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规定

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规定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对教育过程一无所知的人是没有资格自称为教育者的。但是教育领域仅仅有了人的因素,并不见得教育活动就构成了。教育活动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只有发生了一定的交往活动,才能构成教育活动。正是这种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的统一所构成的教育影响,使得教育活动成为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教育是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规定

教育的构成要素是指构成教育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要素,但它并不是指教育活动中所涉及的所有的因素。教育活动是一个复杂而完整的系统,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一)教育者

简单地说,“教育者”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由于对教育概念的理解不同,那么教育者就会有不同的外延。如果从广义上来理解教育,那么任何人都可以扮演教育者的角色,因为任何人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总会有意无意地通过各种途径和活动对他人的态度、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产生影响。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父母是教育者,也可以说新闻记者是教育者,甚至可以说政治家也是教育者。如果将教育理解为学校教育,那么“教育者”主要就是指学校专门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专职“教师”。

教育学中,我们认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理解自己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了解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发展所提出的客观要求,也就是说,他必须具有必要的能够实现促使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任务或使命的知识。一个对教育过程一无所知的人是没有资格自称为教育者的。所以,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而不是一种“实体”,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父母尽管对于孩子的成长会产生种种影响,但是如果这种影响不是父母“有意”造成的,而是他们“无意”中形成的,那么父母就不能称为真正的教育者。作为“教育者”的父母与作为“抚养者”的父母之间,应该有着质的差别。同样,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与作为“教书匠”的教师,彼此之间也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教育者”这个概念,不仅是对从事教育职业的人的“总称”,更是对他们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对于这样的一个概念,人们不仅应该从“类”上来把握,而且还应该从“质”的方面来把握。[5]

(二)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也可称之为教育对象,受教育者可以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受教育者是泛指那些接受教育者传递和施加社会文化影响的人。根据这个观点来看,人在社会中生活,在和人交往的过程中,经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和置身于教育活动之中,扮演着或是“教育者”或是“受教育者”的角色。在人生道路上,活到老,学到老,任何他人,都可能是自己的老师。这就是说,人尽可以为师,而自己则会是任何他人的学生。同样,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说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但在家庭生活中,有时子女也可以是父母的老师。甚至就是在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里,也是如此。学校里的老师虽然具有教育者的身份,学生处于受教育者——学生的位置。但是在某种具体的情况下,学生也会是事实上的老师,而老师倒成为事实上的学生。这不是故作奇论,而是确实存在的情况和事实,尤其在学生知识、信息来源途径多元化的今天更是如此。这也就是所谓“教学相长”的根本原因所在。所以,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这两类人虽然普遍广泛存在,而其地位与作用却并不总是固定不变的。狭义的受教育者在现当代仍主要是指学校中的学生。作为一个当代的学生来说,也不是一味被动地接受学校教师的教导,而是应该努力做一个学会学习的学生,做一个学会利用各种信息的学生,做一个学会帮助教师的学生。(www.xing528.com)

随着人们对教育活动认识的进一步深入,有学者指出用“学习者”来代替传统上所说的“受教育者”或“学生”的概念。理由如下:第一,“受教育者”这个概念毫无疑问地将教育对象看成是比较被动的存在,看成是纯粹“接受教育者教育”或“被教育者教育”的人。这也就意味着,“教育”是一种发生在教育对象身外,并由教育者施加于教育对象身心的某种事情。第二,“学生”这个概念尽管也有“学习者”的含义,但是它所指称的“学习者”主要是那些在身心两方面还没有成熟的人,这是由构成“学生”这个词中的“生”决定的。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终身教育时代的来临,教育的对象已经从青少年扩大到成人乃至所有的社会公民。[6]

(三)教育影响

从根本上说,教育活动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活动。但是教育领域仅仅有了人的因素,并不见得教育活动就构成了。教育活动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只有发生了一定的交往活动,才能构成教育活动。要发生一定的交往活动,必须要有一定的中介或桥梁。在教育活动中,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交往起这种中介或桥梁作用的就是教育影响。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是教育活动的媒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动的媒介,也是教育者借以实现教育意图、受教育者借以实现发展意图的媒介。这个媒介与社会生活中一般媒介的区别,在于它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以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和需要从人类浩如烟海的文化宝库中精心选择、组织和呈现的,具有丰富的发展价值。教育工作的全部要旨就在于充分和有效地利用这个媒介来直接促使受教育者的最大发展,并间接满足整个社会的最大发展需要。教育手段、教育方法与教育的组织形式是围绕着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设计的,因而是受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性质制约的,同时也反映了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是把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以合适的方式呈现给受教育者,并促使他们的有效学习与积极发展。正是这种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的统一所构成的教育影响,使得教育活动成为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一种相对独立社会实践活动。[7]

上述教育的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受教育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指导;没有受教育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因此,教育是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各个要素本身的变化,必然导致教育系统状况的改变。不同教育要素的变化及其组合,最终形成了多样的教育形态,担负起促使个体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的神圣职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