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清皇陵中容妃陵的神秘起源与发展

大清皇陵中容妃陵的神秘起源与发展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在让我们顺着历史的足迹追溯一下香妃之名出现的根源,以及“香妃故事”发展的过程吧。香妃一词出现在清朝末年,香妃的故事则记载于当时一些私人笔记中。这里没有“香妃”之名,只是说新疆喀什噶尔有一女子“香娘娘”身带异香,因想家而回到娘家,并没有后来“香妃”故事中的内容。

大清皇陵中容妃陵的神秘起源与发展

有关香妃的传说虽然很多,但是香妃之名,官方的史书上并没有记载。

现在让我们顺着历史足迹追溯一下香妃之名出现的根源,以及“香妃故事”发展的过程吧。

香妃一词出现在清朝末年,香妃的故事则记载于当时一些私人笔记中。光绪十八年(1892),萧雄写的《西疆杂述诗》“卷四”中有一首《香娘娘庙》诗:

庙貌巍峨水绕廊,纷纷女伴谒香娘。

抒诚泣捧金蟾锁,密祷心中愿未偿。

萧雄在这首诗的附录中还这样写道:“香娘娘,乾隆年间喀什噶尔人,降生不凡,体有香气,性真笃,因恋母,归没于家。”这里没有“香妃”之名,只是说新疆喀什噶尔有一女子“香娘娘”身带异香,因想家而回到娘家,并没有后来“香妃”故事中的内容。但从时间“乾隆年间”,地点“喀什噶尔”和特征“体有异香”来看,萧雄的诗应该是“香妃”流传的源头,“香娘娘”是后来传说中的“香妃”的滥觞。

1907年刊印的《王湘绮先生全集》第五卷中,把“香妃”说成是回部叛乱头子的女儿,讲述了反叛朝廷、贞节烈女等情节的故事,只不过把“香妃”称作“回妃”,当时还没有使用“香妃”一词,却是后来“香妃”传说的发展蓝本。

十九世纪末,据维吾尔族史学家毛拉木沙·赛拉米在《伊米德史》中记载,南疆有一个美貌无双的维吾尔族少女,十五岁时被官吏们送去给皇帝做老婆,深得皇帝之宠信。作者没有指出这位少女的名字,只说出进宫做妃子的情节。

“香妃”这一名字第一次出自哪本书,哪篇文章,何人之口,准确日期是哪一天,现在还不清楚,但大概日期当在清末民初。举两个例子证明。

例一:据清史学家孟森在他的名篇《香妃考实》一文中说,太仓陆夫人在民国二、三年曾到河北遵化清东陵,当她来到裕陵妃园寝时,曾亲耳听见守陵者称“容妃”为“香妃”。民国二、三年为1913年和1914年,那时清朝灭亡刚两三年,根据《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规定,原来清陵的管理、保卫人员全部留用,所以太仓陆夫人所见到的守陵人当是清朝原有守陵人。这些人称“容妃”为“香妃”,说明在清朝灭亡前就有了“香妃”之称。“香妃”的称谓很可能自这些守陵人的父祖辈开始就有了。如果真的是这样,说明“香妃”这个名字出现得更早。

例二:1914年,民国政府内务部总长朱启钤先生曾把在武英殿的浴德堂展出的一幅美人像随口称为“香妃像”。朱启钤先生是建筑学家、工艺美术家,是中国北洋政府重要官员,但不是搞清史研究的。他见到这幅画脱口就说出“香妃”,这说明在此之前他就听说过“香妃”这个名字,在他头脑中已有深刻印象。这表明“香妃”这个名字在当时社会上早已流传,但真正使“香妃”这个名字声名大震则是从一次展览开始的。

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912年2月12日),清王朝入关后的第十位皇帝溥仪宣布退位,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灭亡了。按照中华民国政府《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的规定,逊帝溥仪等皇室成员及仆役仍居住在紫禁城的后三宫[1]及东西十二宫。紫禁城前半部的太和殿等前三大殿及两侧的文华、武英二殿归新成立的故宫古物陈列所搞展览。1914年,古物陈列所从承德避暑山庄[2]调来了十多张“美人像”油画,当时任民国政府内务部总长的朱启钤先生看了其中一幅像后随口说道:“这大概就是‘香妃像’吧。”于是就将那幅像正式定为“香妃戎妆像”(同后文中的“香妃戎装像”),陈列在西华门内的武英殿后面西侧的浴德堂西间,并附上人物事略介绍:

清朝晚期的朱启钤

古物陈列所档案(www.xing528.com)

香妃者,回部王妃也。美姿色,生而体有异香,不假熏沐,国人号之曰香妃。或有称其美于中土者。清高宗闻之,西师之役,嘱将军兆惠一穷其异。回疆既平,兆惠果生得香妃,致之京师,帝命于西内建宝月楼(即今之新华门)居之;楼外建回营,毳幕韦鞲,具如西域式。又武英殿之西浴德堂,仿土耳其式建筑,相传亦为香妃沐浴之所。盖帝欲藉种种以取悦其意,而稍杀其思乡之念也。讵妃虽被殊眷,终不释然,尝出白刃袖中示人曰:“国破家亡,死志久决!然绝不肯效儿女子汶汶徒死,必得一当以报故主!”闻者大惊,但帝虽知其不可屈而卒不忍舍也。如是者数年,皇太后微有所闻,屡戒帝弗往,不听。会帝宿斋宫,急召妃入,赐缢死。上图即香妃戎妆画像,佩剑矗立,纠纠有英武之风,一望可知为节烈女子。原本现悬浴德堂,系郎世宁手笔。

古物陈列所

清朝内政部北平古物陈列所平面图

香妃戎妆像(现在中国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其左下无款)

后来,在奉天(今沈阳)故宫[3]博物馆又展出过杨令茀[4]女士临摹的“香妃”戎妆像,同样配以类似“人物介绍”的说明。两次展览都是在皇家宫廷禁地,标注的名称都是“香妃戎妆像”。其宣传面之广、影响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沈阳故宫鸟瞰

后来许多文人墨客极尽渲染编造之能事,把“香妃”写进了书里,如《满清外史》《满清稗史》《清稗类钞》《古今宫闱秘记》《清朝野史大观》《今列女传》《梵天庐丛录》《清史通俗演义》等;还有的作者把“香妃”搬上了舞台,如晋剧《香妃恨》,京剧《伊帕尔罕》,评剧《香妃》,等等。后来“香妃”又冲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香妃的名字被海外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书籍、辞典收录,如《中国清代名人传略》(美国)、《东洋历史大辞典》(日本)、《亚细亚历史事典》(日本)、《清朝全史》(日本)等。甚至香妃还出现在了一些商店的牌匾上。

随着时代的进步,“香妃”这个传说中的美丽而神秘的女子,也走进了电视荧屏,而且越传越神。小说家金庸在《书剑恩仇录》中,把香妃称为“香香公主”,书中称:陈家洛幻想通过香香公主而使乾隆帝反清复明。电视剧《风流才子纪晓岚》独出心裁地把香妃与纪晓岚扯到了一起,剧中说纪晓岚屡救香妃,而香妃不但会武功,还会“天香功”,身上的香味是因气功而散发出来的。电视剧《还珠格格》则把香妃称为“含香”,并让含香“死”过一次而失去香味。

那么,乾隆帝身边真的有来自新疆的女人吗?这个女人身上真的有异香吗?

“香妃”不仅是一个扑朔迷离的女性历史人物,她身上还带有许许多多的疑云迷雾,如进京之谜、婚姻之谜、画像之谜、浴德堂与宝月楼之谜、葬地之谜等。

在揭开香妃谜团之前,我们先介绍一下香妃进入北京时的历史背景。

网上流传的一幅民国初年造假的香妃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