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慕课学习者同伴互助学习的研究成果

慕课学习者同伴互助学习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慕课的同伴互助学习有两种形式。二是针对某一门慕课的学习,为了互相督促、互相学习而组成的互助小组。首先,小组的成员基于对同一慕课主题的兴趣自发走到一起,通过互相认识、交流建立信任关系,之后可以分别进行自主学习。

慕课学习者同伴互助学习的研究成果

互联网应用于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教育形式,借助互联网资源和学习技术,学习者也能完成学习。基于网络的同伴互助学习以促进学习为目标,以网络在线资源为主要学习内容,以教师或助教在线指导为辅助,以同伴间的交流研讨为主要学习形式,帮助学习者实现学习目标,顺利完成学习。

基于慕课的同伴互助学习有两种形式。

一是以各种形式的慕课组、慕课社团或慕课学习者联盟为代表,由慕课爱好者自发组成的团队,负责普及慕课,定期进行线上或线下的慕课沙龙。

例如:浙江工业大学(简称浙工大)MOOC组是全国第一个高校慕课社团。2013年9月16日,浙工大中文系2011级学生陈杭杰,给当时的校长张立彬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在邮件中,他分析了慕课本土化的可能性,同时强烈建议学校尽快开设慕课课程,在在线教育的激烈竞争中赢得先机。事后,陈杭杰自己都没有想到,这封一时冲动寄出去的信,竟然直接催生了浙工大MOOC组的诞生。张立彬校长收到信后,在第二天的教务会议上向众人朗读了陈杭杰写的这封信,并把它称为“浙工大十几年来收到的最好的建议”。获得了校长的首肯后,浙工大MOOC组建立。短短两天时间,在校内召集了168名学生,以陈杭杰为首的浙工大慕课先行者们负责为大家普及慕课知识,平均每10天举办一次慕课沙龙,通过慕课的推广整合学校的学术资源,打造一个纯粹的学术交流、师生讨论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学者,学而时习之。他们还成立了浙工大慕课翻译组,和果壳网无边界字幕组合作,承担哈佛大学“中国”课程和杜克大学“天文学概论”课程的翻译工作。浙工大MOOC组的最终目的,是打造新一代的工大人——具有独立的自学能力、兼具国际化的视野。据统计,浙工大MOOC组几百余名社员,大部分都已经选过课,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获得了慕课证书。

二是针对某一门慕课的学习,为了互相督促、互相学习而组成的互助小组。首先,小组的成员基于对同一慕课主题的兴趣自发走到一起,通过互相认识、交流建立信任关系,之后可以分别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借助语音、在线视频或者文字,可以对存在的困惑、碰到的疑难问题进行探讨,也可以交流心得体会、收获,需要且方便的时候也可以开展线下活动,进行线下互动。(www.xing528.com)

例如:2015年12月,西北大学的6位同学一起选修了Coursera上由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开设的一门课“Learning How to Learn”(如何学习)。在学习这门课的4周时间内,除了线上群进行交流和课程内容讨论,他们还进行了3次线下交流,如图6.2所示。第一次线下交流,大家重点讨论了从神经学科学去了解大脑,从而用科学的方法使用大脑去学习和记忆,还讨论了课上课下的趣事,包括在课程论坛里认识的新朋友。第二次线下交流,大家重点讨论了拖延症和怎样达到从“感受知识”到“理解知识”,最终形成有效记忆的目的。第三次线下交流,有同学做了关于“Teaching Others How To Learn”的简报,大家列举了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还相互推荐了其他的学习资料和读物。从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来看,大家都觉得这是一门相当简单又有趣的课程。有几位同学是第一次在Coursera上上课,都表示自己之前从来没有想过原来可以如此轻松地完成一门慕课课程。看来慕课小组真的对大家的学习有益处,可以互相督促和分享,和“弃课狂魔”说拜拜!如果线下交流不方便,纯粹线上也是可行的。在果壳网MOOC学院社区,就有不少学习者自发组队学习。

图6.2 西北大学的慕课同伴互助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