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问责文化对大学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

问责文化对大学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问责文化的建设是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实施的关键,能够在理念与价值层面对整个大学学术场域中的学术不端行为问责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明晰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是营造浓郁的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文化氛围的前提性条件。问责文化注入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强调的是复原学术人学术精神生命。在文化舆论的导向下促成责任与问责在学术人学术精神回归以及学术生命延续中发挥正向引领作用。

问责文化对大学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

问责文化建设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实施的关键,能够在理念与价值层面对整个大学学术场域中的学术不端行为问责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明晰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是营造浓郁的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文化氛围的前提性条件。

其一,唤醒学术人学术精神生命理性问责复归。问责文化注入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强调的是复原学术人学术精神生命。它不仅仅是一种规训,更是塑造学术个体的学术人格,帮助其完成学术生命视野中“真善美”的统一。学术与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看似对立否定,实则是相互统一、互为共生的学术生命生长的理性过程。文化的注入,会转变人们对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的传统观念,它不是控制或征服,它是催人奋进、踏实为学,用心去感受的一种温和的学术治理方式。印度哲学家吉杜·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曾指出,“‘纪律’不是反抗,不是遵守,而是一种学习的态度。没有人喜欢规则,特别是在一个今天的自由社会中,但是当你和成年教师理解到,纪律不只是在口头和理智上的肤浅,而是用你们的心理解到——某些纪律是必需的,规则才会变得完全没有必要。”[29]学术不端行为问责文化体现了一种学术生命灵魂的召唤与学术精神的价值回归,也正是通过这一唤醒传输到问责责任主体中。在文化舆论的导向下促成责任与问责在学术人学术精神回归以及学术生命延续中发挥正向引领作用。

其二,塑造大学学术文化形象自觉。尼采曾言,“凡能吸入我著作中气息的人,他就知道,这是高岗上的空气,是使人精神焕发的空气。一个人必须加以培养以适应这种空气,否则他就会有受寒的危险。”[30]学术文化就像天空中的空气,始终处在万里高空的最上层,润养着空气中的学术生命个体,在这种充满学术气息的大环境下,可以确保他们能够以一种精神焕发的姿态迎接迎面而来的挑战,也需要借助问责文化帮助学术生命个体去适应这种空气环境,塑造一种洁净无污染的学术文化场域。大学自产生以来,学术文化就一直贯穿于大学发展的始终,无论是人文精神、还是学术自由,都离不开学术文化的润养。眭依凡先生也言,一所大学倘若缺少了深刻的文化内涵,不可能成为卓越、一流的大学,也必将走向文化的衰落。布雷特(Brett)指出,大学学术承载的是一种如何发展我们内心最具人性素质的文化,通过这种学术文化的传播,人们运用学术场域中的符号探寻学术文化的奥秘。[31]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学作为社会文化组织,贵在“文化自觉”,没有“文化自觉”浸润的大学,既不可能培育出具有民族道德精神使命的文化人,也不可能与急功近利的学术浮躁环境相隔离。问责文化作为一种柔性机制,作用于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中,能够还原问责的文化品性,是塑造大学学术文化自觉形象的关键。(www.xing528.com)

其三,提高整个学术场域的责任与问责观念。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文化是一种内在机制,脱离了学术场域中行政权力独大的压榨,突破了身份、等级、阶级等外在因素的限制,[32]能够促进学术场域内外每个人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问责中,有了这种权利平等意识并在其推动下,使问责主体在面对学术不端行为时才能够勇于问责、主动问责。问责文化的注入能促使整个学术场域形成良好的责任与问责意识,问责主体应在学术不端行为责任认定、追究等环节主动接受社会媒体、公众以及用人单位等异体问责主体的监督,对问责程序、结果等信息能够及时公开、接受监督。由此可以看出,一个良性的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的发展需要围绕着“问责文化——责任”来展开,两者相互促进,责任意识观念的形成离不开问责文化的涉入,问责文化的发展又能够推动这个问责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