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度学习:时代前列,教师坚守

深度学习:时代前列,教师坚守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些规定进一步强化终身学习对教师自我发展的指导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师专业学习及发展的十条原则指出,清晰准确的学习目标才能引导教师主动而持续地学习。

深度学习:时代前列,教师坚守

目前,面对市场逻辑的诱惑,城市文化中存在师道衰退的情况,有社会风气的影响,但主要问题在于教师自身缺乏追求,教师的学习意愿和氛围有待改善。常言说,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自己首先要值得尊敬。因此,对教师而言,必要的一点是自己要有足够的能力,自己要有充足的“货物”,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站在时代前列,有了充足的专业底气,必然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可,赢来更多的尊重。

1.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1965年12月,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成人教育会议上,朗格朗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概念,并指出一个人的生活被分成前半生用于受教育,后半生用于劳动两部分是毫无科学根据的。在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下,形成了教师教育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会议第二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一次关于教师地位的各国政府间特别会议上,通过了一项题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的文件,将教师教育分为三个阶段: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在职教育,将教师的职前和职后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20世纪末以来,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改革都秉持终身学习理念,强调加强在职学习与具备终身学习意识和行动的重要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规定“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任务。《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些规定进一步强化终身学习对教师自我发展的指导价值。

在终身教育背景下,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和发现者,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这既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终身发展的需要,终身学习因此成为教师学习的逻辑起点。“未来的在职培训,将不被看作是‘造就’教师,而是帮助、支持和鼓励每个教师发展。”[26]事实证明,教师教学能力的增强,教育魅力和素质的提高,主要依靠教师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灌输和指导往往效果欠佳,这由外因是条件,内因是主导的辩证法决定。因此,教师学习的理念也正在被普遍认可,甚至成为专业发展的替代词。

从现实性来说,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以及学生对教师的专业精神、品质和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教师角色面临严峻挑战。教师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必须不断学习,要适应时势发展的要求;必须深度学习,牢固地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意识;利用各种手段和终端自觉进行学习,将教育教学改革视为提升专业能力的机会;加强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不断重组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倡教师主动学习,有效地促成专业潜能的发挥,在提高教育教学效能的同时缓解自身压力。彼德·圣吉提出:“真正的学习,涉及人之所以为人此一意义的核心。透过学习,我们重新创造自我。透过学习,我们能够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及我们跟它的关系,以及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事实上你我心底都深深地渴望这种真正的学习。”[27]

但事实证明,技术学习是有针对性的,漫无目的和定位不准的学习是无效的。传统教师培训或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大多是技术导向的,其目的是掌握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效率。这种学习目标定位忽视了教师在培训中获取的知识和技能未必能直接转化为有效教学实践的现实情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师专业学习及发展的十条原则指出,清晰准确的学习目标才能引导教师主动而持续地学习。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省制定的高效专业学习七项原则指出,教师学习的首要原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这是教师的任务。对教师来说,专业学习和培训是专业性的,必须增强责任意识,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学习为己任的教师学习,才能促进专业成长,因材施教地促进学生发展。

2.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作为学习型城市中的知识分子人类灵魂的塑造者,教师发展应是一个自动、自发的过程。因为,只有做好自己灵魂的主人,才能更好地指引学生的灵魂发展,只有自身成为积极的、终身的学习者,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的终身学习者。从教师工作所处的环境本身来说,教师自我发展还源自教育改革所带来的对教育教学理念、知识结构、技能的新要求及其对教师提出的挑战,以及对教师职后培训模式和效果的反思、改进。

西方研究者视域中,教师学习正在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概念受到批判之声中兴起。他们认为专业发展含有被动意识,相应的项目,如国培等是外在强加的,是被动促使教师接受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教师学习的自主性被压抑,所谓的发展也是被动发展,与教师自我发展在本质上是教师的主体性发展相悖,不利于教师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有违成人学习的本质特点。“被别人发展”是不够的,教育者必须能够自我发展,必须改变自我,变成学习者。著名成人教育专家诺尔斯(Knowles,M.)指出,成人学习在本质上是一种主体性学习。教师是成年人,具有一定知识基础和经验,因而教师学习必须是主体性学习。古德莱德(Goodlad)也指出,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倾向于在学习上自觉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行为,倾向于自我指导并做出自己的选择。[28]在观念上对学习的认识,决定了教师的主体地位与主动的表现方式。

事实上,教师的自我发展是随着教师实践主体身份的确立而客观存在。教师学习作为一个概念被提出,是因为教师学习只是停留在“隐性”层面,有待“显性化”,就发展水平而言,教师的自我发展应该从“自发”水平提高到“自觉”水平。这种自主性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对何为有效学习资源的灵敏度高。

教师要具有资源整合意识,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目标,随时随地积极关注并收集可能的学习资源,包括支持学习的资源,如教学材料、支持系统、学习环境;能够根据学习经验灵敏地捕获有益的学习资源,包括影响和制约个体有效学习的任何因素;在环境没有提供相应条件的情况下,创生学习资源,积极主动开展学习互动。(www.xing528.com)

第二,对学习方式的自主选择性。

教师是成人,能够明确觉知自身优势和不足,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不同的学习内容,开展自我导向学习,有丰厚经验和理论基础的教师可以选择听讲座的方式进行学习,新手教师可以通过与专家互动、提前介入、主动反思、分析案例等方法来学习,专业性高的教师可以在教育教学开展过程中理解经验并将之升华成理论。

第三,教师对学习内容的警觉性。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教师可以学习的内容太多,学习的自主性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批判地接受来自教育专业领域的公共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接受再生性强的知识,并逐渐形成自己个性化的实践性知识,反对被动灌输而不容教师思考质疑的做法,提倡教师将专家学者论证过的“教育真理”和自己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而不是毫无自觉思考地囫囵吞枣。

第四,对学习内容和形式反思的及时性。

学习内容是目标的载体,学习形势是实现目标的途径,而主体性学习能够促使教师及时反思学习,认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对持续学习的自我监控,并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形式。总之,自主性学习能够使教师主动探索,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教师开创一种个性化的专业人生[29]

3.关注工作场景中的真实探究

很多研究和实践都证明,由于工学矛盾的普遍存在,成人学习目的明确,他们希望能够应付当前生活中的压力与问题,强调实用的“任务中心”或“问题中心”,“倾向于带着有待解决的问题或提高能力的观点进入一种教育活动”[30]。同样,对知识的渴望和兴趣是教师学习的内在动机,但解决现实教育教学问题是教师学习的直接原因。在对教师开展的各类培训中,教师在将“所倡导的理论”转变为“所采用的理论”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因为培训者“所倡导的理论”可能是脱离真实情境的,教师对其缺乏深切的感受和体会,理解也不深刻,或者根本就没有在实际课堂情境中运用和思考过,很难接地气。因此,“所倡导的理论”必须通过学习,与集体教育教学情境联系起来,才能转化为教师“所采用的理论”,并能够产生互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在1996—1998年开展的基于教育现场和校本教师的学习与培训活动和澳大利亚的“教师职场学习”研究的经验证明,基于真实教学问题的探究学习效果明显。

因此,教师开展基于真实情境的探究性学习,即要向所有人学习。但“了解自己”是学习的起点。无论初任教师还是专家型教师,都必须承认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自己的智慧是有限的,很多新领域有待了解和开发,有很多应当读的书没读过,应该将继续学习当作生活的主要内容;同时,所有教师都应该认识到,每位教师都可能有自身的教学优势,每个人身上可能都有值得学习的东西,要敢于“扬长”,但也要敢于“不避短”,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习,也包括学生。但学习他不是为了成为“他”,而是为了成就“自我”。

对广大中小学教师而言,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学习。因此,教师需要学习的知识很多,但对一个好的教师来说,绝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把自己满腹的学识传授给学生,而更应该教他们会学习。要教会学生学习,教师自己首先要在学习中不断地摸索教与学的方法和策略,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教师自我发展的最高境界是建构自己的理论和教育教学风格。而个人教育理论是教师在个人学习、选择和不断实践之后概括、建构而形成的。教学既是科学的又是艺术的,它指向问题情景下的工作策略,指向问题解决的艺术成分。同时,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这意味着他面对一系列实际的教育问题时,拥有一些自主化的应对策略、操作程序。这些理论和策略都必须以科学教学知识为基础,因此这也成为教师学习的主要内容。

目前很多培训让教师觉得不实用,因此教师更希望通过躬身体知,而非观念认知,对知识效用进行确证。这也是教师基于真实情境进行探究学习的缘由。诚如美国学者古斯基(Guskey)所说,教师某些观念的改变不是先通过某些培训活动再自动在课堂中展现出来,而是先亲身体验了某种新的观念或做法的好处之后,才会真正认同和接受这些新的观念或做法。[31]因此,教师对知识和技能的获取要采用“行知模式”,而不能采用“知行模式”,即教师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通过尝试使用获取知识和经验后,才会真正产生学习和改变的内在需要。但教师不可能事事躬亲,也没有必要。因此,抓住关键事件加以剖析和反思,丰富体验,可以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质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