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鲁国故城曲阜-匠人营国

鲁国故城曲阜-匠人营国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位于今山东曲阜的鲁国故城,至今不少地段的城垣仍耸立着,尤其是城的东南角及其两侧,残垣的高度在10米上下。根据考古发掘报告,鲁国都城的平面是一个南北稍长的长方形。从鲁国故城的城门和交通大道布局来看,主要居住区原来在西部和中北部,整个布局杨宽先生认为是符合周宗法制的坐西朝东方向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规则,春秋战国时代诸侯的都城,几乎都是由西“城”和东“郭”结合,坐西朝东。

鲁国故城曲阜-匠人营国

位于今山东曲阜的鲁国故城,至今不少地段的城垣仍耸立着,尤其是城的东南角及其两侧,残垣的高度在10米上下。依据这些城垣遗址及考古发掘报告,我们可以较为容易地复原出当时城市的基本面貌与布局结构。

根据考古发掘报告,鲁国都城的平面是一个南北稍长的长方形。在城址的西北两边曾利用洙水的自然水道作城壕,东南两侧则用人工开凿的城壕引洙水,构成一个环形的防御系统。城墙上共有城门十一座,东、西、北三面各三座,南面两座。其中,北部的城门分布较密,间距较小,约半公里左右。贯通全城的大道位于城市中、南部,都是东西向。城门的设置和交通大道的布局,证明城市的布局是东西方向。

图5-3 曲阜鲁国故城遗迹分布图

但是,根据考古试掘的结果,位于古城东墙北门的向西通道中部偏东北部的地方,即今周公庙高地一带为夯土基台,应该是当时的宫殿区。《水经·泗水注》中记载“周公台,高五丈,周五十步”,周公台应该是当时的宫殿区。宫殿区以北,今盛果寺一带,是城中最大的居住遗址。该处遗址的西部文化堆积厚2米以上,从西周前期一直延续到汉代。故城城址内早期的手工业作坊,也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大致在盛果寺以及西北部今药圃一带有冶铜遗址,而药圃北部和弹簧厂则明显是制陶遗址,与居住区大致吻合。

从鲁国故城的城门和交通大道布局来看,主要居住区原来在西部和中北部,整个布局杨宽先生认为是符合周宗法制的坐西朝东方向的。

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一般的都城大多是由一个城发展为城和郭连结的结构,这首先应该是由于政治上和军事上的需要。西周初期东都成周,在王城以东建设大郭,主要用来安置国人、迁居殷民和驻屯军队,以巩固新建立的周朝对于四方的统治,加强政治上和军事上的统治力量。春秋战国时期中原许多诸侯中的大国,先后采用这种布局,同样具有加强统治力量的目的。建设大郭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需要。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发生变革,手工业与商业越来越发达,小城内已无法容纳日益扩大的手工业工场和商业区,郭区成为居民集中的居住区、手工业和商业集中之区。因此,这种小城连结大郭的布局也就逐渐扩展到中原各国。(www.xing528.com)

另外,采用坐西朝东的布局,也就是说把宫城或者宫室造在西部或西南部,以东方、北方为正门,是依据周人的礼制设计的。古代周人的礼制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以室中西南隅为尊长居住之处。《礼记·曲礼上》说:“为人子者,居不主奥。”郑玄注:“谓与父同宫者也,不敢当其尊处。室中西南隅谓之奥。”这是说,室中西南角,是尊长居住之处,小辈是不能居住的。在举行祭礼时,周人还把室中西南隅作为神和尸的安坐之处。而神是指主人祖先的神灵,尸则是在祭祀时作为祖先神灵的代表,往往是选用族中孙子一辈的人充当。《仪礼》中的《少牢馈食礼》,是卿大夫祭祀其祖庙的仪式。整个仪式过程大致是以下这样的:

当主人要祭祀祖先的时候,先要派司宫陈设神筵于庙中室内的西南隅,同时由祝在神筵的东南陈设一个长的几案,作为神的安坐之处。在西南角陈设好神座后,祝把尸请进庙来,升登室中。这时,代表神灵的尸就安坐在位于西南隅的席位上,面朝东北,祝和主人就立于东面祭拜。由此可见,无论宗庙中的室,宫殿中的室,都是以西南角的奥作为尊长者所位处的地方,坐西朝东,以东向为尊。

古代都城的设计者,就是把整个都城看作一个室,因而把尊长所居的宫城或宫室造在西南隅,整个都城的布局坐西朝东,这显然是周人的传统习俗。因为当周的先祖公刘建都于豳时,就是“度其夕阳,豳居允荒”。夕阳就是指西部地区,把宫室造在西部,自然是以西为尊了。

不仅祭祀祖先如此,平时在室内举行的礼节都是以东向为尊的。当时殿堂虽是南向的,但是室内的席次以东向为尊。直到秦汉之际,还是盛行这种礼制。例如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樊哙后来也是西向立。韩信攻破赵的陈余军,生擒广武君(李左军),“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这里的乡是向的通假字,所以韩信是尊敬广武君,让他坐西面东,处于上位以示尊崇。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刘汉灭诸吕匡正后,当汉文帝(代王)被迎入长安,群臣劝请他即帝位时,他“西乡让者三,南乡让者再”。西向让是表示不敢居尊长之位,南向让是表示不敢居君上之位。代王先西向让,无非是表示他在皇族中不敢居尊长之位。因为在宗法制度下,宗统,也就是宗族长对成员的支配权,和君统,即君主对臣下的支配权,是合为一礼的。

正是基于这样的规则,春秋战国时代诸侯的都城,几乎都是由西“城”和东“郭”结合,坐西朝东。这从目前保存较完整,且经过初步调查的齐都临淄(今山东临淄)、郑韩都城郑(今河南新郑)、晋国都城新田(今山西侯马)、魏国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楚国都城郢(今湖北荆州纪南城)、秦国都城雍(今陕西凤翔)的情况来看,大都如是。而这种城市布局特点似一直持续到西汉时期的都城长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