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清慈禧陵内发现完整女尸!揭秘迷雾中的惊人发现

大清慈禧陵内发现完整女尸!揭秘迷雾中的惊人发现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3年12月6日下午,慈禧陵地宫对外关闭了,清东陵保管所开始正式清理慈禧棺椁,其人员组成仍为清东陵文物保管所的领导和一些职工。于是,众人立即将棺盖又盖上,退出地宫,并关闭了慈禧地宫入口,派专人把守。大约一个月后,国家文物局派来了五名专家与东陵保管所组成一个“清理慈禧内棺小组”,决定对慈禧尸体进行防腐处理。“清理慈禧内棺小组”共有十几个人。

大清慈禧陵内发现完整女尸!揭秘迷雾中的惊人发现

1979年4月8日,慈禧陵地宫对外开放了,正如预期的一样,人们从四面八方蜂拥前来参观,清东陵历史研究和文物保护也再次提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旅游业和陵寝研究都赢得了空前的发展,清东陵再次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和激情。

然而,人们在参观慈禧陵地宫后,除了内心无限的感慨,还不免有一丝遗憾: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穿金戴银的女人慈禧墓吗?怎么就只有一口棺材啊?于是,各种谣传和绯闻慢慢地冒出来:慈禧墓被盗的时候,老妖婆嘴里含着的一颗大夜明珠被盗走了;老妖婆被奸尸了;藏在老妖婆阴门、肛门的珠宝也被盗走了;老妖婆的尸体也被喂了狗,地宫里现在就是一口空棺材……

原来,孙殿英盗慈禧地宫之后不久,住在天津溥仪派来了办理陵寝善后重殓尸体的人,在这些人的日记里面也明明记载着重殓慈禧尸体的全部过程,并最后封堵了慈禧陵地宫盗口。据传,这些人走了之后,当地一些人和土匪再次打开慈禧陵地宫,对地宫进行了多次洗劫,期待得到新的发现。直到1952年清东陵保管所成立之后,地宫盗口才被彻底堵上,在长达二十四年的时间里,人们可以自由出入慈禧陵地宫。而清理地宫的时候,为了抢时间抓紧开放,当时并没有清理慈禧内棺,所以慈禧地宫里面到底有没有慈禧尸体,还真的很难说。

既然清理地宫的工作人员都说不好慈禧尸体是否还存在,那么关于慈禧尸体的传闻便越传越神秘了,慢慢地,传说就形成了一个故事:

孙殿英带领匪兵们闯进了慈禧陵地宫,炸开了石门,揭开慈禧的棺盖,有士兵发现慈禧嘴里含有珠宝,当撬开慈禧的嘴巴时,他们眼巴巴地看到那颗大珠子咽到喉咙里去了,匪兵们急红了眼,硬是用手捏着慈禧的下巴,想把大珠子从喉咙里抠出来,可是尸体却把大珠咽到了肚里。匪兵们不甘心,为取出那颗宝珠,他们把慈禧的尸体连拖带拽,拉到院子里,将慈禧尸体大头冲下,倒悬在松树上,然后用大木板子拍打尸体,一连几十大板,那颗宝珠才由慈禧嘴里吐出来。搜刮完珠宝的尸体也没有用了,为了销毁证据,他们把尸体丢进荒山,喂了野狗。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匪兵们搜刮完慈禧尸体上的珍宝后认为没用了,将慈禧的尸体从山上扔到山坡下,一个当地打柴的人发现后,将慈禧尸体掩埋了。1979年,慈禧陵地宫打开后,发现没有尸体,这才在当地人的带领下,找到慈禧尸体,将其重新安葬进地宫。

种种奇谈怪说,不一而足。

1983年旅游高潮逐渐回落。这年入秋以后,旅游开始进入淡季,清东陵文物保管所又开始谋划下一步的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工作。

这时,有人提议:应该利用旅游淡季,清理慈禧内棺。如果发现尸体,就对慈禧的遗骨进行科学考证,利用现代技术再现其生前容貌。在隆恩殿内展出慈禧的塑像,或将塑像放在棺内,仰身直卧,如同当年大殓时的样子,再将棺椁的一侧打开,安上玻璃,让游人从外面观看。这样可以让人们对清朝葬制有进一步的了解。对于这一提法,所里的干部职工虽然也很想看看慈禧尸体,但也有所顾忌:因为大家知道,当年开启慈禧陵地宫时就费尽了波折,如今要清理慈禧棺椁,是否需要重新请示?是否……

慈禧陵前景

提此建议的人见大家对这项大胆的想法没有任何赞同和积极响应,为了说服所有的干部,也为了自己的这种说法能成立,不久,他就从陕西西安请来了一位造型专家。据说,这位专家能根据人的骨骸复制出其生前体形和相貌。果然,这位专家到达清东陵文物保管所办公室后,拿出一个包来,打开之后,竟然是一只人手,在场的人都被吓了一跳。这位专家告诉大家不要害怕,说这是只假手。就是这一只假手,使大家无不佩服现代复制技术的高超

为此,清东陵文物保管所多次开会讨论研究清理慈禧内棺和复制慈禧原貌等问题。大家一致认为,慈禧陵地宫早在1979年2月就已被批准清理,内棺本应同时得到清理,只是当时时间紧迫,才被迫推迟。如今正值旅游淡季,有了较为充裕的时间,正是清理慈禧内棺的好时机。这时的清理,实际上是1979年清理地宫工作的延续,况且棺内珍宝早在1928年就已被盗掘一空,据目前掌握的情况,溥仪派人重殓时,只是将慈禧遗体及几件衣服殓入棺内,没有放置任何珍宝。在这之后,地宫又被多次扫仓,棺内很有可能已经什么都没有了。即使有也就是一些骨头,最多也不过就是一具尸体罢了,不存在文物保护问题。再者,慈禧陵地宫自开放以来,值班人员多次见到地宫里面有老鼠出没,有时竟从棺椁里钻进钻出,棺内很可能存在鼠窝。于是,与会者一致认为:为了更有效地保护慈禧棺椁,清理慈禧内棺势在必行

12月初,清东陵文物保管所做出正式决定:清理慈禧内棺。1983年12月6日下午,慈禧陵地宫对外关闭了,清东陵保管所开始正式清理慈禧棺椁,其人员组成仍为清东陵文物保管所的领导和一些职工。

在慈禧陵地宫里,清东陵的工作人员将外椁抬起,放在一边,露出内棺。内棺通体朱漆,顶部四面收起,呈坡状。棺长225厘米,前高98厘米,后高91厘米,前宽128.5厘米、后宽123厘米。四壁内外均阴刻藏文佛经,填以金漆。棺盖上表面以卍字锦文为底,上阴刻藏文佛经,九尊团佛和凤戏牡丹图案,内棺基本完整。

慈禧内棺(老照片

工作人员抬起慈禧内棺棺盖旧影(老照片)

慈禧内棺陀罗尼经缎上的文字

档案上记载的慈禧内棺文字(www.xing528.com)

凤戏牡丹图,慈禧棺盖上的图案之一

抬外椁时在棺和椁之间的空隙里发现了一堆被老鼠咬碎的纸、碎果皮等。此时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了。大家小心翼翼地启动棺盖,将棺盖抬了下来,与此同时,众人将目光一起投入棺内。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慈禧棺内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样是一堆枯骨,而是被一件黄缎大被盖住。被上是黄缎袍,袍上是一件蓝缎坎肩。见此情形,大家马上得出结论:这是1928年溥仪派人重殓慈禧时的原状,尚未被人破坏过。于是,众人立即将棺盖又盖上,退出地宫,并关闭了慈禧地宫入口,派专人把守。

当夜,保管所的领导开会决定将这件事迅速上报国家文物局和河北省文化厅。

大约一个月后,国家文物局派来了五名专家与东陵保管所组成一个“清理慈禧内棺小组”,决定对慈禧尸体进行防腐处理。“清理慈禧内棺小组”共有十几个人。

慈禧内棺开棺时全景(1984年)

1984年1月5日,正 式清理慈禧内棺。其中清陵学者徐广源先生就是这个小组的成员,专门负责清理棺内。当时清理慈禧内棺的情形,据徐广源先生回忆:

摄像机的照射下,我依次揭取坎肩和黄缎袍。在黄袍下,黄缎被上发现一个黄绸小包。我打开包,里面是一颗牙齿、两节指甲,这和当年曾参加慈禧陵重殓时的耆龄所写的《东陵日记》完全相符。被的中部是一南北方向的隆起,这下面就是遗骸。我用纸筒把黄缎被慢慢卷下,下面是一具尸骸,脸和上身用黄绸包裹,下体穿着裤子,已严重褪色,一时难以分辨原来的颜色,裤子上绣满“寿”字。双脚裹着黄绸,揭开上身黄绸,慈禧的尸骸全部展现在众人面前,头北脚南,仰身而卧。头微偏左,有些花白的头发,上身裸露着,下身穿着裤子。右脚上穿着一只白绫袜,袜底长19.5厘米。其皮肤贴在骨头上,已成干尸,但又与一般干尸不同,十分干脆,局部多有裂口,如同干牛粪一样。头骨右侧有稀疏白发,左侧黑发散在胸上,右上肢搭在腹部,左上肢自然垂直在左胯外侧。两眼深陷成洞,腰间扎一丝带。遗骨完全连在一起,尸体全长153厘米。尸身上盖着一件黄缎被,一件黄袍,一件马褂。尸体下面铺一蟒缎褥,下面是一块长条木板,是当年抬尸体用的。我们也用它把尸体抬出棺外,板下铺着一层大约10厘米厚的锯末状的物质。文物局的专家们在棺内喷洒了防腐消毒液,然后又将尸体放回,棺内物品按照原样依次放回原位,专家又喷洒了一次药,盖上棺盖,套上外棺,木工对破碎的外椁进行修补,清理工作整整进行了一天。

徐广源正在慈禧棺内测量

在地宫里发现的慈禧的尸体,头发和牙齿(老照片)

根据慈禧尸体153厘米的长度,估计慈禧生前的身高大约为160厘米左右。如今,慈禧遗体依然保存在棺内。

也许有人会问:慈禧遗体为什么是一具干尸没有腐烂呢?笔者认为,这与慈禧是死于痢疾有关。

经过对慈禧内棺的清理,纠正了民间一些不实传闻:

一是慈禧遗体依然完好,依旧保存在地宫棺椁内。

二是慈禧遗体在孙殿英盗墓时也没有受到人格上的侮辱。

三是慈禧的死属于正常病死。

四是溥仪派人重殓慈禧尸体后,地宫盗口虽被再次打开,但慈禧内棺没有被打扰。

国家文物局将清理慈禧内棺这一珍贵的历史过程用录像机记录了下来,录像带保存在国家文物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