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清皇陵慈禧陵重修工程完美完成

大清皇陵慈禧陵重修工程完美完成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次重修慈禧陵,不仅地面建筑无一漏掉,而且地宫内的金券、门洞券、石门、闪当券、隧道券、罩门券、宝床等也进行了维修。重病中的慈禧听说自己的陵寝已经建完,于十月十四日派奕劻去验收工程。十八日验收毕,将重修一新的慈禧陵移交给东陵守护大臣和马兰镇总兵官看管。

大清皇陵慈禧陵重修工程完美完成

原先只是一名贵妃的慈禧,因为沾了儿子的光当上了皇太后之后,不仅掌握了大清国最高的政治权力,还建造了和原中宫皇后一样的陵寝,按说应该心满意足了。然而这些并未让慈禧感到满足。奢侈成性、欲壑难填是慈禧一生根深蒂固的本质。在享乐和挥霍上,她永远没有止境。

光绪二十一年(1895)八月十四日,东陵守护大臣溥龄、麟嘉和马兰镇总兵文瑞等人上奏:菩陀峪万年吉地宝顶、宝城、琉璃花门、大殿、配殿、宫门、朝房、碑亭、神厨库等各建筑均有渗漏、糟朽、爆裂、酥碱等情形,要求朝廷派人查勘,迅速修理。于是,光绪帝派大臣前往查勘。光绪帝在谕旨中特别强调:“宝山寿藏规制崇隆,殿宇城垣观瞻所系,理宜随时修整,以为万年巩固之基。……应如何墁筑地面,挑换木石,绘图贴说,详细具奏。其各敬谨从事,不准稍有迁就。”这道谕旨为重修工程的进一步扩大和升级提供了合法的借口。其实,光绪帝是看着慈禧的脸色行事的。所派的勘估大臣都是慈禧的心腹,他们早已摸透了慈禧的心理和脾气:只要自己遂心合意,从来都是肯花钱的。

经过几次勘估,最后决定将慈禧陵的方城、明楼、宝城、三殿等一律拆除重建,其他建筑揭瓦大修。并在东砂山外面增建两座值班房,拆建三座值班房,揭瓦一座值班房,添建豆渣石护脚泊岸一道。在任命承修大臣一事上,慈禧亲自决定派庆亲王奕劻和兵部尚书荣禄担任此职。这两个人都是慈禧的心腹和死党,任命他们负责重修陵寝,慈禧自然放心满意。

光绪二十二年(1896)二月二十五日动工,九月下旬,三殿拆卸完毕,发现部分大木构件有糟朽、裂缝现象,这是原估时未料到的。经过现场勘视,决定将二百三十五件大木件中的二百零八件更换为新木件,仅留用二十七件,更换了88%。按原估做法,三殿更换的新木件均用棪楠木,更换的石料用艾叶青。承修大臣奕劻、荣禄为讨好慈禧,决定三殿所有大木构件全部改用珍贵的黄花梨木;宝城、方城的压面石、荷叶沟以及大殿周围的石栏杆一律改用艾叶青石料。

这次重修慈禧陵,不仅地面建筑无一漏掉,而且地宫内的金券、门洞券、石门、闪当券、隧道券、罩门券、宝床等也进行了维修。重修工程曾因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及光绪帝西逃到西安而中断了一年。回京后,光绪二十八年(1902)三月,慈禧借谒陵之便,亲自到菩陀峪工地阅视了重修工程。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全工告竣。重病中的慈禧听说自己的陵寝已经建完,于十月十四日派奕劻去验收工程。十八日验收毕,将重修一新的慈禧陵移交给东陵守护大臣和马兰镇总兵官看管。四天后,即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二日,慈禧一命归天。慈禧陵重修工程历时十三年之久,是初建时用时的两倍。

有人会问:为什么与慈禧陵同时营建、同时完工的慈安陵没有重修,而慈禧陵要重修呢?

重修慈禧陵隆恩殿时搭的罩棚(老照片

重修中的慈禧陵方城、明楼(老照片)

有人就此提出三点看法。

第一,两陵寝的花费不同所致。慈安陵用银二百六十六万五千两,慈禧陵用银二百二十七万两。两者相差近三十九万两。因此慈禧认为,既然两陵的建筑规制、规模一样,三十九万两花销的差距说明自己的陵寝质量不如慈安的好。前面已经讲过,慈安陵之所以比慈禧陵多用了银子是有其理由的。慈禧陵少花也绝不是因工程质量低劣造成的。所以说,慈禧因自己陵寝花银子少而认为工程质量不好才重修的说法,是没有道理的。

第二,跪拜礼仪之争。据说在慈安死去五年之后,即光绪十二年(1886)三月,已是大权独揽、不可一世的慈禧带领光绪帝前往东陵谒陵。当她来到慈安陵前,正在东配殿休息时,司礼大臣将谒陵仪注呈了上来。慈禧见上面有自己在慈安陵前行跪拜之礼的程序,没等阅完,便勃然大怒,愤而将仪注扔到地上,令发回重拟,并声言:“我与姐姐同为皇太后,安有在她之前跪拜的道理?”司礼大臣从地上捡起仪注,战战兢兢地找吏部尚书李鸿藻,问如何是好。李鸿藻听说慈禧大怒,也惊惧不已,不知所措。这时礼部尚书延煦挺身走上前来,对众人说道:“此事不争,国家安用礼臣为?公不敢言,臣当独自面奏。”言罢即肃衣来到东配殿门外奏道:“太后今日至此,凡垂帘时并坐之礼节无所用之,惟当依文宗显皇帝在位时仪注行之耳。”慈禧闻罢,顿然失色,沉默片刻,不甘心地反问道:“我还是不明白,慈安皇太后为皇太后,难道我不是皇太后吗?同是皇太后,为什么偏要我给她行礼?况且穆宗毅皇帝(同治)是我所生,慈安太后何尝生过子女?”

延煦见慈禧明显地耍起混来,愤而答道:“此乃我朝家法,皇太后不可不遵!”

“遵也要遵出个道理来!”慈禧的态度变得强横起来。

“慈安皇太后是母后皇太后,其位在上,圣母皇太后自然要去行礼!”

慈禧见延煦说得有理有据,顺水推舟不再争辩下去,而是反其道而问之:“那么,我来问你,若我死在东边的前头,她也该给我行叩拜之礼吗?”

“照例不行大礼!”延煦脱口而出。

“为什么?!”

“已回奏过,母后皇太后在圣母皇太后先,臣等不敢违背祖制奏请!”

慈禧听罢,恼羞成怒,猛地抬手击案喊道:“你等眼中还有我这位太后吗?”

“若太后不以文宗皇帝为皇帝,不以东宫皇后为皇后,圣母若不承认自己为文宗西后,臣等自不列此礼单。”延煦不卑不亢,字字见血的回答,噎得慈禧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她愣了好长时间,又心生一计,命延煦先起身说话。但延煦并不善罢甘休,依然跪在门外大声说道:“太后不以臣不肖,使得罪礼曹。见太后失礼而不敢争,臣死无以对祖宗。不得请,誓不敢起!”慈禧面对这位铁骨臣子凛然之气,竟也无可奈何,只得答应前去行跪拜之礼。

这件跪拜礼仪之争,使慈禧的心灵和自尊心受到了极大刺激。她怎么也没想到的是,一个生前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的女人,只因早于自己占据皇后的位子,其生前死后的无形影子都能压在自己的头上。既然慈安生前死后的地位现在无法改变,大清的祖制也难全部废除,那我就要把自己的陵寝修得超过她,让死去的活着的都不痛快、不宁静。但此说也只是当地传说而已,不足为信。

第三,陵寝丹陛石的恐惧。丹陛石也称“御路石”“龙凤彩石”,皇宫及明清皇家陵寝内均有设置。清朝陵寝中的丹陛石安置在隆恩殿前正面三路踏跺正中位置,用以装饰、别等极,其图案均是龙凤并排,龙在左(东),凤在右(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凤是封建帝王专用的图案,“龙凤呈祥”则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图腾文化。而定东陵的丹陛石则特殊。据说,慈禧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声威,硬是将龙凤左右并排,改为凤在上龙在下,使其寓意发生了改变,成为凤压龙的格局,寓意大清江山统治以女人为主。

被废弃的菩陀峪定东陵丹陛石

慈禧陵被废的丹陛石上的蜥蜴(www.xing528.com)

传说,原来定东陵工程竣工后,慈安、慈禧两位太后前来验看,对于陵寝的建筑极为满意。但慈禧看到这块雕有凤引龙彩石时崖,无意中发现丹陛石最下端的“海水江崖”图案中,有一个称之为“守宫”的小壁虎时,大为震惊,认为这是对自己不守妇道的极大讽刺和揭露,因为慈安的阻挠和祖制的缘故,没有换掉。这块丹陛石竟成了压在她心上的千斤坠。

慈禧陵丹陛石

守宫是蜥蜴的一种,躯体略扁,脊部颜色灰暗,有粟粒状的突起,腹面白黄色,口大,舌肥厚,四足各有五趾,趾内多皱褶,善吸附他物,能爬行在垂直的墙壁上,就是大家常见的壁虎。古代相传,用瓦罐一类的东西把壁虎养起来,天天喂丹砂,大概吃到七斤丹砂的时候,就把它弄死捣烂,用来点在女人的面额上,殷红一点,只要没有发生性关系就永不褪色,一有性生活立即消失得无影无踪。但只能用在未结婚的女子身上,已婚妇女绝对不灵验,这种办法是在宋代随理学的兴起而得到推广的。其实,守宫只是古时流传的一种毫无科学依据的传说而已。古时,“守宫”壁虎在皇宫中是一种吉祥物。

于是有人这样替慈禧猜想:如果只将这块丹陛石换掉,不免过于露骨。只有重建陵寝才是撤掉这块丹陛石的好的方法。不管怎么说,慈禧最终将她心里所想的、所要办的都付诸实施了,并取得了她所预料的结果。重修后的慈禧陵不仅换掉了那块丹陛石,而且三殿工艺手法高超装修豪华富丽,用料讲究。

新的丹陛石不但依然采用“凤引龙”图案,还别出心裁使用了高浮雕加透雕的手法。整块丹陛石长3.20米,宽1.59米,周边雕刻缠枝莲花,中心为丹凤展翅凌空,穿云俯首向下,蛟龙曲身出水,腾空向上。凤龙雕刻得十分生动,不仅玲珑剔透、活灵活现,而且在龙的腿、尾、须部,凤的嘴、冠、腿部有十处雕透,更使得立体感突出。这不仅令人耳目一新,似乎还在告诉人们这是一个女性霸权者的形象。

重修后的慈禧陵更加精美豪华,金碧辉煌,堪为清陵之冠。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重修后的慈禧陵西配殿(老照片)

一、木料考究名贵。隆恩殿和东西配殿的木构件全部改用名贵稀有的黄花梨木。黄花梨木又名“海南黄檀”,木质坚硬,纹理细腻,为木料中的上品。这种木料因为稀少,而且名贵,所以多用来打制家具,很少用于建筑的木构件。

慈禧陵隆恩殿内柱子上的镀金铜龙头部(复制品)

慈禧陵隆恩殿内的豪华装修及仅剩下的五块半天花板

二、金龙盘柱。隆恩殿和东西配殿所有外露的柱子全部用镀金铜龙盘绕。清朝陵制,帝后陵的隆恩殿内,只有中间的四根金柱上的图案沥粉贴金,图案多为缠枝莲花或者盘龙。即使是代表着皇权神威、帝王登基时受百官朝拜的紫禁城内的太和殿,也只有六根沥粉贴金盘龙金柱。但重修后的慈禧陵隆恩殿及东西配殿竟有六十四根金柱,每根都盘绕着一条巨大的金龙,称作“金龙盘玉柱”。这些半立体的铜盘龙,全部镀金,金光四射,闪闪耀目,龙头上安装了带有弹簧的龙须,借助空气的流动,龙须自行摆动,栩栩如生,无比美妙。可惜这些盘龙在孙殿英盗陵时全部被拆走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四根盘龙柱是在1993年恢复的,其工艺和质地与当年的“原装”已不可同日而语。

三、雕砖扫金的墙壁。三殿的檐墙和山墙外部全部用山东临清特制的澄浆城砖,磨砖对缝,干摆灌浆。砌成的墙面光洁平整,坚固异常。墙的内壁上身方砖陡砌,雕刻着“五福捧寿”“四角盘长”“卍(万)字不到头”的图案。其中“五福捧寿”为五只展翅向中心飞翔的蝙蝠,围绕着一个圆形“寿”字,寓意福寿;“四角盘长”取其盘长绶带连绵不断之意,寓意福寿绵长;“卍(万)字不到头”则是取富贵永远、永无止境之意。所有雕砖外围,均饰以蔓草莲花和珠文。三殿的内壁雕砖总面积达228.44平方米

慈禧陵西配殿彩画内景

慈禧陵西配殿内砖雕万字不到头

慈禧陵西配殿砖雕刻

慈禧陵西配殿内砖雕五福捧寿

四、贴金的和玺彩画。三殿彩画,也由原先的旋子彩画改为等级最高的金龙“和玺彩画”。这些彩画,不披麻,不挂灰,也不用其他颜色,而是直接在黄花梨木上沥粉贴金。这些彩画中有龙、云、蝠、寿字和锦纹等图案。在三殿的彩画中共有二千四百多条金龙,分为行龙、卧龙、升龙、降龙,皆安排得非常得体,布局有方,千姿百态,与其他锦纹交相辉映,浑然一体,光彩夺目。仅贴金一项,就用掉叶子金四千五百多两。

三殿内,贴金的彩画、扫金的墙壁、镀金的铜龙,金碧辉煌,耀眼夺目,使人眼花缭乱,简直成了金的世界

五、精美的石雕刻。在隆恩殿周围的石栏杆上,布满了“凤引龙”的雕刻图案。六十九块栏板的内外两侧,雕刻的是“凤引龙追”的图案。一只回首顾盼的翔凤在前面飞,一条昂首的行龙在后面紧跟随,龙凤的下面是海水江崖。这是一种别开生面的“龙凤呈祥”的画面。一百三十八组“凤引龙”的栏板连接起来,令人产生天在旋,地在转,宇宙在永恒运动之感,犹如腾云驾雾一般。

月台及隆恩殿周围石栏杆的七十六根望柱头上的雕刻,打破了一龙一凤相间排列的传统形式,所有柱头均雕翔凤,而在柱身内外两面各雕一条出水升龙,形成“一凤压二龙”之势。这种明显的凤压龙的雕刻国内尚未发现第二例,好像在暗喻埋在这里的就是曾挟制过同治、光绪两朝皇帝的女人。在月台的五座台阶处,共有十块抱鼓石,在每块抱鼓石的两侧都雕有一个团凤,团凤展翅欲飞,亭亭玉立于山石之上,而其下则雕有昂首向上张望的一条行龙,再下面则是海水江崖。在抱鼓石上雕刻的龙凤图案极为罕见。这种独特的创意,不仅将慈禧的权欲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将她奢侈无度的贪欲之心也充分地暴露了出来。

慈禧陵隆恩殿前的抱石鼓及石栏杆

慈禧陵隆恩殿前的石栏板及望柱

在慈禧陵所蕴含的历史里面,人们可以充分体会出一个女人在男权社会里大胆而形象的心理需求:女人不仅要美丽,而且要有权力。然而,慈禧作为一个政治家,却没有能在女人干政的历史上留下光彩的一页。相反,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绞杀了光绪帝的“戊戌变法”。《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彻底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中,也让她成为历史上备受争议的女人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