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处理偶发事件的方法-学前教育原理(第2版)

处理偶发事件的方法-学前教育原理(第2版)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偶发事件事出突然,需要在短时间内得到妥善处理。因此,对偶发事件处理的效果好坏直接反映一个教师班级管理水平的高低。一般而言,下列原则是教师们在处理偶发事件时必须遵守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以人为本,承认学前儿童的独立人格和尊严,同时还要积极调动学前儿童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让他们自主参与偶发事件的处理。只有尊重学前儿童的主体性,偶发事件的处理才能真正服众,并使所有的学前儿童都得到某种程度的教育。

处理偶发事件的方法-学前教育原理(第2版)

蜜蜂来了

一天,有一个孩子出去忘记了关门,一只蜜蜂飞进了教室,大奎说:“蜜蜂会蜇人的,我好怕。”他们你一言,我一语,有的孩子甚至还大叫起来。这时,蜜蜂突然飞低了围着孩子们转,教室里立刻闹腾起来,有的孩子显得非常害怕,好奇地问:“蜜蜂真的会蜇人吗?”我发现孩子们兴趣很高,就说:“蜜蜂最喜欢听话的孩子,只要你们安静下来,它是不会伤害你们的。你们想知道有关蜜蜂的秘密吗?”孩子们立刻安静下来听我讲解。这时,蜜蜂正停在窗户上,我顺手将蜜蜂关进了双层窗户间的缝隙里。明明问:“周老师,为什么你不打死它?”我告诉孩子们,蜜蜂是很团结的,如果我打死了这只蜜蜂,它的小伙伴就会很伤心、很难过。而且蜜蜂很勤劳,我们喝的蜂蜜就是蜜蜂辛勤地采来的,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不能伤害它。接下来,我和孩子们分享了有关蜜蜂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等,孩子们听得很认真。最后我和孩子们一起将那只“被困的蜜蜂”放回了大自然,孩子们很开心。[17]

蜜蜂飞进教室,孩子的注意力都转到蜜蜂身上来,有些孩子“害怕地大叫起来”。这位教师及时安抚了孩子们的心情,迅速关窗,并向孩子们介绍蜜蜂特点,最后巧妙化解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这类突然发生在教室的事件就是偶发事件。那么,偶发事件有什么特点?其基本类型有哪些?教师处理时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一)偶发事件的概念

偶发事件是指班级生活中遇到的难以预料、出现频率低,但必须迅速作出处理的事件。偶发事件事出突然,需要在短时间内得到妥善处理。因此,对偶发事件处理的效果好坏直接反映一个教师班级管理水平的高低。一般而言,偶发事件具有下列特点。

1.成因不确定性

偶发事件成因主要有人际关系紧张、意外事故、恶作剧等等,往往很难在发生之前预料到,教师对此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2.出现的突然性

偶发事件通常事出突然,毫无征兆。例如,学前儿童正在聚精会神进行游戏活动时,突然有孩子不小心摔倒,或者相互意见不合而大吵大闹等等。学前儿童情绪稳定性差,很难控制住自己的情感,有时候就会突然爆发这样的偶发事件。

3.后果的严重性

偶发事件总是在正常的学习生活中突然爆发,这必然会打乱正常的秩序,而且其成因复杂,难以预料,留给教师仔细思考处理的时间很短。如果处理不善很容易造成不良的后果。

4.处理的紧迫性

偶发事件成因复杂,出现突然,后果严重,要求教师要当机立断,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佳处理的方式,这样才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二)偶发事件的类型

偶发事件具有多样性,一般可以分为下列几种类型。[18]

1.人际关系紧张

班级是一个小型的社会,不同的成员之间的交往自然会存在各种分歧,导致各种人际关系紧张的局面。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同伴之间、师幼之间关系紧张。

2.财物丢失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不成熟,经常会照看不了自己的私人财物,东丢西落。财物丢失容易造成他们缺乏安全感,以及对周围同学产生不信任感。

3.暴力冲突

暴力冲突有言语冲突和非言语冲突两种。言语冲突表现为有些学前儿童对其他学前儿童用侮辱性的语言进行攻击诽谤;非言语冲突一般指学前儿童之间的斗殴打架等等。

4.厌学

学前儿童刚刚来幼儿园时不习惯幼儿园的规矩,因而导致害怕集体环境,害怕陌生人,害怕来幼儿园等等。如果不妥善及时处理,很容易造成他们从小就开始厌学。

5.恶作剧

恶作剧是班级中发生的一些始料未及、让人十分尴尬难堪的现象。有些学前儿童会在教师背后模仿教师言行,给教师起绰号等等。更多的恶作剧是在学前儿童之间出现的。(www.xing528.com)

(三)偶发事件处理的原则

偶发事件的处理是对教师智慧与能力的挑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一连串不可预知的后果;而如果处理得当,则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般而言,下列原则是教师们在处理偶发事件时必须遵守的。

1.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是指教师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应对偶发事件,要以教育学前儿童、促进学前儿童发展为最终目标,这是处理班级偶发事件的基本要求。落实教育性原则,首先要做到以理服人,坚持摆事实、讲道理,而不是用教师的权威去压制学前儿童;其次,特别注意感情渗透,寓情于理,增强说服的感染力;最后,要考虑学前儿童的发展性与可塑性。学前儿童年龄尚小,不能因为一次或几次的不良事件而采取“一棒子打死”的做法,适度的惩罚是必要的,但必须以促进学前儿童发展为指向。

2.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就是在处理偶发事件时,要尊重学前儿童的独立人格,不伤害学前儿童的自尊心。这就要求教师要以人为本,承认学前儿童的独立人格和尊严,同时还要积极调动学前儿童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让他们自主参与偶发事件的处理。对于学前儿童提出的建议,教师应合理采用,这有利于形成班级的民主作风。只有尊重学前儿童的主体性,偶发事件的处理才能真正服众,并使所有的学前儿童都得到某种程度的教育。

3.公正性原则

公正性原则是指教师在处理偶发事件时必须要公平对待当事者,不能偏袒任何一方。在处理偶发事件时,要给予学前儿童机会,让当事人说清当时的情形与想法,综合各方的情况,正确而公平地加以处理,才能让学前儿童信服。

4.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指教师在处理偶发事件时要根据不同性质的事件以及不同性格的学前儿童采取恰当的方式来处理,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例如,性格外向的学前儿童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而对那些性格内向、心思细密的学前儿童则要耐心疏导,做好思想工作,使其彻底心服口服。

5.预防重于治疗原则

预防重于治疗的原则是指教师要细心观察学前儿童的言行举止,当他们的行为出现异常时,就当机立断地给予处理,把不良行为扼杀于摇篮之中。譬如,入园时注意观察每个学前儿童的言行,制订保教计划时细致研究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当发现学前儿童的行为有偏差时,及时沟通,防止更严重的行为偏差的出现。

(四)偶发事件处理的方法

对偶发事件的处理,每个教师都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方法。一般说来,下列五种方法是比较常见的,也是比较实用的方法。

1.降温处理法

降温处理法就是教师对于某些偶发事件采取暂时搁置的态度,不急于处理,而是先让学前儿童情绪稳定后,再行处理的方法。

2.因势利导法

因势利导法就是抓住偶发事件中的积极因素,化不利为有利,化被动为主动,使之成为教育学前儿童的内容和良好的契机。

3.幽默化解法

幽默化解法指遇上偶发事件时,急中生智,用乐观幽默的方式巧妙化解冲突的方法。某些偶发事件是学前儿童由于某种动机或逆反心理有意引起的,强制处理往往会适得其反,甚至会激化矛盾。而以轻松的话题、幽默的方式加以处理,则可以在欢笑中化解冲突,并增进师幼感情,同时启迪儿童的智慧。学前儿童情绪变化很快,教师一个幽默的玩笑往往就能很快让他们“阴转晴”,快速解决问题。

4.以退为进法

以退为进法就是在遇到偶发事件时,选择暂时遗忘,把问题巧妙地转移给学前儿童,同时为自己争取思考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

5.移花接木法

移花接木法就是教师根据学前儿童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特点,利用他们身上的某个“闪光点”,巧妙地把偶发事件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去。例如,在商店游戏时,果果与甜甜由于争着做售货员而发生争吵,到吃中饭时间了,也不肯去吃饭。王老师知道甜甜平时最喜欢帮老师做事情,就对她说:“甜甜,今天你帮老师给小朋友装饭好不好?”甜甜看了看老师,很开心地跑过去帮老师分饭菜去了,而且那天她饭吃得也特别快,饭后还继续帮老师收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