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清皇陵之慈禧陵:权力斗争和历史疑点揭秘

大清皇陵之慈禧陵:权力斗争和历史疑点揭秘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咸丰帝死后,顾命八大臣的专横傲慢,却把这位对权力和政治不感兴趣的女人推到了政治和权力的最高峰。对此,清陵学者徐广源先生认为《清史稿》记载有误,并提出了两个疑点。她是通过选秀女方式进入皇宫的。然而,慈安的死,据当时人们的传说及后来所修的史书记载,其死亡原因却是值得怀疑的。慈安等人为维护祖宗家法,诛杀了慈禧的心腹太监安德海,这件事极大地

大清皇陵之慈禧陵:权力斗争和历史疑点揭秘

古语说:一山容不得二虎。况且,慈禧权欲熏心,恨不得一朝一夕就站在大清国最高的政治顶峰了。可“不幸”的是,在她的上面还有一位随时能压制自己的政治对手:慈安。

光绪七年(1881)三月初十日,年仅四十五岁的慈安薨逝。初九日生病,初十日就死了。由于慈安是猝然去世的,对于慈安的死因,当时就传言纷纷,众说不一,这就留给后人一个宫廷谜案。

咸丰帝在世的时候,慈安只是以“贤内助”身份帮助咸丰帝处理后宫之事的。但咸丰帝死后,顾命八大臣的专横傲慢,却把这位对权力和政治不感兴趣的女人推到了政治和权力的最高峰。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是这样记载慈安的:

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广西右江道穆扬阿女。侍文宗潜邸。咸丰二年,封贞嫔,进贞贵妃,立为皇后。十年,从幸热河十一年七月,文宗崩,穆宗即位,尊为皇太后。是时,孝钦、孝贞两宫并尊,诏旨称“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以别之。十一月乙酉朔,上奉两太后御养心殿,垂帘听政。同治八年,内监安德海出京,山东巡抚丁宝桢以闻,太后立命诛之。十二年,归政于穆宗。十三年,穆宗崩,德宗即位,复听政。光绪七年三月壬申,崩,年四十五,葬定陵东普祥裕,曰“定东陵”。初尊为皇太后,上徽号。国有庆,累加上,曰“慈安端康裕庆昭和庄敬皇太后”。及崩,上谥。宣统加谥,曰“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皇后”。

从“侍文宗潜邸”一句来看,慈安在咸丰帝登极前就已嫁给了咸丰帝。对此,清陵学者徐广源先生认为《清史稿》记载有误,并提出了两个疑点。他在《正说清朝十二后妃》一书中写道:

比《清史稿》早五年出版的《清皇室四谱》和1923年成稿、1929年出版的《清列朝后妃传稿》,两部书的作者唐邦治和张采田都参与过《清史稿》的编撰工作,而且这两部书所记的后妃的内容比《清史稿》详细,但这两部书都未载慈安入侍文宗潜邸的内容。其二,咸丰帝是于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十四日继统为帝的,如果慈安曾入侍潜邸,那么她最晚也应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就已入侍潜邸了。那时慈安才13虚岁或更小一些,年龄偏小些。

慈安,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生于道光十七年(1837)七月十二日,广西右江道、累赠三等承恩公穆扬阿之女。她是通过选秀女方式进入皇宫的。咸丰二年(1852)二月,诏封为贞嫔,四月二十七日进入圆明园,五月二十五日诏封为贞贵妃,六月初八日诏封为皇后,十月十七日册立皇后,当时仅有十六岁。由此可见,慈安是咸丰帝册立的皇后,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然而,慈安的死,据当时人们的传说及后来所修的史书记载,其死亡原因却是值得怀疑的。

慈安便服像

综合目前的说法,慈安死亡原因主要有病死说、自杀说和毒杀说三种。

病死说。这是清廷的官方说法。据《德宗景皇帝实录》记载,慈安薨逝前后的活动情况如下:

光绪七年辛巳三月癸亥朔,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安,至壬申皆如之。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辛卯皆如之。……壬申,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疾大渐。上诣钟粹宫,侍奉汤药。戌刻,慈驭升遐。……虽当时事多艰,昕宵勤政,然幸体气素称强健,或冀克享遐龄,得资颐养。本月初九日,偶感微病,

皇帝侍药问安,祈予速痊,不意初十日病势陡重,延至戌时,

神思渐散,遂至弥留,予年四十有五,母仪尊养,垂二十年,

屡逢庆典,叠晋徽称,夫复何憾?第念皇帝遭兹大故,自极哀伤,惟人主一身,关系天下,务当免节哀思,一以国事为重,

以仰慰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教育之心。中外文武,恪恭厥职,共襄郅治。予灵爽实与嘉之。其丧服酌遵旧典,皇帝持服二十七日而除。

按照《德宗景皇帝实录》记载,慈安身体素强,她也未想到这点小病就致她于死。

而《清史稿》只记慈安之死,不说其死因,“光绪七年三月壬申,崩,年四十五,葬定东陵普祥裕,曰‘定东陵’。”从这一记载中可以看出,《清史稿》的作者对于慈安的死似乎也持有怀疑的态度,由于难以说清慈安的死亡原因,因而采用了含糊其词的笔法,以免妄断之嫌。

《清鉴纲目》这样记载慈安的死:“未几,东后遂暴卒。或传即西后所鸩,宫省事秘,莫能详也。”作者印鸾章对慈安之死已表示了怀疑。(www.xing528.com)

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的记载与清朝官方《德宗景皇帝实录》记载相同。但是这种“因病致死”是那样的快速而又突然,连当时的当事者也大为怀疑。

《述庵秘录》中记载:“三月十日晨,(慈安)召见军机,御容和怡无疾色,但两颊微赤。军机退,午后四钟,内廷忽传孝贞崩。”这种记载虽未表示怀疑,但反应出事出突然,出乎意料。

据《清稗类钞》载,在慈安初感身体不适时,御医薛福辰为她诊脉,认为“微疾不须服药”,没想到当晚就听说“东后上宾,已传吉祥板(棺木)”,大为诧异,还以为是外间讹传。后来噩耗证实,他大戚曰:“天地间竟有此事,吾尚可在此?”这表明他不信慈安是因病致死。另一位当事人左宗棠,当时任军机大臣,突然听说慈安得病身亡,顿足大声说:“昨早对时,上边(指慈安)清朗周密,何尝似有病者?即去暴疾,亦何至若是之速耶?”

自杀说。《清稗类钞》将慈安说成是一个刚愎自用、笨嘴无能之人,因与慈禧斗智斗勇无门自己死的,但归根到底祸根还是在慈禧身上,或曰:“孝钦实证以贿卖嘱托,干预朝政,语颇激。孝贞不能容,又以木讷不能与之辩。大恚,吞鼻烟壶自尽。”

慈禧害死说。此说,有以下六种说法:

1.报复被捉奸之恨。《清代十三朝宫闱秘史》记载:“时有伶人金某者,得西太后宠,出入宫闱。西太后疾久未愈,东太后往候,至见西太后与伶人卧榻上。东太后痛数责之,西太后跪谢。逐金伶出宫,寻赐死。东太后故喜小食。薨日,西太后以糕饼进御,逾数时即薨。及西太后亡,金伶家人始备述如此。”

2.报昔日受辱之恨。《清稗类钞》载:“丙辰春,文宗宿孝钦所,数日不视朝。孝贞谂其故,乃顶祖训至宫,正跪,命人请皇帝起,听训。文宗亟止之,曰:‘予即听朝,勿诵训’。迨出朝,少时即退,问后何在。或对御坤宁宫。坤宁宫者,皇后行大赏罚之所也。文宗至,则孝贞坐于中,孝钦跪于下。孝贞历数其过,将杖辱之。文宗大呼曰:‘请皇后免责,渠已有娠矣。’”慈禧才幸免受杖。

3.报诛杀安德海之仇。慈安等人为维护祖宗家法,诛杀了慈禧的心腹太监安德海,这件事极大地刺激了慈禧,不仅使慈禧失去了心腹之人,而且使慈禧丧失了尊严。通过这件事,慈禧认为慈安是自己的政敌恭亲王奕䜣的支持者,慈安与皇帝、恭亲王的联合,是自己政治生活中最具有威胁力而又牢不可破的三角联盟。慈安是这个三角联盟的核心和纽带,除掉慈安,这个联盟就土崩瓦解了。

4.同治帝择皇后留下的隐患。同治十一年(1872),同治帝大婚,慈安与慈禧在选择谁当皇后一事上,发生了冲突,最后以慈禧的失败而告终。这件事情给慈禧留下了终生难以磨灭的隐痛,使她一直耿耿于怀。慈禧深深地意识到慈安这个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正牌”皇后,始终是自己最大的威胁和隐患。慈安一日存在,她就一日不得安宁,必欲除之而后快。

5.雪东陵祭祀之辱。光绪六年(1880)春,光绪帝奉两宫太后展谒东陵。当慈安和慈禧在定陵隆恩殿内举行大飨礼时,慈安示意慈禧站在西边稍后一步行礼,意思是你没有资格与我平等行礼。慈禧心中非常不快,执意要跟慈安并列拜祭。而慈安则以正牌皇后的名分,用教训的口吻对慈禧说:“你怎么越来越没规矩,违背祖制,成何体统?退到后面去。”在众大臣和侍卫的面前,慈禧大丢了面子和尊严。对此,慈禧怀恨在心。

6.对于密诏的恐惧。近代小说家许指严在《十叶野闻》中记载称,咸丰帝临死前,知道皇后钮祜禄氏(即慈安)性弱,恐怕控制不住西宫的懿贵妃(即慈禧)。于是将皇后召至寝宫,将亲自书写的一份密诏交给她,特别叮嘱皇后说,自己百年以后,懿贵妃母以子贵,势必不得不尊其为皇太后,然而她绝非可靠之人,凡遇有大事,由你专决。如果懿贵妃安分守己,没有大过失,也就罢了。但是,如果她有什么越制举动,你可以直接宣示这道旨意,立即将其赐死,以绝后患。虽然后来慈安当着慈禧的面将这道密诏烧了,可谁知慈安是否藏有其他随时可致自己于死地的法宝?因此,慈禧总是惶惶不可终日,整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如果将慈安除掉,就可以踏实过日子了。

对于慈安的死亡原因,清史专家徐彻认为慈安死于脑溢血。光绪六年(1880)慈禧大病了一场,第二年又病了一回。在此期间,慈安不得不出来处理朝政。慈安本来就患有脑血管疾病,加之劳累过度,体力上难以承受,引发脑溢血而死。

然而,笔者认为,还是慈安被慈禧害死的可能性更大些。理由如下:

一是如果说慈安是因为劳累过度引发脑溢血,但慈安身为皇后,管理后宫多年,咸丰帝死后,她又与慈禧一起垂帘听政长达二十年,经历过许多大风大浪,其理政经验应该说非常丰富,体质又是很好,没听说其生过什么大病,不大可能因为短时的劳累生病死亡。

二是正如慈安的遗诰中所说的,她体质素来很好,三月初九日只是偶得微寒,这是小病,慈安根本就没当回事。没想到从得病到死亡,仅仅两天,太突然了。不仅慈安未想到,就连大臣们都感到吃惊。究竟是什么病使得这位“体气素称强健”的四十五岁的女人两天就一命呜呼了呢?实在令人难以想象。

光绪七年(1881)三月初十日,慈安驾鹤西归了,大清帝国的朝政大权因此全部落在了慈禧一人身上,从此以后,嗜权如命的慈禧终于独自爬上了大清国权力的顶峰。她终于可以随心所欲地好好享受一下大清国的荣华富贵了。

慈禧首先以皇帝的名义下令在清漪园旧址上修建颐和园,增添西苑为自己休息养老住所,为了自己的享乐,不惜动用海军军费。其次,她还模仿乾隆帝生母孝圣宪皇后,大搞生日庆典。当自己生日来临之际,正值中日甲午战争,虽然战争的结果是中国惨败,苦心经营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割地赔款。但这一切却丝毫没有影响慈禧骄奢淫逸的生活享受和死后在另一个世界的享乐安排。然而,战争的发生和失败,使得慈禧六十大寿的庆典并没有如期在颐和园举办,这成为慈禧内心最大的遗憾,但这个遗憾最终以另一种形式爆发了出来:重修自己的陵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