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启心锁:中小学生心理辅导效果

开启心锁:中小学生心理辅导效果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小学生应该加强意志的锻炼,为自己的成功人生奠定基础。中小学生的意志处于由不成熟向成熟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如果中小学生经常表现出盲目、草率、优柔寡断等不良的意志品质和突出的低劣、异常行为时,这就表明其出现了意志障碍。

开启心锁:中小学生心理辅导效果

一、意志概述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前进的道路上困难、挫折和障碍是难免存在的。面对困难,意志薄弱的人怨天尤人,垂头丧气,一事无成;而意志坚强的人则克服困难,不断前进,成为令人佩服的成功者。中小学生应该加强意志的锻炼,为自己的成功人生奠定基础。

1.意志的含义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既定目标的一种心理过程。意志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人们正是因为有了意志,才能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才能锲而不舍、孜孜不倦地奋斗,才能不断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人的意志总是体现在人的行为活动中,离开了人的行为活动就无所谓意志。所以,意志与意志行动密不可分。二者的区别表现在:意志行动是外显的肌肉动作,显而易见;意志却是心理过程,隐而难见。意志是支配调节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这种调节有两个方面:一是发动行为去达到预定目的;二是抑制那些违背愿望、与目的相反的行动。意志这两方面的支配调节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是对立统一的。

意志与认识、情感关系密切,相互作用。认识是意志的前提和基础,离开了认识,意志就无从产生。只有认识到了目标的重要性,才能下定决心,克服困难以达到目标;情感对意志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推动和支配人行动的情绪情感是意志的动力,而阻碍或削弱人行动的情绪情感则会成为意志的阻力。反过来,意志对认识和情感也有重要的反作用。意志可以支配和调节认识过程以提高认识的目的性、计划性;意志对情绪情感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可以战胜、抑制不利于学习和工作的消极情绪情感。

2.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在意志行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意志特质。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自觉性

意志的自觉性就是指人对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有深刻而明确的认识,并以此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目的并达到既定目标的品质。它使人自觉地、独立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使它服从于一定的目的任务,而不是靠外力来监督。

(2)果断性

意志的果断性是一个人为实现自己的目的,根据面临的实际情况,能够迅速而又合理地采取行动的品质。一个具有果断性的人,在情况允许时,总是进行周密的思考,直到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充分的把握,才做出决定,决不急躁、冒险和草率行事。情况紧迫时,则会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准确迅速地做出最合理的决定,当机立断,采取行动。

(3)自制性

意志的自制性是一个人在行动过程中,能够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并调整心理状态和行动以达到预定目的的品质。意志的自制性以自觉性为基础。具有自制力的人,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努力克服自己在行动中所存在的问题,坚决地执行自己所做出的决定。遇到紧急情况能保持清醒的头脑,鼓足勇气,克服困难,争取胜利;获得成功之后,则能更加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善于约束自己的言行,对自己的言行高度负责;正确地看待个人得失,以宽容、友好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组织纪律性特别强,情绪稳定,注意力集中。

(4)持久性

意志的持久性是指人们为了实现预期目标而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地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的品质。意志的持久性与一个人对行动目的和意义的认识有密切的关系。意义和目的越明确,其所具有的价值就越大,持久性就越强。一个意志持久的人善于在意志行动中抵抗和排除各种主客观诱因的干扰,善于坚定地从事已经开始的行动,具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毅力,遇到挫折不灰心丧气,坚韧不拔,百折不挠。

3.中小学生意志的特点

人的意志水平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教育环境的影响下,随着人的身心发育成熟而不断发展的。中小学生的意志处于由不成熟向成熟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1)自觉性品质逐渐增强,但仍不稳定

人在孩提时代的行动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随着中小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认识的提高,他们能够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开始独立地、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初、高中学生的意志自觉性品质比起小学生已有很大的提高,他们常常表现出独立、能干、勇敢,而不依赖于家长、老师,不易受暗示,已经能够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联系起来,制定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但是他们毕竟尚未成熟,其自觉性还不稳定,有时会把冒险、顽皮、顶撞老师、破坏纪律认为是勇敢。

(2)果断性品质不断发展,但易草率行事

随着知识能力的丰富和提高,随着社会经验和阅历的积累和增加,高年级学生的辨别能力、判断能力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对各种紧急情况能够快速地、准确地做出反应,及时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但是,中小学生的认识尚不全面,难以对复杂的情况进行较为宏观的、全面的把握,容易只注重表面现象,忽略整体情况,草率行事,导致判断失去正确性。

(3)自制性品质日益提高,但自控能力略弱

高年级学生的自控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有所发展,但是因为他们正处于青春期,身体的骤然变化,引起身心发展上的各种不平衡,所以他们的自制力仍然较差。他们难以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多任性、懦弱,对自己的行为举止难以控制,表现为好动、上课时手足不得安宁等,不能以大局为重,做事易半途而废。

(4)持久性品质有所进步,但情绪性尚存

中小学生易变、强烈的情绪对他们意志的持久性产生了很大影响。虽然他们大多数人逐渐认识到所确定目标的意义,能够对目的性行为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在困难面前并不立刻退缩,而是努力解决问题,但是也有不少人在遇到挫折时,容易对目标失去信心,产生畏难情绪,犹豫不决。

总的说来,中小学生的意志特点表现为不完善、不稳定和不平衡性,在挫折和失败面前容易激动、动摇,产生畏难和悲观情绪,有待于进一步锻炼和提高。

二、中小学生不良意志的表现及成因

1.中小学生不良意志的表现

不良意志是相对于健全意志而言的,其衡量的主要依据是一个人的意志品质。中小学生的不良意志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意志薄弱和意志障碍。一般来说,意志薄弱不算意志异常,经过修正可以坚强起来。但是如果中小学生经常表现出盲目、草率、优柔寡断等不良的意志品质和突出的低劣、异常行为时,这就表明其出现了意志障碍。

(1)意志薄弱的特征

①易受暗示性和顽固执拗

易受暗示性和顽固执拗都是缺乏意志自觉性的表现。易受暗示性是指不加分析和批评地接受影响,轻率地改变行动方向。顽固执拗的学生不能客观地分析外界情况,不能正确地估计自己,执迷不悟,一意孤行,甚至明知行不通,也要坚持己见,拒绝老师、同学的任何帮助和劝告,不善于吸取经验教训。

②优柔寡断和冒失

优柔寡断是指个体在需要做出决定时,犹豫不决,顾虑重重,“前怕狼,后怕虎”,患得患失;在做出决定之后,又迟迟不采取行动,“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不敢承担选择的责任。冒失是一种轻率的表现,是指个体对任何事情都不能深思熟虑,只凭一时的冲动匆忙做出决定,有时不计后果。优柔寡断和冒失都是缺乏意志果断性的表现。

③任性和怯懦

任性和怯懦都是缺乏意志自制性的表现。任性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行动不加约束,随心所欲。怯懦是指个体在遇到困难时畏缩不前,情况变化时惊慌失措,主要表现为不敢表明自己的态度,不敢承担责任,不敢冒风险,不敢与坏人坏事作斗争,回避矛盾,逃避困难。怯懦的中小学生由于不敢面对挑战和竞争,因而失去了许多成功的机会,就等于不战而败,这也是一种不良的个性倾向,如不引起高度重视,将不能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

④惰性

惰性是缺乏意志持久性的表现。惰性像腐蚀剂,它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长辈的娇惯,在中小学生中已经日益蔓延。处于惰性状态中的中小学生,常常无法将精力集中到学业中去,百无聊赖地整天坐在电视机前或大白天蒙头大睡,做事磨磨蹭蹭,效率极低,上课踏点进教室或经常迟到,虽下决心改正,但是总是缺乏约束自己的毅力,无法自拔。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差,行为极易受到干扰和动摇。这种干扰有来自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有来自学生内部情绪状态的影响。他们在家长或老师的提醒和督促下,会恍然大悟,积极为实现目标而行动。但是一段时间后,他们容易再次放松。由于他们的行动易受干扰而不能较好地自制,因而易知难而退,半途而废。

(2)常见的意志障碍

①意志丧失

意志丧失也叫意志缺乏。中小学生意志亢进的主要表现为: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对任何活动缺乏明显的动机,对事物的发展变化缺乏情绪反应,失去理想和奋斗目标;行为无目的,盲目性大,没有任何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不关心学习、工作和自己的生活;缺乏应有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只有在家长和老师的不断督促下,才能被动地做出一些事情,不思进取,自认为看破红尘,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个人生活方面表现为极端懒散,不注意卫生,不洗澡,不理发,行为孤僻、退缩,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

②意志亢进

意志亢进也称为意志增强,是和意志丧失相反的一种不良意志。中小学生意志亢进的主要表现为:对周围所有事物都感兴趣,或一般意志活动增强,或集中一切力量做正常人认为无价值和无意义的事。由于意志亢进的学生对一切事物都感兴趣,所以什么都参与、干涉,不肯保持片刻的安宁,运动亢进,坐卧不安,终日忙碌不休,但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常常引起他们活动目的和指向性的改变,因而他们总是有始无终,虎头蛇尾,一事无成。

③强迫行为

强迫行为是指在某种心理活动的影响下,个体不由自主地重复出现一些不合理、不必要的行为和想法,但本人却无法摆脱,也不能控制。强迫行为主要表现为由某事物引起紧张不安的联想,如看到刀子就联想到杀人、看到人走在桥上就会想到被人推下水去;反复地对一些物体如柱子、电线杆、台阶等进行无意义的点数;反复检查明知已经做过的事如离家后反复回来检查房门是否上锁等等。自己明明知道这些行为和想法毫无意义,但却无法控制自己,因此感到万分苦恼。

④固执行为

固执行为是指当主、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时,个体却坚持错误的行为目标,不对计划进行修订,一意孤行,固执己见,执迷不悟。固执的中小学生看问题的方法片面,异想天开,目标的确立脱离实际,最终总是以失败而告终,甚至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仅自我毁灭,而且会给社会和他人带来危害。

2.中小学生不良意志的成因

中小学生不良意志的产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归结起来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

(1)客观因素

①自然条件恶劣

这一方面是指自然环境中一些非人力所能抗拒的、不利于人的意志活动实施的恶劣条件如天旱地涝、风暴地震等都会改变中小学生的意志水平。另一方面是指个人生理条件的缺陷对个人的意志水平也会有削弱作用,如先天性残疾的学生容易自暴自弃,丧失意志或固执己见,一意孤行。

②物质条件匮乏

物质条件的严重缺乏也会给中小学生的意志活动带来负面影响。在意志活动中,不少学生往往因为缺乏必要的物质条件而半途而废、知难而退;但是也有的学生越是条件艰苦就越能激发其意志的坚韧性,不断克服困难,最终实现目标。

③外界期望过高

如果中小学生的父母、老师对其寄予过高的期望,而不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这样就会降低学生的意志水平。学生对于过高的目标,会认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达到,还不如干脆放弃。这种目标不但没有激励作用,反而会导致学生的目标与行动相脱离。

④不良诱因的干扰

不良诱因的干扰有两种:直接干扰和间接干扰。直接干扰是指个体在意志行动的执行过程中,受到外界的诱惑而放弃努力。例如,某学生正在学习,有人请他去做游戏,他如不能抵制住诱惑,就会导致其意志行动的失败。而间接干扰是指社会某种不良风俗习惯和家教观念等对学生所确立的目标进行否定和反对,从而导致学生对奋斗目标无所适从,降低意志水平,产生不良意志。如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流行使不少学生误认为“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须刀的,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从而放弃学业,投入商海。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女学生也容易思想动摇。

(2)主观因素(www.xing528.com)

①缺乏奋斗目标

如果一个人缺乏奋斗目标,行动就会盲目。我国传统的人生观教育和理想主义教育,随着时代的变迁已显得内容空泛,流于形式,很难再吸引中小学生。那种口号式的豪言壮语对当代中小学生已难以真正起到激励作用。有相当多的中小学生难以真正理解人生的意义,他们缺乏理想和奋斗目标,行动没有动力,不愿意为自己的目标付出努力,一遇到困难便首先想到逃避和退缩。

②缺乏知识经验

知识经验缺乏的中小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不能找出较好的排除障碍的方法和途径,往往束手无策,知难而退。他们在困难面前易手忙脚乱,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进而影响意志行动的过程,导致不良意志的形成。

③不良的个性特征

不良的个性特征也是不良意志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胆怯软弱的性格特征易使中小学生缺乏勇气和信心,不敢冒风险,不敢承担责任,易回避矛盾,逃避困难;优柔寡断的学生患得患失,不能果断地采取正确的行动;具有惰性的儿童则百无聊赖,做事拖泥带水,意志匮乏。

④不良的情绪反应

中小学生的情绪具有易激惹、易冲动的特点,感情敏锐,做事不考虑方式方法,甚至不顾后果,这种冲动的情绪会使他们缺乏自制力,意志不坚定,容易导致代价惨重的不良结果。

此外,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和娇惯、人际关系的不协调等因素也会阻碍青少年儿童的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

三、中小学生意志的诊断与辅导

良好的意志品质对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具有良好意志品质的人,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使自己不断地克服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干扰,最终实现目标,成为有用之才;相反,没有良好意志的青少年,就容易在行动过程中停滞不前,半途而废,甚至误入歧途,成为害群之马。中小学生正处于学知识、长身体、练本领的重要时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良好的意志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教育与实践锻炼的结果。因此,加强对中小学生意志的诊断与辅导,培养其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使其身心健康发展,胜任社会所赋予重任的需要。

1.中小学生意志的诊断

在学校教育条件下,判断中小学生的意志特点,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来得出结论。

(1)通过日常生活来了解

①是不是按时起床,是否经常睡懒觉;

②在日常事务中,是否经常缺乏主见,要别人帮助拿主意;

③是否经常凭兴趣做事,不感兴趣的事从来打不起精神;

④能否长时间做一件重要但枯燥的事;

⑤当天夜里想好急着要做的事,到了第二天是不是变得无所谓了。

(2)通过学习生活来了解

①对复杂难做的作业,是不是能够坚持到底、独立完成;

②对学习成绩是不是很看重,是不是常常为不好的成绩难过好几天;

③对自己目前学习状况的评价如何,是满足现状还是很不满足;

④是否理解当前学习和将来志愿之间存在着相应的关系。

(3)通过课外活动来了解

长跑时是不是坚持到底;

②是不是照常参加自己不感兴趣的活动并认真对待;

③在学习和娱乐发生冲突时,处理方式如何;

④学生理解活动意义的深刻性如何。

(4)通过交往活动来了解

①能否和同学宽容相处,在小事情上能否做到谦和礼让;

②在和别人争论时,是以理服人还是以势压人;

③与同学闹了矛盾,是责怪自己还是怨恨别人;

④与生人交往,是落落大方还是胆小怕羞;

⑤人缘如何。

2.中小学生意志辅导

(1)提高认识,确立目标

中小学生不良意志的产生,很大程度上与其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不高有关。中小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认识和判断力不高,经常会混淆正确和错误的界限,导致行为不当。如他们把行为的自觉性同盲从性、果断性与轻率、坚韧性与固执己见等混为一谈,把错误的东西当成正确的东西,并以此作为自己行动的依据。因此,教师要注重提高中小学生的认识水平,增强他们对事物的鉴别能力。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远大理想,这是对其进行意志辅导的重要途径。只有具备了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才能产生巨大的动力,才能具有高度的行动自觉性,才能克服重重困难,向目标奋进。但是教师在帮助学生确立目标时也不可好高骛远,脱离实际,而要结合中小学生的基础、能力及主客观条件,制定适当的目标,使之既不能因过高而难以达到,也不因过低而埋没个人才干。在确立目标时,还可将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围绕着总体的长远目标制定具体的、明确的、切实可行的近期目标,从而一步步地向长远目标迈进。

(2)加强实践,培养能力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经过艰苦的磨炼,在克服困难与挫折的过程中形成的。纸上谈兵、一帆风顺不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只有艰难困苦才能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因此,学校和老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些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走出家门、校门,投身于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不断认识社会,增长才干,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和克服困难、排除障碍的能力,积累和丰富克服困难的经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磨炼其意志。

中小学生锻炼意志的途径很多,如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在干扰和困境中坚持学习、担任社会工作、参加公益劳动等。但是,在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时,要克服两种错误倾向:一要避免实践活动微不足道,平淡无奇,使学生兴趣不浓甚至不愉快;二要避免实践活动超出实际可能,欲速则不达,而要循序渐进,从小事做起,逐渐磨炼学生的意志。

(3)丰富情感,激励行动

中小学生的意志行动直接受情绪情感的影响,情绪情感是其意志活动的力量源泉。不同的情绪情感会对他们的意志产生不同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推动和支持作用,也有阻挠和妨碍作用。如果对所确定的目标具有积极、健康的深厚感情,就可以激励他们去克服困难以实现目标;相反,消极的情绪情感则会动摇他们对正确目标的选择与确定,腐蚀他们的意志,阻挠他们的行动,使其萎靡不振,丧失斗志,裹足不前。中小学生的情绪情感具有易冲动性,他们时而欢乐、激昂、兴趣高涨,时而颓丧、苦闷、兴趣低落,因此应该注意加强其健康、积极情绪情感的培养,抑制不良情绪情感,增强其信心,坚定其意志。

(4)榜样示范,督促锻炼

一些伟大人物、英雄模范及先进典型形象、生动、具体,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和感人的精神力量,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激励学生的意志。教师应该经常向中小学生推荐和介绍一些英雄人物,指导学生读他们的传记,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使学生从中汲取力量,以他们作为自己的行动楷模,自觉锻炼自己的意志。

(5)加强修养,改造个性

中小学生的意志品质与其个性关系密切。一般来说,意志薄弱的中小学生往往在个性上属于弱型,性格上表现出软弱、胆小、害羞等。因此教师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给予指导和帮助。例如对于粘液质的学生应该加强果断性和灵活性的锻炼;对于胆汁质的学生应该加强他们的自制力,同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忍耐、沉着、克制的心理品质,改造鲁莽和冒失的个性特征。

(6)教给学生进行意志自我训练的方法

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养成,其重要途径是自我训练和自我培养,意志品质的形成过程也是中小学生不断自我教育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教给他们一些自我训练的方法。

①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培养意志要靠千百件小事的锻炼。不要对小事不屑一顾,恰恰是小事反映出一个人的意志。在小事上磨炼自己才可能在重大事情上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因此,中小学生要善于利用身边的小事如遵守课堂纪律、按照规定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不随地吐痰等来培养自己的意志,要坚持克服在小事中所表现出来的弱点和缺点,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持之以恒,才能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②设置并克服难易适度的困难

难度过小,过于容易,激不起克服困难的积极性,不能起到培养意志的作用;但是难度过大,力不能及,则打击自信心,同样不能锻炼意志。因此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置难易适度的困难,用实际行动克服它,或是自觉地完成一些有一定难度但又力所能及的任务如徒步郊游、义务劳动,甚至写一篇文稿等,以达到锻炼意志的目的。

③长期坚持某种特定的活动

长期地坚持某种活动,数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这就是对自己意志和恒心的一种磨炼。例如,每天读一小时书、每天练一小时书法、每天坚持体育锻炼等,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克服不良的意志品质,而且还可以使自己有意识地完成没有兴趣的、但有意义的活动,并迫使自己在各种活动中做出意志努力,使得意志力越来越强。

④借助集体活动提高意志力

在集体活动中,一些意志薄弱的同学可以在集体力量的感染和带动下得到锻炼,起到较好的效果。集体的力量可以使一个弱者变成一个强者。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长期坚持认真学习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意志。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锻炼时,要注意帮助学生制定合理可行的计划,态度坚决,坚持不懈地贯彻执行,培养其顽强的毅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