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研究与市场属性之有限空间

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研究与市场属性之有限空间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新闻史来看,政治对新闻的限制导致新闻独立性不强,因此,新闻要得到发展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新闻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使新闻获得自由,获得独立发展的空间。虽然具有产业属性,但在中国现有的新闻体制下,新闻传播业作为党的事业的一部分这一基本属性不可动摇。[38]这造成了中国新闻传播和政治的关系处于一个特定的前提:既要坚持做“党的喉舌”,又要充当“人民的代言者”;既有政治属性又有市场属性。

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研究与市场属性之有限空间

从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新闻史来看,政治对新闻的限制导致新闻独立性不强,因此,新闻要得到发展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新闻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使新闻获得自由,获得独立发展的空间。新时期以来,政治体制的民主化改革为新闻重新获得发展提供了机遇,在整个1980年代,新闻界反思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闻指导思想问题,校正、改变新闻从属于政治并且是政治一部分的观念,新闻媒介从单纯的阶级斗争工具转变为“党和人民的喉舌”。

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改变了传媒的单一政治属性,同时也开始具有产业属性,产业属性是一个经济范畴,同样具有政治的意涵。经济上的独立使中国新闻媒体的生存逻辑发生了变化,新闻媒介除继续充当党和政府的喉舌之外,还具有公共领域的属性,赢得了一定的“公共表达”的空间。媒体与政治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命令与服从,而是充满你退我进式的互动和讨价还价式的博弈。大众媒体的政治属性有所削弱,商业属性和社会属性不断强化,有了相对独立的地位,不断营造公共的舆论氛围,与政治保持一定的张力,媒体除了继续承担宣教功能外,还充当了政治权力的监督者和人民利益的守护者,在国家与社会、公众间扮演着中间角色。但新闻传播业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和党的事业的一部分,这一基本属性并未动摇。虽然具有产业属性,但在中国现有的新闻体制下,新闻传播业作为党的事业的一部分这一基本属性不可动摇。“总体讲,新闻媒介只有在无条件完成宣传任务的前提下履行其他的职能,这是中国媒介改革中最硬性的要求。体制变革衍生出的社会信息需求变化是推动媒介变革的社会动因,市场竞争环境中媒介要实现自我扩展的目标,必须不断适应变化的社会需求,谁适应得快、适应得好、适应得准,谁就会在竞争中占先;反之,滞后于社会信息需要(例如党报)或过度超前(如部分专业频道)都必然在竞争中陷入困境。”[38]这造成了中国新闻传播和政治的关系处于一个特定的前提:既要坚持做“党的喉舌”,又要充当“人民的代言者”;既有政治属性又有市场属性。(www.xing528.com)

总而言之,当前的新闻传播业既要无条件服从党和政府的监督,又要自负盈亏,参与市场竞争,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表达功能,在三层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政府、市场投资者以及公众这三者之间的力量对比以及相互博弈的结果最终决定了新闻与政治的关系现状。但显然社会和公众一维受到前两者的挤压的情况相当严重,造成的一种普遍情况就是:“对传媒严格的政治控制和放松的经济环境使走向市场的传媒开始形成一种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在政治上只要做好规定动作不越界,无所作为甚至比有所作为要好,舆论监督正义坚持不比迎合市场来得安全和实惠。这就进一步促使传媒由政治关注和民主探询向受众个人生活的转移,使本来有社会使命感和新闻理想的那一部分传媒关注的重心也转向了迎合受众、迎合市场,追求在现行政治和经济环境下更容易追求的经济利益。”[3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