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代歌舞戏和参军戏的结合及其发展

唐代歌舞戏和参军戏的结合及其发展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明此时的参军戏又有了鼓和管弦乐器的伴奏。然而,戏曲作为一门新生的、综合的音乐表演艺术,以唐代歌舞戏和参军戏为标志,它的成型和向着成熟的发展已不可逆转。上引“弦管弄参军”一诗句,也表明了歌舞戏与参军戏的结合趋势,并显示出戏曲早期发展的轨迹和取向,这是宋元戏曲大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随着歌舞戏和参军戏的进一步发展,唐太和三年,四川成都已有“杂剧丈夫”的名目出现。

唐代歌舞戏和参军戏的结合及其发展

前述南北朝末百戏杂舞中已有如《踏谣娘》(又名《谈容娘》)、《兰陵王》等雏形歌舞戏出现,隋唐后,歌舞戏的表演形式继续发展,有增无减。此期已是有故事情节、有角色的化装表演,有歌有舞、有伴唱、有乐器伴奏的雏形戏曲了。唐时的《踏谣娘》,可参见唐诗人常非月《咏谈容娘》的描述:“举手整花钿,翻身舞锦筵,马围行处匝,人簇看场圆。歌要齐声和,情教细语传。不知心大小,容得许多怜!”此期歌舞戏的内容表现多为社会现实生活戏剧化,或将民间故事经“时人弄之”而成。如中唐时的歌舞戏《旱税》,内容取材于贞元二十年的关中大旱,京兆尹李实还照常抽税,人民没有活路,“撤屋瓦木,卖青苗,以供赋敛”。优人成辅端激于义愤编演了此戏讽刺李实,并献演于皇帝。戏中唱道:“秦地城池二百年,何期如此贱田园,一顷麦苗五硕米,三千堂屋二千钱。”为民申舒冤愤的成辅端,后又反遭诽谤而被害捐躯(《旧唐书·李实列传》)。还有如反映农民贫困生活的《麦秀两歧》,揭露官强逞迫百姓贱卖贵买的《刘辟责买》等。此期的歌舞戏在民间流传广远且不断有变体出现。“广场角抵,长袖从风,聚而欢之,寖以成俗”(《唐会要》),演出多在露天歌场或戏场,即“新歌旧曲遍州乡,未闻典籍入歌场”(敦煌曲《皇帝感》辞(一))。又如唐李绰《尚书故实》:“京国顷岁街陌中,有聚观戏场者。”《集异记》也载:“寺前素为郡之戏场,每日中,聚观之徒,通计不下三万人。”及“寺前负贩戏弄,观看人数万众”(《太平广记》)。

唐时另一种戏曲形式称弄参军,即参军戏。“参军”本是官名,参军戏多为滑稽、讽刺的题材内容,如讽刺“汉馆陶令石耽贪污受贿之事”一出。故事说后赵贪官参军周延,时位陶县令,因贪污几万匹黄绢被捕入狱,后得到赦免。戏中“参军”一角装痴,另一角叫“苍鹘”或“苍头”,装智,有白有舞,即前引李商隐《骄儿》诗句“忽复学参军,按声唤苍鹘”中的“参军”“苍鹘”两角。开元中,教坊艺人张野孤、黄幡绰曾以表演此戏著称。据唐代高彦休《唐阙史》说:“优人李可及者,独出辈流,虽不能托讽匡正,然智巧敏捷,亦不可多得。”可见咸通中优人李可及善演参军戏。他“乃儒服险巾,褒衣博带,摄齐以升讲座,自称《三教论衡》(儒、释、道)”。当时盛行三教各自的说教活动。李可及扮巨座大儒,为参军,隅座后生为苍鹘。后生问,大儒答。贞元、元和年间又出现了“陆参军”的参军戏,说明参军戏在流传中,其表演方式和内容也不断有所变化。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载:唐诗人元稹曾在浙东遇到一个冲州撞府的戏优家班,“俳优周季南、季崇及妻刘采春,自淮甸而来,善弄《陆参军》,歌声彻云”。元稹遂有一《赠刘采春》诗云:“新妆巧样画双蛾,幔裹恒州透额罗。正面偷匀光滑笏,缓行轻踏破波纹。言词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徊秀媚多。更有恼人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说明此戏已有了女性的歌唱表演。晚唐薛能又有《吴姬》诗说:“楼台重叠满云天,殷殷鸣鼍(鼓)世上闻。此日杨花初似雪,女儿弦管弄参军。”表明此时的参军戏又有了鼓和管弦乐器的伴奏。(www.xing528.com)

唐代善戏弄的俳优及作品除上述外还有很多。据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载:玄宗开元中除黄幡绰、张野孤外,还有李仙鹤等;武宗朝有曹叔度、刘泉水等。善弄《假妇人》者,懿宗咸道以来有范传康、上官唐卿、吕敬迁等;自宣宗大中以来又有孙乾、刘璃瓶等;昭宗乾宁时还有郭外春、孙有熊等。善弄《婆罗门》者,有大中初的康迺、李百魁、石宝山等。《乐府杂录》又说:“僖宗幸蜀时,戏中有刘真者,尤能,后乃随驾入京,籍于教坊。”又据《旧唐书·音乐志》:民间艺人中之出类拔萃者入选宫中后,“倡优之伎”,“居新声散乐”,与百戏杂技同类,并“以其非正声,置教坊于禁中以处之”。他们高超的表演技艺反受到了限制。然而,戏曲作为一门新生的、综合的音乐表演艺术,以唐代歌舞戏和参军戏为标志,它的成型和向着成熟的发展已不可逆转。戏曲的“以歌舞表演故事”的基本特征,融文学诗歌)、歌唱、舞蹈、戏剧表演、说唱、杂技等多样艺术手段和唱、念、做、打、舞蹈、武术等为一炉的综合特征,已初步形成。上引“弦管弄参军”一诗句,也表明了歌舞戏与参军戏的结合趋势,并显示出戏曲早期发展的轨迹和取向,这是宋元戏曲大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随着歌舞戏和参军戏的进一步发展,唐太和三年(829),四川成都已有“杂剧丈夫”(杂剧演员)的名目出现。至迟于北宋初年,杂剧从散乐分离出来,戏曲作为一种重要的、独立的艺术形式,至宋元实现了文学性、音乐性、舞蹈性与戏剧性的高度统一,成为各种中华古典表演艺术的结晶和集大成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