讲述中国故事的典型成功案例。

(一)背景简介

1.《木兰诗篇》概述

(1)创作背景

在我国南北朝时便塑造出了巾帼英雄的形象——花木兰,在当时所流传的《木兰诗》之中,所包含的故事非常感人心脾,在整篇故事之中完整地向人们呈现出了一部花木兰替父出征的英勇事迹,花木兰也成了智勇双全、刚柔并存以及正义凛然的英雄化身。在我国很多戏剧之中针对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有大量描述,同时也对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大力推广。我国艺术家下定决心要创作出来基于“花木兰”人物故事的歌剧,能够对我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加以弘扬。正是基于上述背景,我国作曲家关峡等人基于花木兰英雄事迹,创作出了拥有极强英雄气概的歌剧《木兰诗篇》,在这一歌剧之中也充分地展现出了我国女性所具有的优良美德。

(2)艺术特色

由我国艺术家所创作的《木兰诗篇》取得了成果,进一步将我国歌剧艺术推向世界,同时也使得我国歌剧艺术在全球歌剧舞台之中绽放光芒,让全球各地的人都感受到了我国歌剧艺术独特魅力所在。在进行《木兰诗篇》的创作过程中,通过借助于情景交响歌剧的形式加以呈现,使中国歌剧《木兰诗篇》拥有了更加独有的特征以及魅力。

第一,在舞美方面《木兰诗篇》创作过程中另辟蹊径,将舞台设计为相对立体结构,将乐队安排在前端位置处,而合唱人员则穿着戏曲服装分别站立在两侧位置,而且在整个舞台之中所有的布景均通过合唱队组成各种造型作为背景,同时借助于灯光变化,构造出拥有和谐氛围的村庄、气氛十分紧迫的战场以及充满温馨氛围的爱情场景。

第二,与我国传统音乐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木兰诗篇》中应用了交响音乐,在进行《木兰诗篇》创作过程中把我国传统音乐和西方的交响音乐有效融合在一起,把西方的交响音乐进一步进行了民族化改编。在舞台之中,不仅呈现有歌剧中的各种情景,同时也将乐队设置在舞台之中,这种突破常规的舞台设计方法,能够更为明显地体现出来所创作的《木兰诗篇》的自身交响特征。进行《木兰诗篇》的创作过程中,把情景和交响两者进行了有机融合,确保音乐由情景而产生,而情景由音乐烘托得更为生动,让欣赏者可以获得更好的视觉与听觉体验。

第三,在进行《木兰诗篇》创作过程中,把我国传统的戏曲艺术通过应用西方音乐创作的一些技巧与方法等加以改进,使得我国的传统戏曲所拥有的音乐张力进一步得以强化,同时也能够更加突显出我国戏曲所独有的特色,使得音乐拥有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因为在我国交响乐属于一种外来音乐,目前我国大众对于交响乐接受度相对较低,为要想确保我国民众能够更好地接受这种音乐形式,此次进行实际创作过程中就交响音乐进一步进行了民族化艺术处理,通过利用和我国民众审美更为符合的音乐理念以及思维,以大众更易接受的音乐形式加以呈现。由于花木兰这一故事是发生在我国中原区域,为了能够更好体现出来艺术地域特征,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把豫剧之中相关创作技巧与理念融入其中,应用了二度音程以及六度音程,让整个坐标拥有了更为明显的地域特征。其中也融入了民乐因素,使《木兰诗篇》具有非常浓厚的民族性特征。

2.《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简介

(1)主要唱段分析

作为整个歌剧作品中的女高音咏叹调,《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表现前提就在于灵活应用气息,对于歌曲的情感、强弱及力度表达来说,灵活控制气息功能极为关键。歌曲第一部分,因为中声区是歌曲旋律的主体部分,因此必须灵活而稳定的运用气息,吸气自然、正常即可,不宜过深;比较抒情的第二部分中的重点,要求声断气不断,这是前半部分的基本要求,演唱时应确保吐气均匀,后半部分音域抬高过程中存在长音,因此应深吸气、慢吐气,对气息应用有所节约,只有如此,作品才能完成得更理想。高潮部分在第三部分,深吸、吐气主动、气息放松是对本部分的基本要求。在灵活巧妙地掌握了这些发声技巧的前提下就是气息的支点问题,所谓的丹田发声,需要后腰力量、横膈膜力量、胸腔共鸣点还有后咽壁力量等相互配合。这很微妙,但又十分重要,所以需要我们踏实练习,否则欲速则不达。

举例说明,歌剧的前半部分的旋律是明亮轻柔的,给观众营造了一个温软,充满细腻感情的环境。开头一句“啊,哥哥,我的好哥哥”,起调时气息较弱,演唱时的气息要调整好,尤其是腔体的气息的统一,呼吸的主动性,还有换气再吸气的从容,演唱者随着木兰内心情感的变化而在音调、气息上也有所调整。“我爱这绿叶花海,我爱这流水淙淙,我爱这草原清风扑面来,我爱这彩蝶翻飞情意浓”这部分属于中声区,喉头稳定、气息顺畅是关键;同时音节的发出也必须稳定,保障音色质量与声音的统一性。同时演唱时要求演唱者情绪饱满,能够融入故事中去,集中声音,运用细腻的情感表达歌曲,通过演唱表现出木兰对刘爽的感情。

(2)人物形象分析

花木兰是非常孝顺父母的人,她为了能够让父母安享晚年,不再遭受战争之苦,木兰决定脱去红装,披上盔甲为父出征塞外。在歌剧《木兰诗篇》中,花父花母以国家大义为重,培养出来一个英勇无畏,有勇有谋的花木兰,使她在出征后奋勇杀敌报效国家,通过从军的种种,也展现了花木兰良好的胆识与教养

剧中关键人物刘爽同样是一个胆识过人,骁勇善战的将士,这个角色由我国著名歌唱家戴玉强老师担任,作为《木兰诗篇》这部作品中创新出来的有情有义、豪气冲天的男一号刘大哥,他帮助和陪伴花木兰度过了十年异常艰苦的军旅生涯,并在战争结束后和花木兰组成了幸福的家庭。这一人物的存在使花木兰这个角色更加立体丰满,同时具有推动及贯穿剧情的作用,让期盼和平、憧憬美好生活的作品主题更加形象地在观众面前呈现开来。

(二)歌剧演唱中的具体情感表达方式

1.通过情绪调节表达情感

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灵魂与精髓,在诠释音乐作品的整个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歌者用声音来演绎,对作品所要诠释的感情也要准确地表达出来,才能把作品的精华之处传达给他人,不然再优秀的嗓音,再优美的演唱,没有真情流露的表现,都显得很苍白。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这样一段话:优秀作品的一个基本前提就在于歌唱技巧掌控。不过,作品强弱对比同样至为关键,必须达到情感起伏这一基本要求,特别是歌剧作品中的表演技术尤其需要感情带动。情感能将演唱者的声音质量发挥得更好,增加观众感染力。因为不管声音、歌唱技巧质量如何高,缺少真情实感支持的表演会让作品寡淡无味,最终失去吸引力。因此更完美的表演标准一般需要巧妙地结合技巧、情感,化身角色,忘记自我。

《木兰诗篇》中的第二章即为《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选段,作品中的人物爱情故事是其中主体内容。刘爽是木兰的心上人,木兰在心上人面临绝境时不顾个人安危、奋力相救,从而让心上人脱离险境,木兰也因此而遭受重创,身体极度虚弱的木兰同样出现了情绪、思想波动现象,这种波动通过一段梦幻曲完成了表达。此前各种以木兰为题材创作而成的故事中,木兰在这些以往的故事情节中大多只是位英雄,而本作品则一改传统做法,基于其重伤之后的吟唱将其女性柔情清晰地表达出来。因此在表演过程中必须和木兰此时的心理活动状态及其矛盾背景相结合,即为国奋战的战士情怀和被迫与心上人分离的矛盾心理相结合,只有如此,木兰与刘爽之间的爱慕情愫才能得到准确表达。

在选段的第一部分,在木兰唱到“啊,哥哥,我的好哥哥……你可知道木兰心中的女儿情”的过程中,所唱出来的曲调带给观众的是悠扬轻柔的感受,演唱效果较贴合木兰的情绪,并且将木兰这一人物的柔和融入于曲调里,通过曲调衬托和渲染,使得许多观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较快地融入木兰这一角色之中。与此同时,在唱段的第一部分,背景音乐表达出的情绪是惆怅、忧虑、羞涩的,他们想表达自己的敬仰、恋慕之心,但深深地埋藏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之中。

在选段《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的第二唱段中,我爱这绿野花海……让我感受你的温暖,我最爱的人,拥抱我,让我感受你的激情。演唱过程中,许多人的情绪、感情是发生变化的,同时这一唱段的故事情节也进入到高潮部分,在4/4拍、5/4拍与2/4拍中不断地变化,这些不断转换的表演方式,某种程度上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出许多人心理世界的转换,在这一阶段,主角人物的内心也是非常激昂、兴奋的。在整部歌剧的演唱过程中,其继承了我国传统歌剧演唱的特点——板腔,并且在这一阶段,木兰较为迷茫、神志不清,有时清晰、有时昏迷,也更多地表现木兰这一主角人物的情感特征,同时在演唱这一乐段过程中,要求唱与说交替进行,这种演唱形式一定程度上会把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当下的情绪体现结合,从而使演唱的感觉更加饱满,体现出木兰对于爱情的深深向往。

在作品的第三乐段中,这一乐段的声乐旋律回归正拍,整体的旋律的程度是逐渐增强的,肢体的变化多样起来,男女主角二人完美的二重唱把乐曲带入了高潮。在选段最后四个字“相伴终生”中,这四个字都在长拍上,进而在一定程度是表达木兰对爱情的追求、憧憬和坚定不移。

在“你听啊,你听!百灵鸟唱的多么动听。你听啊,你听,她也在倾诉着爱的心声”这一乐句中,作曲家巧妙地采用六度音程,将该段歌剧推向了高潮。就本人在戏曲表演不断累积的经验中,在表演过程中,声乐表演者的表演关键在于对高音的诠释,在第一个字“你”中,气息的支撑与腔体位置统一是重中之重,整个过程中音色一致。除此之外,在演唱该句的过程中,声乐表演者同样要注意声音的增强和气息部分的转换,喉咙、软腭以及横膈膜中间还要需要互相调整,这样才能够使唱出来的音色更加的松弛、明亮。(www.xing528.com)

2.通过音色把握表达情感

音色,又名音品,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人声的不同和响度的不同,都能产生不一样的音色。通过对该部歌剧作品的演绎,发现每个部分的演绎,声音都要有所变化与调整,这也是对演唱者的唱功的考验。本书中研究的曲目在情感上跌宕起伏,不同的唱段都体现出人物不同的情绪和思想感情,随着唱段的推进不断升华。这个曲目的表达,不仅对歌唱技巧有非常高的要求,还应该有很强的理解能力,融入于故事中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个曲目中伴随着木兰参军前后音色是不同的,不同时期的人物用不同音色去诠释,并在其中顺畅的转换,不仅符合剧情的发展,同时对塑造一个成功的有情有义的女将军形象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该部作品选段中,体现出主角人物优美舒缓的音色,尤其首句“啊哥哥,我的好哥哥”,咬字清晰,声音靠前,特别是“哥哥”二字,要突出母音“e”,表现出柔美舒畅、内敛含蓄的感情,当然值得一提的还有自己在处理这两句的时候,一开始犯了一种很低级的错误,就是用自以为甜美的声音去咬字,结果显得声音不高级。在后来的学习和感悟中逐渐明白,在音色甜美的基础上也要保证声音的质量,要一直在一定的位置上。

当到了情绪高潮部分的“你听啊,你听,百灵鸟唱的多么动听。你听啊,你听,它也在倾诉着爱的心声”“我最亲的人,靠近我让我感受你的温暖,我最爱的人,拥抱我让我感受你的激情”中,因为木兰为父从军,掩藏着自己的女人身,可是女儿情却抑制不住的生根发芽,一直以来只能把对刘爽的爱压抑心底,这次却仿佛在梦中终于能敞开心扉面对内心,面对爱情,所以在前面先用寄托于绿野花海等事物的爱以婉转表达的含蓄方式,直到再也无法掩饰。所以几个“听啊”“最亲”“最爱”中升5位置的音色更不能再继续用甜美的靠前位置发声感觉去演唱,而且饱满的情绪中融入部分歌剧咏叹调的那种浑厚通透的高位置发声,高亢激昂中不失深情,“听”和“啊”的位置和音色一定要保持一定,是重点也是难点,要做到迅速归韵到开口音的高位置,音色才能统一,不会让自己和听众都有一种要“撅”过去的感觉。里面值得强调的还有一句“拥抱我让我感受你的激情”里“感受”音色把握,一定要亲切,收紧情绪的感觉,为下面的“激情”二字做好铺垫,然后饱满的铺开。在表演过程中,声乐表演者的表演重点是对高音的诠释,在第一个字“你”中,气息的支撑与腔体位置统一是重中之重,整个过程中音色一致,除此之外,在演唱该句的过程中,声乐表演者同样要注意声音的增强和气息部分的转换,喉咙、软腭以及横膈膜之间还需要互相调整,这样才能够使唱出来的音色更加的松弛、明亮。

此外,“我爱这绿野花海,我爱这流水淙淙”。此部分是对美好的田间生活的描述,节奏平顺舒缓,感情丰富。表演者要注重对音色的把握,唱出身临其境,明亮的场景感觉。但在美景中还夹杂着一种淡淡的哀伤。四句旋律都是下行,像一声声优美的叹息,木兰所爱的“草原清风”和“彩蝶翻飞”却不能和心爱的人一起分享,体现了木兰的身不由己和心中的苦涩。表演者要调整此选段的唱法,不能展现轻松愉快的感觉,而要表达出人物想通过景色所表现出的忧伤感觉。所以,人物形象的塑造,也需要对音色的严格把控。

3.通过人物塑造表达情感

木兰细腻、勇敢的女性形象通过歌唱语气、音色及舞台动作得以突出。众所周知,唱歌过程中的气息、音量、音调、共鸣腔的运用,以及吐字、咬字发生的器官等都与音色息息相关。要想有一个好的音色,基本功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从情绪的表达上来分析,明亮而富有弹性的色彩更多的是用来表达奔放、喜悦、欢庆的感情,优美、温暖的色彩用来表达从容、幸福的情绪;黯然、柔和、含蓄的情绪用来表达梦幻、想象的情绪。如在《木兰诗篇》选段《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中,木兰在外征战假装成男儿时,就是对明亮色彩运用的表现。

在第二乐章中,故事讲述了木兰为了救刘爽而不幸受伤的情节,在这部分里,需要将木兰内心对刘爽复杂的感情表达出来,不能向刘爽表达心中的爱意,因此这段的表达要充满梦幻的咏叹调来诠释木兰的复杂心情。“我最亲的人,靠近我让我感受你的温暖;我最爱的人,拥抱我让我感受你的激情。让这绿野鲜花为媒,让这蓝天流水作证,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这一段中的“暖”“情”一个是前鼻音,一个是后鼻音,“暖”的表达需要清、轻而准,韵母的表达要充满感情,“情”与“暖”相比声母应短而有力,后鼻韵母也应比“暖”更有张力和热情。这部分作为一段比较难诠释的选段,对表演者的表演技巧也是相当大的考验,如果没有具备深厚的表演技巧,是不可能将人物的感情发挥到位的。

此外,“梦里依偎在你的怀……”这段是整首作品的转折点。这段的前半部分是木兰在似睡非睡的状况下对情感的婉转表示。这也是木兰内心情感开始产生变化的开始。“梦里依偎在你的怀中”看似好像为木兰心中的幻想,其实为木兰心中真实情感的表现。“苦涩”与“好疼”两个词语直接描述了木兰心中对刘爽的爱意无法倾诉的苦闷心情,后半部分为木兰心中向往美好爱情的体现,因此在演唱时要注意情感的转换和音乐的表达转换,对歌曲的内在动力要整体把握,不但体现出苦闷的心情,更要展现出“女儿”的心中情感,进而引出下一段故事。作为这样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将木兰细腻、敏感的那种女儿郎形象成功地塑造出来,使得众多演唱者能够更深层次的提高自己的歌唱修养,给了我们更广阔的发挥空间。从而向观众展示一个真实的木兰,一个有家国情怀又有女人情怀的巾帼英雄。

所以,在演唱过程中,科学的演唱方法是基础,但如果想给作品赋予灵魂,在演唱时一定要把握好两者的关系,找到一个最佳表现的状态。要做到情景交融、声情并茂。通过对《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这一作品的深刻分析,使我更加明白,要想唱好中国歌剧,必须在歌剧表演过程中将自己全身心融入角色中,与剧中人物角色同喜同悲,拿这部作品来讲,把自己就当作那个面对爱情渴望、无助、又坚决的木兰,才能完整地演绎出好的作品,才能真正地在演唱道路上有所提高。

(三)对于《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的情感表达体会

1.情感表达要结合故事背景与时代特色

在演唱《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的过程中,本人认为作为演唱者必须应当充分地了解与认识《木兰诗篇》整个故事所发生的具体背景,了解整个故事的具体情节,对于故事之中不同人物所拥有的性格特点有全面掌握,同时也需要能够了解《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创作人员自身的创作风格,只有确保将以上背景与内容充分了解与掌握之后,才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其中不同人物的性格以及内心情感,才能够更加成功地将人物内心情感通过更为适宜与合理方式表达出来,将女主人公所拥有的矛盾心理以及对于爱情的向往更好呈现出来。在演唱《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之前,演唱者需要认识整个《木兰诗篇》的大背景,同时也需要认识《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在其中所处地位以及发挥具体作用,这样才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想要表达的情愫与情感,才更有利于演唱者准确抓住并表达出来女主人公内心的真实情感。

2.通过声乐技能提升情感表达效果

如果想要更好地将《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之中所蕴含情感表达出来,本人认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便是要能够正确与准确的选择换气点,在演唱过程中,唯有确保选择了适宜的换气点位置,才能够确保对于歌曲情感表达更为顺畅与精准。换气点对于整个歌曲之中具体内容表达以及女主人公情感表达会有一定影响,同时也会对演唱手法以及技巧有效发挥带来一定影响。比如,在《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之中演唱“我最亲的人”这一句过程中,在其中需不需要做换气处理,若是进行换气处理情况下可能使得词句出现一定的分裂问题。另外,在进行《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的演唱过程中同样要重视吐字要做到清晰与有力,同时还要富有较强弹性,既要拖音也要求不会发生变形,对于字尾的处理要求应当利落,同时确保归韵精准。在《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演唱中,要想更好表达人物情感,应当尤其关注高音区之中“人”“爱”等词语演唱的发声与语气。

3.要准确把握音乐层次与节奏

在《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演唱过程中,表达人物情感时同样需要充分地结合歌曲所拥有的音乐层次以及具体节奏,不同的音乐层次和节奏所表达的情感也有所不同,而且情感表达方式同样也会存在差异。在《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之中基本上能够被划分成四个不同部分,不同的部分都带有明显的情绪迭起,所以《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拥有相对显著的音乐层次。在实际演唱《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时要求演唱者应当结合不同的音乐层次逐层将其展开来,就好像海浪一样叠加在一起,最终将情感推向高潮,和欣赏者产生身心方面的共鸣,让欣赏者同样感受到人物内心情感。

4.应当提升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

演唱者自身只有拥有相对深厚文化底蕴以及艺术修养情况下,才能够更好演唱出歌曲中的情感,才能够提升自身的演唱水平。对于我们而言,在实际生活之中,对于表演、戏曲、电影等不同的艺术形式均需要加以了解以及掌握,如此才更有利于演唱者对于歌曲涉及内容有更深层次认识和理解,才能够对歌曲有不同的感悟。另外,只有确保了演唱者自身的艺术修养提升之后,才能够更加准确把握歌曲内涵,才可以想象到歌曲所拥有意境,通过演唱借助于想象将自己置身在歌曲所营造出的特定场景之中,这样才可以确保表现出来的人物情感更为真实,才能够和欣赏者形成共鸣。

【注释】

[1]何月.歌唱中技术与情感表现的关系与调控措施[J].音乐生活,2017(09):69—70.

[2]李向楠.浅谈歌唱的舞台表演艺术[J].中国民族博览,2021(05):159—161.

[3]谢晓芝.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探讨[J].黄河之声,2020(24):69—7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