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音乐与情感:深化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关概念

音乐与情感:深化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关概念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含义《心理学大辞典》中对“情感”的解释是:“情感就是人们对待外界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个人需求而萌生的态度体验。”态度是认知、情感、意志三因素组合而成的统一体,正确的学习态度可以充分认识到学习的真正意义与价值,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热情,面对学习中的挫折与失败,仍然积极乐观,坚强面对。

音乐与情感:深化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关概念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含义

心理学大辞典》中对“情感”的解释是:“情感就是人们对待外界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个人需求而萌生的态度体验。”《辞海》中对于“情感”的解释是与情绪相结合的:“人的社会性需求与人的情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情感是人类生来特有的高级而复杂的体验,具有较大稳定性和深刻性的特点,如道德感、美感、荣誉感等。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情感是伴随着情绪的反映而产生的,通过具体的情绪才能将其表达出来,同时情感掌握着情绪阴晴变化的大权。”所以,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指“人的大脑对于客观现实与个人需求之间关系的一种反映,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情感”的定义是:“对外界刺激所持有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由此可见,情感实则就是人类主体对于客观事物所产生的主观反映,常常表现为快乐和忧伤、愤怒和愉快、兴奋和失落、乐观和悲观、狂热和憎恶等不同的情绪反应,这些情绪反应都源于主体对于外界刺激后所产生的心理表现。

《心理学大辞典》以及一般的心理学教科书对“态度”的解释是:“态度具有对象性,它是对某种事物具有一定针对性的;评价性,即是否应该赞同这一事物;稳定性,相对于情绪来讲态度具有稳定性,对事物不是偶然的而是一种比较持久的倾向;内在性,态度是一般不可以直接被他人所观察出,隐藏在个体内的一种心理状态,但是最终会由主体的言行所表达出来。”

《试论哲学词源学》中对“价值观”的解释是:“‘价值’一词的含义是:可以起到保护和掩护作用的,可重视的,可尊重的,可珍贵的,‘价值’相当于我们常用语中‘好坏’的‘好’的含义。”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育学中的界定

教育学中的情感,更侧重于学生主体对于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它从始至终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情感教育是实施教育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能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中得到身心的轻松愉悦。情感教学的侧重点在于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情绪、态度和信念等方面,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促成学生的个体发展及促进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情感机制与教育教学中的主体认知能力》中对于“情感教育”的释义为:“情感教育是一种教育观念,它与认知教育相对,将情感当作学生全面发展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对他们施以教育的力量。”要想关注人的情感层面是如何在受到教育的影响下而产生新制,升华向新的高度,就要加大对于情感增长率的重视。关注情感增长率也是关注了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怎样才能将其与思维机制和生理机制共同协调地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情感教育心理学》说道:“从根本上来讲,情感教育实际上就是指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以全面考虑认知因素为前提,充分利用情感因素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情感教育不是具体的某种教育模式,更不是操作层面的教学,它是一种教学理念,渗透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整个教育过程之中。(www.xing528.com)

教育学中的态度,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于课程改革具体目标的要求之一。学习态度通常指学生在学习时对于课程、课程资源、教师及对于学校的态度等。通常可以通过学生对待学习的兴趣、注意程度、意志等方面进行评判,对于某一课程有着不容忽视的评价意义。态度是认知、情感、意志三因素组合而成的统一体,正确的学习态度可以充分认识到学习的真正意义与价值,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热情,面对学习中的挫折与失败,仍然积极乐观,坚强面对。

价值观在教育学中的概念还未有一种公认的解释,很难做到精准的界定,哈尔斯特德·J.马克(Halstead.J.Mark)认为:“价值观一般与道德、文化发展、个人品质、人格等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在价值观教育中不仅要关注到爱、理解、公平、团结、自由等广义上的价值观,还应注意到在实践层面的道德和公民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李斌雄认为,价值观教育就是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培养、价值理论的完善和价值心理的牵引等,他认为价值观教育的核心是蕴含在价值观念下的理想信念教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音乐课程中的界定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可以传达出语言或文字所无法表达的情感和美的感受。音乐课是进行美育的主要手段和核心内容,通过以情动人和以情感人的手段,净化人的内心、陶冶人情操、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最终塑造出具有高尚情操的人。《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就明确说明:“审美在音乐教育中占有核心位置,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就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中,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的丰富感受。”所以,音乐课程的特殊性就在于,蕴藏在音乐中的审美功能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音乐教学中的态度,除了包含积极主动的音乐学习态度,还包括学生对于音乐审美态度的培养。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课并不是学生获取音乐的唯一渠道,电视上、广播上、街头巷尾都是学生获取音乐的重要来源,而这些音乐内容鱼龙混杂,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力还尚未发展成熟,这些音乐朗朗上口且在社会上有较高的传唱度,即使是歌词内容俗不可耐,都会因为它们在学生认知的过程中频繁播放、不断强化而影响学生的审美态度,所以音乐课就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学习态度和审美态度的双重角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