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的坚守:弘扬新时代教师精神

教师的坚守:弘扬新时代教师精神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学校主体之一的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育人为本”是教师精神的外壳和重要表现。在我国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综合改革全面推进的今天,锐意创新、包容民主、团结合作、坚守不渝成为新时期教师精神的时代性内容。教育教学创新的关键是教育教学观念和能力创新,这也是教师精神的内在品质。

教师的坚守:弘扬新时代教师精神

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精神。所谓教师精神就是“师魂”,也即教师所普遍认同和尊奉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道德风尚及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与灵魂,是在心理、意识、个性、思维和行为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和面貌。塑造全体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精神面貌,首先必须从塑造教师精神做起,尤其在当下,教师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涌来,难免产生价值困惑,以至价值迷乱;金钱社会,道德下行,人格逐渐矮化,教师中个别害群之马,严重影响教师形象。因此,重塑师魂迫在眉睫。

1.坚守“育人为本”理念

育人为本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也是教师的本分。学校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其最重要的功能应该是回归教育的本源,也即“育人”。作为学校主体之一的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育人为本”是教师精神的外壳和重要表现。坚守“育人为本”理念,要求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中小学学校而言,应该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办学理念,坚持以终身学习理念引领学校教育改革;对广大教师而言,就是要坚持尊重学生个性和承认他们之间的差别,进行因材施教,兼顾公平,坚决抵制应试教育影响,深化对“最好的教师总是不教书,他们只教孩子”理念的认识,把全部的心灵都敞开,用露珠一样晶莹的眼睛和爱,引导学生追求学识和真理。

在我国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综合改革全面推进的今天,锐意创新、包容民主、团结合作、坚守不渝成为新时期教师精神的时代性内容。

首先,教师必须确立适应时代发展、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要求的新型教育观、教学观及师生观,实现教师角色及其作用的转型。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教书匠”的角色,应力争成为“人师”,并成为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名师”,成为具有崇高教育信念、宽厚博通的知识能力、博大深邃的教育思想、精湛纯真的教学艺术、高尚伟大的人格风范、探索创新能力的教育实践家。在信息对称的背景下,教师不再代表知识的高地,其角色将更多地从知识的传递者变成学生情感的陪伴者、成长的导航者、交流活动的参与者,教育教学更多地通过活动组织、情感参与和方法示范发挥育人功能。

其次,教师必须时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在知识更新加速的社会,文化科学技术发展和学生成长发展对教师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次性教师教育所获得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需要。同时,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到来,数字教育资源的传播更为便捷,学生们可以共享优质的教师和资源,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发生深刻变化,教学不再只是知识的灌输,而是要培养更具个性和灵性的创造者,从而提升教育的生产力。教师应当而且只有善于学习,不断反思教学,不失时机地充实、完善和更新自身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才能成为“教学相长”的终身学习型、实践反思型教师。

最后,坚持文化育人方向。从单纯的结构性知识传授,转化为文化导向的全面传播,这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精神的崭新诠释,也是新时代对教师的最大挑战。相对于简单地知识传授,文化传承要求我们的教师拥有开阔的视野、独立的见识、宽广的胸怀、自由的心态。教师精神应该体现在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的能力与手段的丰富性和多样化上。诚如尹后庆所说:“古代教育的导善劝善功能延伸到今天,已发展成教化与育人的双重职责,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将学生认知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完美结合。”而要让学生成为有文化之人,教师要先做有文化之人。因此,教师应让读书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

2.不断进行教育教学创新

创新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实施素质教育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提高全民族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育教学观念和思想,教育教学体制和制度,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等一系列问题上都要创新。正如曾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吕福源先生曾谈到,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涉及方方面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它能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而且使之得到深化。教育教学创新的关键是教育教学观念和能力创新,这也是教师精神的内在品质。我们所说的“创新”,是指教师利用新的内容和方法,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能够善于运用新媒体手段,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从而学会创造性探究和学习,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但对中小学生个体来说,使他们具有批评意识和相应求新求变的能力是关键和目的,而不是要他们时时处处搞发明创造。

首先,要转变教育观点,培养创新意识。(www.xing528.com)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进行教育教学创新的关键和前提。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地位和作用。在教与学的关系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在信息时代,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评价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要避免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也要改传统的注入式为启发式、探究式,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建构,要学会反思和互动,掌握处理所获的信息的能力,重构知识体系,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要体验学习过程,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功的喜悦,增加创新意识。但诚如上文所述,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已经成为教育创新的最大阻力,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该想办法减少教师的工作负担,合理分配教学任务,为教学创新制造条件和空间。

其次,要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自学能力和意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重要性的增长及更新加速、新旧学科的激荡更加激烈,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促进了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更新加快,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创造性学习,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除了掌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还要掌握心理科学、学科教学知识(PCK)和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建立系统化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明确学习目的,开展基于工作场所的学习;创造学习条件,进行有选择的学习;完善学习机制,实行独立性学习;提高信息自觉性,加强自我调控;利用互联网,进行个性化学习。最终走上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以学促学,以学导教。

再次,要大胆实践,勇于探索。

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很多问题已经凸显出来,很多教师为此感到困惑,但抱怨无济于事。因此,教师应该树立主人翁的姿态,不应该只当教育教学改革的埋怨者,而要做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者和课程改革的探索者,应该多想想为什么,多想想怎么才能把教育教学搞好。善于质疑、勇于探索是进一步提高当前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总体质量、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是新时代教师精神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教师成长的关键。为此,教师要力争成为一个具有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精神的人,对于身边的教育现象、教学和管理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不断追求创新,这也是当代教师责无旁贷的使命与责任,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理论,成为技术创新型教师。

最后,要秉持积极开放的姿态。

开放是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中国以开放的心态,谋求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必须以开放姿态迎接教育改革的各种挑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大开放”的时代,学校对教师的培养,不仅要他们走出去学习和研修,还要将先进的理念和名师请进来,以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教师来说,只有具有开放精神,教育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进步。教师必须接纳古今,融汇中外。这是时代的要求,时代的变迁促使社会的需求发生变化,教育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也必须进行变革,接纳先进的知识,批判继承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教学要培养时代需要的人才,就必须跟上时代步伐,学习国外的适宜、高效的教育教学经验,以及前卫的思想和理念,以便为学生持续学习和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同时,教师开放的姿态也是克服工具理性对教育根深蒂固影响的重要手段,在浮躁的今天,教师能够以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化来建构自己的课程,并以适宜的教学方法教育学生,是对目前教育教学短视的功利性行为的一种矫正,是当代教师良知和担当的体现。

教师的生活不是也不应该是苦行僧式的,教师应该享受美好的教育教学过程,并主动悦纳多元化的价值体系,从而更好地笃定教育教学信仰和热情。雅思贝尔斯认为,教育正在借助于个人的存在,将个体带入全体之中。个人进入世界而不固守自己的一隅之地,这是人的创造本性决定的,因此人的狭小存在被万物注入了生机。与一个更明朗、更充实的世界合为一体,人就能够真正成为自己的决定性条件。因此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应该关注教育教学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的统一,而不是漠视甚至践踏学生的内在价值,致使学生的心灵日益封闭。对教师来说,只有秉持开放心态,才能将学生视为教学的全部意义,小心轻放每一个孩子的心,肯蹲下身子,倾听儿童的声音,才能把握好儿童教育的度,注意课堂上的“黄金分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