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巷镇:历史悠久,与上海隔海相望,发展势头强劲

周巷镇:历史悠久,与上海隔海相望,发展势头强劲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周巷镇位于杭州湾南岸,南临杭甬高速公路、萧甬铁路,北与上海隔海相望。周巷镇历史悠久,在唐代尚系海涂,北濒大海,旷无人居。民国19年,周巷正式建制为镇,亦称“周行”。1992年5月撤扩并时,云城、精忠两乡并入周巷镇。2001年10月18日杭州湾镇与周巷镇合并成新的周巷镇。吴耕民,字润苍,出生于1896年3月17日,今周巷镇吴家路东溜场人。为纪念这位乡贤,在周巷镇设立了吴耕民纪念会馆。值得欣慰的是周巷的企业效益显著。

周巷镇:历史悠久,与上海隔海相望,发展势头强劲

周巷镇位于杭州湾南岸,南临杭甬高速公路、萧甬铁路,北与上海隔海相望。329国道横贯东西、距上海300公里,宁波港60公里,宁波栋社机场50公里。面积75.4平方公里,人口9.45万,下辖二塘、下吴家路、万安庄、万寿寺、大古塘、云城、双乐、城中、湖塘新、路桥、新潮、新缪路、镇东新、小安、三江口、天灯舍、长胜市、双潭、西三、劳家埭、周邵、建五、海江、登州街、路湾等25个行政村和东河、平王、花墙门、周西、海莫、蔡家6个居委会。

周巷镇历史悠久,在唐代尚系海涂,北濒大海,旷无人居。宋、元间由于大古塘筑成,周巷地段随之而成。时有河南汝南郡一伙周姓民众到此渔垦,定居塘南,始成村落,并形成海产市场,因周姓人最早居住,故名“周巷”。原属余姚县。清时为孝义乡之地。宣统三年(1911)属义三乡。民国19年(1930),周巷正式建制为镇,亦称“周行”。1954年划归慈溪县。1958年以后屡次撤并。1970年改名为周行镇。1981年正名为周巷。1992年5月撤扩并时,云城、精忠两乡并入周巷镇。2001年10月18日杭州湾镇与周巷镇合并成新的周巷镇。

周巷民众工商意识浓厚,商贸发展源远流长。原为姚北物资集散地。早在北宋,由于周姓居民捕鱼为生,渔收日丰,行销渐盛,形成水产品市场。明清交易频繁,贸易兴旺。清代道(光)咸(丰)年间,周巷开设岑浩生中药店和“大德堂”,销售药材。民国时期更是店铺林立、商贾云集,被人誉为“姚北第一镇”,当时有4家银行、5家钱庄。民国6年(1917)周巷已有棉花收购行,常年收购皮棉,运销外地加工。抗战时期有花纱布业70余家。恒利酱园和美丰酱园亦很著名,其瓶袋酱油获得当时农商部奖杯。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展出,并获金奖。周巷为此成为粮食、棉花、食盐的集散地,有“三白”(白米、白布、棉花)市场之称。有民谣说:“周巷大地方、七征提庄(旧衣店)三片当,单少浑堂(浴室)织机坊”,反映了民国期间周巷商贸业的兴盛。

恒康炒货

周巷人的经商传统,如今在继承中发展。农民购销员长年累月,四处奔波推销。今天的周巷,街道纵横交错,店铺鳞次栉比,商店大厦林立。其中中外合资的恒康食品有限公司,规模可观,供应炒货,有瓜子核桃松子、花生。目前,该公司已发展到30多个品种、100多个规格的系列炒货,形成了年产瓜子、核桃、青豆、花生等休闲食品2万余吨的生产规模。产品远销22个省、市、自治区的60多个专业批发市场。并出口俄罗斯、西欧及东南亚,年销售额超过亿元。2006年获“中国驰名商标”。

周巷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在这块热土上培育出一批历史名人和文化名人。从文化集萃《慈溪百人》中,可以查到一批有名的政治家、科学家、史学家。

清初有抗清义士熊汝霖,布衣学者劳史。在现当代周巷更是涌现出成就卓著的文化名人。著名园艺专家吴耕民、农学家卢守耕、作物生理学家吴光南、历史学家陈登原、有“浙东大儒”之美誉的学者范柳堂以及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严鹤龄,还有统计学家周逸江、神经生理学家陈宜张、电子专家蔡丹宇、石化工程专家张云川等,他们都是周巷人的骄傲,“景氏、吴氏儿科”和“孙氏眼科”亦并为“周巷医家三科”而闻名遐迩。

气象壮观的镇中心旁边,是洋溢着当地浓郁文化气息的“吴耕民纪念会馆”。这是浙江省委书记薜驹所题。两扇暗红色的大门上,安有两个铜质的铺首街环作为装饰,四周围墙,白壁乌瓦,嵌有花窗,墙脚青石,是典型的江南园林格调。(www.xing528.com)

吴耕民,字润苍,出生于1896年3月17日,今周巷镇吴家路东溜场人。7岁进私塾,15岁就读于绍兴府学堂。因鲁迅博物而产生学农的兴趣。后来他回忆说:“我之所以学农业园艺,是由于鲁迅教博物课时,使我对作物发生兴趣。”1917年,东渡日本继续深造,在日本兴津园艺试验场攻读研究生学习果树和蔬菜栽培。并将润苍改为耕民。1920年回国后,历任北平、浙江、广西、西北等地农学院校教授。他是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农业专科学校诸校园艺系及中国园艺学会、浙江园艺试验场的创建人。新中国建立后一直在浙江农业大学(今浙江大学)任教。

吴耕民成就非凡。他从事园艺事业20年,其科研成果润泽祖国农业园艺。在中国温带和亚热带果树栽培、品种分类以及中国蔬菜栽培方面有极深的造诣,对于果树修剪研究有丰硕成果。他编的园艺学术专著、科普文章总计1000余万字,其中《中国蔬菜栽培学》、《果树修剪学》、《果树园艺论》、《食用油料作物栽培》、《中国温带果树分类学》等,在园艺研究界有很大的影向。为纪念这位乡贤,在周巷镇设立了吴耕民纪念会馆。”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当我们得知陈登原先生是周巷人时,人们自然缅怀这位史学前辈。陈登原,原名登元,字伯瀛。1900年1月29日生于周卷镇。1915年入浙江第四师范求学。1922年考入南京东南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金陵大学、中山大学、宁波女校及浙江大学。1935年任教授。1950年后一直任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陈登原史学著作丰盛,主要有《中国田制丛考》、《中国文化史》(上册)、《中国田赋史》、《中国土地制度》、《古今典籍散考》等10余部,抗战期间,陈登原回家乡周巷、闭门谢客,著述史书,写作史学巨著《国史旧闻》,此书历时20年,七易其稿,共4册74卷,190万字,至1965年最后定稿。上起三皇五帝,下迄清末,对中国历史上许多政治、文化、经济制度进行阐述与考辨,提供不少鲜为人知的史料,在史学界产生很大影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周巷经济迅速腾飞。值得欣慰的是周巷的企业效益显著。据提供的文字资料介绍,2004年,周巷镇有各类企业357家,其中亿元企业12家,形成了小家电机械轴承、无纺化纤、文化用品、休闲食品五大支柱产业,涌现出“三A”、“奇迪“、“恒康”、“惠康”等知名品牌。

与工业发展同步,周卷镇的农业经济稳步增长。昔日的单一的粮、棉、油的种植格局逐步得到改变,农业的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经济作物大面积种植。小安的榨菜、雪里蕻,西缪路村和东缪路村的黄花梨给周巷人带来了好的经济效益。小安的榨菜以品种优良、种植面积大、产量多、防腐技术好著称。小安的雪里薪菜菜叶细密、菜质鲜嫩,品质特优,经加工后的雪里蕻咸菜远销国内外。周巷润昌蜜梨被评为“99中国国际博览会名牌产品”。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周巷镇的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了长足进步,先后获得宁波市科技强镇、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镇、省卫生城市等称号。

(乐承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