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材料来源与搜集方式简介

材料来源与搜集方式简介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③社会音乐生活是民族音乐学研究材料获取和研究材料确认的源泉和母体。摘录笔记,就是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将与课题相关并具有学术价值的材料摘抄下来,并注明出处,以备研究引用和提供核对原本。

材料来源与搜集方式简介

1.材料来源

民族音乐论文写作所用研究材料,一般来源于下述几个方面:

①经典著作众所周知,经典著作就是具有权威性的著作。这些著作的权威性,自然不是个别人或少数人“加封”或“自封”的,而是经过历史的和实践的检验,证明确实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重大学术价值而为广大读者和学术界普遍认同的。因此,经典著作不仅是人们需要认真阅读、学习的重要文献,而且也是民族音乐学论文写作所依据的一部分重要材料的来源。尽管不能机械地要求一篇学术论文“言必称经典”、“言必从经典”,但如果学术论文作者根本不读与课题研究内容相关的经典著作,不涉及经典著作中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材料,其学术“分量”必然有限。打一比方,研究中国历史,不参考阅读历代记录中国历史的经典著述《二十四史》,可以说是难以想象的;研究中外乐器分类法,不涉及外国学萨克斯的乐器学著述和中国《礼记》等文献的“八音”之说,也是难以想象的。因此,是否在学术著述中涉及经典著述材料,在学术界似乎已约定俗成地成为判断该学术著述基础材料是否扎实、研读资料是否充分的一条通行原则。

②一般著述、期刊文章、资料汇编、乐谱图录和音像储存由于经典著述总是要经过一定历史时期的验证才能被普遍确认,其数量总是有限的,因而学术论文写作所需大量的、具体的、现实的材料,还得依靠写作者从一般著述、期刊文章和各种资料汇编中获得。又由于民族音乐学学术论文另还有自身专业归属的特殊要求,如乐谱、乐器的分析和研究等,所以还需要有相当数量的乐谱、乐器图录、音乐生活照片和音像储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搜集他人著作、论文中的有关论述,可以启发自己的思路,校正自己的观点,吸取有用的方法;搜集已有并已证实是真实、准确的乐谱、乐器资料、音乐生活照片和音像资料,可以扩大学术论文的视野和内容涵盖面,为论文构建必要的音乐材料和音响谱例,有更为多样和广阔的选择余地,从而避免重复劳动、减轻调查负担,留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发现、发掘新的音乐事实和从事创造性劳动,使学术论文的新材料和新见解能得以更充分的显现。

社会音乐生活是民族音乐学研究材料获取和研究材料确认的源泉和母体。民族音乐学的学术论文选题,不能仅仅依靠上述第二手材料的搜集来确定,其写作也不能闭门造车地死死将个案分析锁定在第二手材料的基础之上,仅在“办公室内”去完成,还需要作者尽其所能地亲自进入与研究课题相关的社会音乐生活环境,去采集大量第一手材料作为论文写作的基本内容和论证的基本依据,去体察研究对象在社会现实音乐生活中的鲜活势态,验证其所掌握材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关于此方面的意义和作用,我们在本书第四章第一节中,已有较为详尽的讨论,故此不再重复。

2.搜集方式

为民族音乐学的论文写作搜集材料,需要根据作者的主观需要和客观条件,灵活机动、“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的方式去进行,概括起来,最常用、最具实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读书笔记 用笔记方式来搜集材料,在中国滥觞于汉魏,唐宋后渐盛,唐段安节的《琵琶录》,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吴自牧的《梦粱录》、沈括的《梦溪笔谈》、陆游的《老学庵笔记》等,都是包含有不少社会音乐内容和具体音乐描述的笔记文体著述。凡学问愈做愈深的专家、学者,总会与做笔记结下“不解之缘”。学问做深了,就愈感觉读书做笔记的重要和必不可少,笔记之风即由此而兴。梁启超在《治国学杂话》中曾有过感慨:“抄书或笔记……这种工作,笨是笨极了,苦是苦极了,但真正做学问的人,总离不了这条路。”一边读书一边做笔记,似乎已成为专家、学者学术上通古达今的一条必由之径。读书笔记有多种做法,从形式上说,常用的有摘录笔记、提纲笔记和心得笔记;从内容上说,常见的有史料笔记和考据笔记。

摘录笔记,就是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将与课题相关并具有学术价值的材料摘抄下来,并注明出处,以备研究引用和提供核对原本。凡文字资料,要注明书名、作者、版本、页码等;凡乐谱资料,除以上项目外,还需要注明唱奏者和记谱者。摘录笔记从内容上说,属于史料笔记,因为无论是史料还是现实材料,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实,这就叫“当代为志,后世为史”。摘录笔记摘抄的材料,一定要注意忠实原文原谱,不仅不能变文中一字、谱中一音,连标点符号、唱奏音乐符号也不能改动,这样所抄材料才具有科学使用价值。摘录笔记所纳材料,一旦内容构成系统,经过整理组合,即可显现出学术意义,成为学术论文写作的基础材料和独立成篇的资料辑著。古代的如宋代陆游的《老学庵笔记》,现代的如《全唐诗中的乐舞资料》(1958)和《全宋词中的乐舞资料》(1990)等,即属于此类性质的笔记实录。

提纲笔记,就是在阅读内容较为系统和艰深的某部著作或某篇文章时,经过理解、分析,用提纲形式简练地写出全书或全篇的中心内容、中心论点,显示出整体的结构框架,进而掌握该书或该文的基本内容、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论述逻辑,以作日后评述、研究和写作之参考。

心得笔记,就是读后感,即将读后产生的某些具有学术意义的心得体会,与原材料结合起来写成短文、札记或随笔,以备今后继续研究或汇编成册。如宋代学者沈括的《梦溪笔谈》就采用此类方式记写。此书中关于音乐的各篇随笔,除记录所见材料之外,另还有个人的考据、辨析。从内容上说,因记事与考据间杂,故属于考据笔记一类。

针对以上“笔记”范式,我曾在不同教学场合,安排音乐学专业和民族音乐学专业研究生完成过诸如《我读〈民族音乐概论〉》、《我看〈西藏一年〉》[14]之类的命题论文,要求研究生针对《民族音乐概论》这本曾在中国产生过重要影响的音乐理论著作和《西藏一年》这部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过较大影响的视频民族志作品,写出一些建立在提纲笔记基础之上的个人述评,同时我自己也提交了一份答卷[15],其目的就是希望能通过提纲笔记和心得笔记操作实践,来逐步提高专业学员评述前人学术著作的科研能力。

②网络搜索 通过网络搜索来获得研究材料并建立材料储存文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音乐学研究和论文写作者已经开始采用的一种科技手段。由于电脑器材已经在高等院校师生之中普及,几乎所有师生都会利用网络空间来进行论文写作、文本储存和阅读参考材料,因此使用网络空间进行论文写作所需研究材料的搜索并对搜索结果加以储存,便成为一种最为便捷和快速的常用材料获得途径。(www.xing528.com)

网络研究材料搜索的对象,可以按论文写作所需材料的形态结构和性质分为若干类,常见的可分为“原创材料”、“目录材料”、“词条材料”三类。

“原创材料”,也可称“材料之原”,是指与论文主题相关的各种原创性文献文本或音像制品。所有第一次出版、发表、印制、抄录的著作、论文和音像制品,都属于“原创材料”,原创材料是作者研究材料搜索的根本来源和基本依据。

“目录材料”,也可称“材料之目”,是指与论文主题相关的所有原创材料的分类目录、检索工具书和网络检索引擎等,是整理和管理“原创材料”的文献或制品成果,是论文写作者搜索相关研究原创材料的导引性工具文献和制品材料。

“词条材料”,也可称“材料之典”,是指在诸多“原创文献”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综合、归纳而形成的词典类工具书和网页,是论文写作者简便、集中、快捷地了解相关研究材料对象整体面貌的工具性和参考性材料。

网络材料搜索要做到准确和快速,首先注意的事项是要精准地使用本学术领域中普遍认同的关键词——名称和术语。如人名、书名、论文名、音乐词汇等。

所谓“精准”,就是关键词要精确无误,不能“大体差不多”、“马马虎虎”,更不能有错字。只有正确无误的名称或术语输入,网络才可能准确和快速地显示出你需要的资料内容。例如,我们上网搜索有关“板腔体”音乐形态的研究资料,如果将“板腔”与“板式”混同,认为是一种传统音乐术语,输入了“板式体”一词,那么网络提供的资料或线索就可能不是我们需要的具体内容,甚至会发现不了相关资料。当然,如果真的发生这一情况,还可以继续使用“相关搜索”功能,从网页提供的与“板式”术语相似的术语群(一般在下方)中,发现与之相似的由“板腔”术语组成的若干“关键词”,再进行点击,即可能搜索到相关资料和线索。

所谓“普遍认同”,就是关键词的通用性和代表性,它们应当是本研究领域和学术界普遍采用的、使用较多的术语和名词。不能是生僻和本研究领域少用的词汇,更不是生造的词语。笔者作过一次测试,在“百度搜索”网页首先点击“旋法”一词,结果出现大量与音乐无关的资料信息,如佛学领域的“旋法至虚”、武术领域的“象形术旋法”、医学领域的“侧牵扭旋法及药物治疗”等;然后再点击“旋律进行方法”一词,出现的就主要是音乐学内容的若干信息了。这说明“旋律进行方法”这一关键词,在音乐界已得到普遍认同,是通用的和具有代表性的用语;而将之简化成“旋法”一词之后,因为在音乐界还不十分普遍,在一般文本文献中还不通用和具有代表性,故而网络搜索的效果并不理想。

网络资料下载积累到一定数量之后,就需要按资料内容进行科学的梳理和整理,分层次建立若干便于打开和使用的网络文件夹,这样才能适应特定研究主题的需要,提高资料的使用效率。其层次主要可以分“书籍类”、“论文类”、“摘录类”三种,前两种是全文网上阅读并下载储存,所占网络空间较大,写作时若需要参考其中某些具体内容和文字,另还需要再做局部内容和文字的检索;后一种是全文网上阅读并选择其中需要的具体内容或段落下载储存,这些资料可在论文写作中按学术规范要求直接作为论证材料或引文使用。更细的分类方法和原则,则可参照本书第四章第五节“音乐资料储存理论及技巧”所述内容进行处理,此不再赘述。

③录音和摄像 民族音乐学的论文写作,不仅需要占有相当数量的文字材料,同时也需要占有相当数量的听觉材料和视觉材料,这是本学科不同于其他某些音乐学学科研究的特殊之处。听觉材料,也称“音响材料”,即各种音乐作品的唱奏录音;视觉材料,也称“图像材料”,即音乐活动、音乐表演和各种乐器的形象摄影数码录像,这些都是民族音乐学论文写作应当尽可能配制的材料类型。

听觉材料现在已通行使用录音磁带或CD光盘加以储存,其来源除实地调查由作者自行录音和再刻录为CD光盘之外,还可以通过收录电视及电台播音、音乐演唱演奏会录音和转录有关单位或他人音响材料的方式来获得。用录音磁带收集或刻录CD光盘储存音乐音响材料,需要注意音响类型的统一编排,以便于查阅和使用。其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按“民族或地区音乐类型”层次编排,一种是直接按音乐类型层次编排。但无论何种方式,都要尽可能地做到一盒磁带或一张CD光盘中的音响材料,应属于同一音乐类型而不要掺杂其他音乐类型。例如,此盒此张是“器乐”,彼盒彼张即“民歌”;此盒此张是“戏曲”,彼盒彼张是“曲艺”,否则使用起来极不方便。其次,每盒磁带或每张CD光盘,一定要编号并附设目录卡于盒内。目录卡填写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各项:音乐类型、曲名、唱奏形式、唱奏者姓名和年龄、录音时间和地点(转录者则注明来源)、曲目唱奏经历时间等,否则极易造成“张冠李戴”的混乱局面而使这些音响材料失去使用价值和研究价值。

视觉材料包括照相形成的照片材料和摄像形成的视频材料两种。照片材料现在通行采用照相和照片复制的方式来加以储存。照相材料收集方式,在本书第四章第五节中已有叙述,此不重复,至于照片复制现在则多采取复印机复印、照片翻拍和网络下载的方法来完成。无论是复印、翻拍还是网络下载,一律都要注明材料来源和照片显现的具体内容。视频材料主要是指数码录像和影视作品,本书在第六章“音乐志”一节中,已专列“视觉音乐志”一节论及基本形式和内容,故此也不再赘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