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启心锁:学习动机辅导问卷调查

开启心锁:学习动机辅导问卷调查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守仁所说的“立志”,相当于心理学上的“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问卷请你对以下每种情况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符合与否作一个判断:上课老师提问时,我喜欢听同学回答问题和老师的总结。

开启心锁:学习动机辅导问卷调查

一、学习动机的重要性及诊断

1.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明代学者王守仁说:“君子之学,无时无处不以立志为事。”“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鸟,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王守仁所说的“立志”,相当于心理学上的“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是激励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包括学习自觉性和学习兴趣两方面。学生一旦有了学习自觉性,就会迸发出学习的极大热情,表现出学习的坚毅精神,从而促使自己勤学苦练。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学生体验着攻克难题的喜悦、发现真理的惊讶、对探求对象的迷恋、获得知识的满足等等。这种积极的、愉悦的体验会驱使学生持久、深入地进行学习活动。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尽管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是无可置疑的,但要明白一点,即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并不一定成正比。过弱的动机当然无助于学习,过强的动机也会造成过度的紧张、焦虑,削弱和降低学习效率。心理学家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学习效率与动机强度之间,可以描述成一条倒“U”型曲线,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学习的进行。

据心理学工作者对国内十省市在校青少年理想动机和兴趣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动机大致可分为如下四类:

(1)学习动机不太明确,占16.2%,主要表现为学习是为了应付家长、教师的差使,是为了混到毕业以寻找工作等。

(2)学习只是为了履行社会义务,占16%,表现为学习是为了给家长争气,给班集体争荣誉等。

(3)学习是为了个人前途,占23.3%,表现为学习是为了上大学、找出路,为了成名成家等。

(4)学习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占44.5%,表现为学习是为了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水平,为“四化”做贡献等。

2.学习动机的诊断

这里介绍一种“学习动机问卷”,供教师参考使用,以便了解中小学生的动机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学习动机问卷

请你对以下每种情况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符合与否作一个判断:

(1)上课老师提问时,我喜欢听同学回答问题和老师的总结。

(2)我的学习成绩比别人差,就会感到难过。

(3)做功课和接待朋友这两件事,我更喜欢后者。

(4)每天晚上和星期天的学习时间,我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5)我觉得学习是一件苦差事。

(6)作业中遇到难题,我喜欢自己动脑筋思考去解决。

(7)我很少预习也照样听课。

(8)假期里我也是每天学习,从不赶作业。

(9)不感兴趣的课程,我就不愿花很大的精力去学。

(10)我喜欢和别人讨论学习中的问题。

(11)我听课时从不走神,总是尽量领会老师讲的内容和讲课的意图。

(12)学习成绩好不好,我不在乎。

(13)我在考试前“临阵磨枪”,效果挺好的。

(14)即使是我特别想看的电视节目,在没做完功课前也不看。

(15)教师留的选做题太难了,我一般都不做。

(16)就是想多学一点知识,考试不考试无关紧要。

(17)我在学习有忽冷忽热的毛病。

(18)我喜欢习题的多种解法。

(19)上课没听明白的问题,我也不愿意问老师和同学。

(20)我不埋怨教师讲得好不好,主要靠自己努力。

(21)我喜欢解答能从教材中找到答案的问题。

(22)偶尔一次考不好,我不气馁,总会赶上去的。

(23)我在学习时,有点噪音就学不下去了。

(24)不管教师布置不布置作业,我都有自己的学习内容。

(25)现在学习的东西,将来用不上,不是白学了吗?

(26)平时有个小病小灾的,我从不耽误学习。

(27)每次发下试卷,只要听明白老师的试卷分析就不再改正自己试卷中的错误

(28)当天的功课当天完成,我从不拖拉。

(29)我不喜欢看课外参考书。

(30)有问题时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

(31)每天课后写完作业,我就觉得心里踏实了。

(32)每次考试后,分析自己的试卷,找到知识中的缺陷。

将你选择的结果计算一下:

凡偶数序号的内容,你选择“是”,请记1分,选择“否”则记0分;凡奇数序号的题目,你选择“否”,请记上1分,选择“是”则记0分。将分数相加,按以下标准来评价自己的学习动机强弱:25~30分的,学习动机很强;16~24分的,学习动机一般;15分以下,学习动机很弱。

二、学习动机不当的表现

1.学习动机过强

弦绷得过紧有断裂的危险,动机过强有导致心理崩溃的可能。这也好比一个人在一股强大力量的推动下,不停地快速奔跑,最终会气喘吁吁,疲惫不堪,心力交瘁。学习动机过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过度好胜

学习动机过强的学生在学习上争强好胜,经常想成为学校、班级的第一名,经常想得到老师、家长或亲朋好友的表扬,非常害怕失败,十分看重分数、看重名次、看重结果。

(2)过度勤奋

学习动机过强的学生往往坚信“只要勤奋就会成功”,于是就“五更起床三更眠,埋头苦读不等闲”,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学习上。他们认为时间若不花在学习上就是一种浪费,常常不给自己安排娱乐、休息及劳动的时间。(www.xing528.com)

(3)过度自责

学习动机过强的学生追求学习上的成功和完善,对自己要求严格,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不允许自己浪费时间,不允许自己失败。他们往往不满意自己的现状,总觉得自己应该做得更好,即使成功也不能给他们带来多少喜悦。一旦没有达到自己制定的目标,就更容易责备自己。

(4)过度焦虑

动机过强的学生经常产生学习焦虑和考试焦虑,往往感到紧张不安,心理上比较脆弱,情绪上难以松弛,严重的有惶惶不可终日之感。经常过度焦虑容易产生头痛、头昏、耳鸣、胃肠不好、失眠多梦等问题,引发记忆力减退、思维迟钝、精力不集中等症状,从而降低学习效率。

2.学习动机不足

学习动机不足和学习动机过强一样,也会削弱和降低学习效率。其主要表现为:

(1)厌学习

学习动机不足的学生,在学习上无精打采,拖拉散漫,丧失对学习的兴趣,不愿上课,不愿动脑筋,不愿做作业,对学习冷漠、畏缩、感到无聊和厌倦。对他们而言,学习成了枯燥乏味的代名词,确实是“学海无涯苦作舟”。

(2)易分心

学习动机不足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专心听讲,不能集中思考,兴趣转移快,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干扰,学习肤浅,作业马虎,满足于一知半解,对学习采取应付态度,对学习以外的事反而兴致勃勃,如看录像、经商等,不惜花费时间,常常喧宾夺主,乐不思蜀。

(3)缺方法

学习动机不足的学生把学习看成是奉命的、被迫的苦差事,不愿积极寻求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满足于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因而难以适应紧张、繁忙的学习活动。

(4)随大流

学习动机不足的学生,在学习上没有明确的目标,学习行为往往表现出从众性与依附性,独立性差,随大流,缺少主动性和创造性。

5、低焦虑

学习动机不足的学生,缺少必要的压力,缺乏自尊心、自信心,学习不好不觉得丢面子,考试成绩不及格也不在乎。没有紧迫感,如同紧张而有节奏的学习生活的局外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

三、学习动机不当的原因

学习动机不当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大体上可以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方面来考察。

1.客观因素

(1)社会原因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社会上追求学历之风愈演愈烈,再加上某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像“学而优则仕”、挤过高考这根独木桥就好像鲤鱼跳过了龙门等等,处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中小学生难免要自加压力。十年寒窗苦读,只为金榜题名,这是造成学习动机过强的社会诱因。最让人担忧的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社会上出现的脑体倒挂、知识贬值等现象,拜金主义又死灰复燃,“读书无用论”再次席卷校园。不少中小学生在功利主义的驱使下,缺乏学习动机,丧失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中小学生弃学经商、弃学务农、弃学做工的现象屡见不鲜。资料表明,我国目前有近500万学龄儿童辍学和失学。

(2)学校原因

①学校教育指导思想出现偏差

学生的身心健康直接受学校教育指导思想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内,在高考指挥棒的驱使下,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屡禁不止。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基础教育成了应试教育。只抓智育,忽视德、体、美、劳;只注重语、数、外等高考必考科目,忽视生物、地理等所谓的“副科”;只注重少数尖子学生,而对大多数学生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有些学校还推出了“按成绩排队、按名次排座位”、“班级前十名,班级后十名”等所谓的激励手段。在这种学校氛围里,大多数学生背着沉重的分数包袱,没有娱乐,没有自由,失去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学习动机不足。而少数尖子学生和上进心较强的学生,为了取得一个好成绩、好名次,赢得老师的赞扬和奖励,往往会过度勤奋,过于看重分数,情绪紧张,过度焦虑,导致学习动机过强。

②办学条件落后,教学质量偏低

在边远农村和部分经济落后地区,由于经济原因,有些学校缺乏起码的办学设施,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奇缺,教师素质偏低,民办教师与学历不合格教师还占很大比重。落后的办学条件导致学校教育质量偏低,学生升学希望渺茫。而在我国目前仍存在着城乡差别、就业制度无重大改变的情况下,学生学习的基本动因仍是升学。所以说,办学条件落后、教学质量偏低也是造成学生学习动机不足、产生厌学情绪的直接原因。

③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不当

有些教师不能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而是一味地满堂灌,单调呆板地照本宣科,师生缺少必要的情感交流,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无法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课堂气氛压抑;还有些教师,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下,大搞题海战术,频频模拟考试,学生成了应付考试的“机器”,学习成了枯燥无味的负担。学习兴趣丧失、动机不足、厌学情绪随之而生。

另外,教学内容的深浅不当,也会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当。因为过浅的内容学生一看就会、一学就懂,学起来感到没意思;过深的内容和原有的知识不能衔接,会使学生失去信心。所以过浅或过深的教学内容,都不能适应学生的求知需要,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长久下去,必然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动机不足。

(3)家庭原因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学习动机有直接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家庭教育状况十分令人担忧,尤其是独生子女问题。据统计,全国家庭中有近6000万对父母坦言自己是失败的父母,并为孩子的家庭教育忧虑。有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卷入了“以成绩论英雄”的漩涡,鼓励孩子不择手段地竞争好成绩,这势必造成学生的学习动机过强;有些家长的期望过高,管教过严,则会适得其反,使子女产生逆反心理,反而降低了学习效率;有些家长急功近利,什么专业挣钱多、好找工作就让子女学什么专业,而不考虑子女的学习兴趣;还有些家长进取心不强,根本不重视子女的学习,这都将削弱子女的学习动机。

2.主观因素

(1)目标不恰当

明确、恰当的目标可以激励人勇往直前。大凡学习动机不足的学生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不思进取,蹉跎时光,对学习持无所谓的应付态度。但是过高的目标往往导致学生对自己要求过严、过于苛刻,出现学习动机过强。有的学生给自己下这样的标准:“决策要有政治家的远见,工作要有军事家的胆识,管理要有企业家的干练,社交要有外交家的风度,才识要有科学家的渊博,生活要有艺术家的浪漫。”这种目标是模糊的、不切实际的,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幻想的成分。对这种目标,学生要么会感到高不可攀,难以实现,从而缺乏学习动机;要么会对自己从严要求,求全责备,导致学习动机过强。

(2)观念不正确

有些学生对学习目的和意义认识不清,受“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拎剃头刀的”、“教授教授,越教越瘦”等不良社会观念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就容易丧失学习动机。有些学生把“上大学”看做惟一出路,则必然引起过于关注学习成绩,导致学习动机过强。

(3)归因不合理

学习动机过强的学生常常把学习成绩的好坏归因于自身的努力与能力,以致出现过度勤奋、过度自责和过度焦虑;学习动机不足的学生则容易把学习成绩的好坏归因为自己的运气和课程的难度,产生随大流、混日子的心态。

(4)兴趣不适度

学生如果对某些课程不感兴趣,或兴趣比较低,在学习时就容易感到厌倦,从而减弱学习动机;学生如果对某些课程非常感兴趣,就会在这方面花费较多的精力,因而就格外渴望在这一方面取得成就,导致学习动机过强。

(5)学习成绩的强化

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其学习动机有着直接的影响。受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许多教师过分关注少数尖子学生,不惜牺牲休息时间为这些学生“开小灶”,而对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却不管不问、放任自流,不仅不帮助这些学生分析原因,查漏补缺,使之跟上学习进度,有时反而还采取训斥、体罚、罚款、告状等简单粗暴的做法。这样不仅使成绩较差的学生受不到教育,反而会挫伤他们的学习兴趣,加重他们对老师的反感和对学习的厌倦,导致学习动机减弱以至消退。那些少数尖子学生,由于经常得到老师的格外照顾,就会无形中感到巨大的压力,担心辜负教师的愿望,更担心在教师面前“失宠”,再加上那些学业成绩不良学生的反面榜样,他们往往非常害怕失败,过分看重学习成绩,导致学习动机过强。

四、学习动机辅导

学习动机受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要端正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协调一致、相互配合。首先,要形成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大环境,改善知识分子的生活待遇,扭转当前收入的脑体倒挂、分配不公的局面,端正人们对教育和知识的认识,消除“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其次,家长要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学习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以正确、良好的心态来教育孩子,努力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向上、有利于孩子成人、成才的家庭教育环境。再次,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方向,消除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把中小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下解放出来。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提高自身的素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认真钻研教材,并以满腔热情关爱每一个学生。

以上从客观方面分析了端正学生学习动机应注意解决的问题,属于端正学生学习动机的外因。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因此,要端正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要对学生主体进行教育辅导。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要求学生:

1.明确学习目的

中小学生应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关注社会发展,了解国情、民情,了解自己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当他们了解了自己学习的价值,认识到自己的学习与社会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时,学习就有了使命感、责任感,学习动机就会更加增强。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实现自己理想、展现自我价值的根本途径,学习对自身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2.设置适宜的目标

对中小学生来说,确立适宜的人生目标是非常重要的。虽然说“志当存高远”,没有伟大的目标就没有伟大的行动,但在设置目标时也应该考虑一下:这个目标现实吗?它符合自己的实际条件吗?目标越明确、具体,可行性就越大,就越能激励学生通过努力去实现它。学习动机过强者往往无视自身条件和现实状况,设置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让自己穷尽一生都难以实现;而学习动机不足者在学习目标上则是模糊的、不稳定的。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设置适当的目标。

3.培养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只有对科学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才会心向神往,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培养和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其次要适当运用新异刺激,比如展示新颖而有吸引力的直观教具,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等,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最后要能够调节教学气氛,努力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愉快的情绪和饱满的热情。

4.形成正确归因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把自己学习成绩的好坏归于何种因素,对其学习动机有重要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学习动机不当的中小学生就是由于在学习上遭到失败或挫折后,进行了不正确的归因造成的。有些学生把学习成绩不好,完全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于是就加班加点地拼命学习;若成绩还是没有提高,就再加倍努力……长期下去,形成恶性循环,造成学习动机过强。还有些学生每次失败,都归因于自己能力不够、智力不足,于是产生自卑感、不胜任感;或者是归因于内容太难、教师水平太低等,于是产生无助感和茫然感,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学习信心和动机。正确的归因模式为: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努力,这样可以体验到成功感和胜任感,增强学习信心和兴趣;把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如运气不好、努力不够等,就会愈挫愈坚,保持旺盛的进取心。中小学生应该树立这样一种信念:“只有努力才有可能成功,不努力注定要失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