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环境中的利他惩罚研究目的和假设

网络环境中的利他惩罚研究目的和假设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研究将会研究被试的个性特点对利他惩罚程度的影响。之前有研究者认为,他是利他行为的重要因素。但是,也有研究者认为,特质移情的发生只是让个体意识到对方需要帮助,而并非是促使当事人帮助他人的决定因素。因此,本研究假设:特质移情可以显著预测利他惩罚行为。图6-1社会价值取向的调节作用

网络环境中的利他惩罚研究目的和假设

通过对研究一的结果的分析,研究者认为,在不公平环境中,人们会产生负性情绪,这也是人们进行利他惩罚,维护社会公平的一个前提条件。而不同的人对相同的不公平环境的感受和知觉也是不同的,这就涉及被试的个性特点和气质类型。本研究将会研究被试的个性特点对利他惩罚程度的影响。

前人的研究表明:特质移情(trait empathy)是影响利他行为的重要变量。特质移情是一种认知他人观点,并能够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能够促进亲社会行为的产生(Eisenberg,Fabes,& Spinrad,2006)。之前有研究者认为,他是利他行为的重要因素。特质移情作为移情重要的一方面,是一种较为稳定的人格倾向,这种倾向使个体对不同的情境以较为一致的方式作出反应(Vreeke & Vander mark,2003),并能显著地预测个体的助人行为。特质移情水平高的人,更倾向于宽恕他人,降低侵犯行为发生的概率(Schimel,Wohl &Williams,2006)。个体的内隐的助人倾向与特质移情有密切关系。程德华、杨志良等人(2009)认为高特质移情的个体具有内隐助人的倾向,而低特质移情的个体的内隐助人倾向并不明显。但是,也有研究者认为,特质移情的发生只是让个体意识到对方需要帮助,而并非是促使当事人帮助他人的决定因素(Kenrick et al.,2009)。

Singer(2006)指出,共情作为一种对他人情绪和精神状态的理解以及对他人行为进行推测的能力,是自我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一个重要中介变量(Davis,Kraus,& Ickes,1997)。在自身利益不受博弈双方分配方案影响的第三方惩罚实验中,被试作为第三方通过观察博弈中分配方案提出者和接受者的行为,会对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受害者产生共情,去谴责或惩罚不公平分配方案的提出者(Buckholtz et al.,2008;Charness et al.,2008)。这体现了共情这种人的情绪体验与大脑边缘系统的密切关联,作为一种利他主义倾向,是人类本性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特质移情是产生共情的重要因素。所以研究特质移情与利他惩罚之间的关系很有必要。因此,本研究假设:特质移情可以显著预测利他惩罚行为。

而在对利他惩罚的研究中,有研究者认为社会价值取向是促使人们采用取他惩罚行动的重要因素,在一项试验中,高社会价值取向的人比低社会价值取向的人激起了更多的愤怒情绪,在采用利他惩罚手段后,愤怒情绪有更明显的释放的趋势。所以本书假设,社会价值取向是特质移情影响利他惩罚的调节变量。(www.xing528.com)

在本研究中,自变量为特质移情,调节变量为社会价值取向,因变量为利他惩罚,见图6-1。

图6-1 社会价值取向的调节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