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立诊断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法体系

建立诊断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法体系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长期以来,重视学习结果的总结性评价一直占据学校教学评价体系的主导地位。只有建立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法体系,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顺利进行。

建立诊断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法体系

(一)总结性评价的涵义

总结性评价也称“后测”,是在学期、单元课程结束后,为了判断学生学到的技能和知识而实施的评价。其功能是: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做出判断,鉴定成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反馈;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9]施良方曾对总结性评价的涵义做出过阐述:“总结性评价或称终结性评价,是在课程计划实施之后关于其效果的评价。它是一种事后评价,目的是要对所编制出来的课程质量有一个‘整体’的看法。”[10]一般来说,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是很必要的。

总结性评价的特点包括:首先,它注重于学生对某门课程整个内容体系的掌握,对学习成果进行全面的确定,重点考察学生达到学习总目标的程度,因此总结性评价实施的次数或频率不多,一般是一学期或一学年两三次(诸如期中、期末考查或考试以及毕业会考等均属于此类);其次,它的概括水平一般较高,评价的内容包括的范围较广,且每个题目都包括了许多构成该课题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能力。[11]

(二)总结性评价的作用

总结性评价可以发挥多种作用,某次总结性评价的结果也可用不同方式加以利用。通过总结性评价,既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结果,给教师和学生以反馈,也可以预测学生在随后的学习中能否取得成功,还可以确定随后教学的起点,为下一个学习过程中诊断性评价的实施提供依据。

1.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直以来,总结性评价是传统教学中最常见的评价方式,“一考定乾坤”中的“考”通常就是指总结性评价。在学校工作中,总结性评价最常见的作用是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主要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进步水平和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来打分数,评出等次或写出评语。由于总结性评价要确定各个学生在学生序列中的名次排列,因而常常采用“常规参照测验”的方式。

2.预言学生在后继教学过程中成功的可能性

总结性评价的结果也常被用来预言学生在随后一门课或一段教学过程的学习中是否可能取得成功。一般情况下,在某门学科的总结性考试中得分高的学生,大部分在其他相关学科或该学科的其他部分的学习中也会获得较高的分数。

3.确定学生在后继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起点

在这一点上总结性评价的作用与诊断性评价的作用基本相同。一个年级的总结性评价考试的结果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因此它既可以作为确定学生下一阶段教学从何起步的依据,也可以反映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学习准备程度。[12]而要想使总结性评价结果可以用来确定学生在后继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起点,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评价不能简单地仅用分数表示,而应伴随详细、具体的评语。

4.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反馈

总结性评价大多发生在阶段教学任务完成时或期末。如果总结性测试所测的是学生在教学过程某一阶段的学习结果,并且测试的试题能反映学生对各个单元学习任务的掌握程度,那么合理编制的总结性考试也可以反映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从而起到反馈作用。总结性评价的反馈信息不仅是对学生前一阶段学习的总结,也可以为学生制定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提供指导。

(三)总结性评价的实施应用

在课程教学中实施总结性评价一般遵从这样的步骤(如图6-1-2所示):首先,明确评价的目的,根据评价的目的研制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指标是评价目标某个方面的具体化,具有行为化、可测量的特点,是直接的、具体的评价内容;其次,对各评价指标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第三,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如正式的测验、结构化的调查等,测定各评价指标的数据和信息;第四,对测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对测验结果予以标准化评分,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等;最后对评价的结果进行阐释。

图6-1-2 总结性评价的步骤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分别在教学活动的不同阶段进行,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教学过程评价体系。但是长期以来,重视学习结果的总结性评价一直占据学校教学评价体系的主导地位。评价只关注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标及达到的程度,忽视了学生在达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策略以及学生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和经历,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活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13]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加强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应用,为教学提供前置性和过程性反馈。只有建立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法体系,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顺利进行。

【学习活动】

活动一 分组协作绘制诊断性、形成性与总结性三类教学评价的比照表

本活动围绕“绘制诊断性、形成性与总结性三类教学评价比照表”这一活动主题,使学生通过小组协作探究学习,共同查阅资料、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形成对教学评价方法体系的深入了解,并学会学习与合作。

1.分组协作

学习者根据自身能力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的研究兴趣自由组合,成立不同的学习小组。各个小组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为本小组命名,并拟定一句最能体现小组精神的口号,通过民主选举的形式选出小组负责人,负责沟通与协调工作。

2.小组协作学习(www.xing528.com)

各个小组选定本组的合作目标,即搜集有关形成性、诊断性与总结性评价的资料,绘制三者的比照表。然后明确小组分工,完成小组成员分工表,如表6-1-1所示。

表6-1-1 小组成员分工表

3.资料汇总,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三类教学评价比照表。

表6-1-2 诊断性、形成性和总结性三类教学评价的比照

4.各小组成果展示,教师总结评价。

【学习资源】

1.NITKO A J.Educational assessment of students[M].Des Moines:Prentice-Hall Order Processing Center,1996.

2.BLOOM B S,HASTINGS J T,MADAUS G F,et al.Handbook on formative and summative evaluation of student learning[M].New York:McGraw-Hill,1971.

3.FLAGG B N.Formative evaluation for educational technologies[M].London:Routledge,2013.

4.PERRENOUD P.From formative evaluation to a controlled regulation of learning processes.Towards a wider conceptual field[J].Assessment in Education,1998,5(1):85-102.

5.TREAGUST D F.Diagnostic assessment of students’science knowledge[J].Learning science in the schools:Research reforming practice,1995,1:327-436.

6.罗伯特·M·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皮连生,王映学,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8.布鲁姆,罗黎辉.教育目标分类学:知识领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9.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10.涂艳国.教育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1.陶百强.国外形成性评价相关研究[J].基础教育课程,2005,11(11):30-31.

12.丁邦平.从“形成性评价”到“学习性评价”:课堂评价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08,28(09):20-25.

13.黄影妮.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反拨效应[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7(4):161-162.

14.王金发.开展诊断性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发展[J].小学教学参考,2007,27:40-41.

15.宋文礼.双差生转化、教育会诊问题探微[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1998,03:138-14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