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蛇盘溪村:古风余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蛇盘溪村:古风余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蛇盘溪村保存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情歌是蛇盘溪里内容最为丰富、曲调最为优美的一种山歌。“风俗歌”涵盖接人待客以及婚丧嫁娶的各类习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熟悉调子戏的民间艺人陆续谢世,调子戏濒临灭绝。民间艺术工作者将土家山民歌、土家礼仪歌谣、土家方言调子戏、哭嫁、请扫把神等古老的民族民间文化重新开发出来。蛇盘溪村至今仍保存着哭嫁、过赶年、喝油茶汤、吃镰刀肉、赶仗等习俗。

蛇盘溪村:古风余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蛇盘溪村保存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有类型丰富、数量众多的土家山民歌。蛇盘溪山民歌传唱于田间地头,歌词主要反映土家族人劳动生活场景,曲调高亢嘹亮。蛇盘溪山民歌种类繁多,如“情歌”“风俗歌”“调子歌”“劳作歌”“新民歌”“土医歌”“儿歌”等。山歌大多采用七字四句子式,如:郎在高山打石岩,妹在河边洗菜薹。想吃菜薹拿把去,想要好耍黑哒来。七字五句子式,如:郎爱姐来姐不在,我学猫儿墙头呆。眼看太阳落下山,不信姐儿不出来。霜打茄子我愿挨。七字六句子式的山民歌不多,如:哥爬妹楼要小心,千万不要弄出声。隔层板壁爹娘睡,堂屋有根拦门凳。万一碰响你莫怕,妹就扯谎狗进门。

蛇盘溪村的哭嫁由来已久。哭嫁仪程有哭十姊妹、哭祖宗爹娘、哭哥嫂弟妹、哭三亲六戚、哭上轿、哭管客师、哭厨倌师傅等,哭诉离别之情,哭今后思恋之苦。新娘哭到谁,谁就要递“打发”。2012年4月,蛇盘溪哭嫁应邀“哭”上了深圳卫视《年代秀》栏目,声名大振。

情歌是蛇盘溪里内容最为丰富、曲调最为优美的一种山歌。情歌曲调不拘一格,或悲或喜,或哀或怨,是人们在繁重的劳作或休闲中的一种情感表达。多采用比拟唱法,因而生动形象有趣。

蛇盘溪礼俗歌谣有“土家迎客歌”“土家敬酒歌”“灯调敬酒歌”“土家送客歌”“土家待客歌”等。“风俗歌”涵盖接人待客以及婚丧嫁娶的各类习俗。人辞世有“丧鼓歌”,出嫁有“哭嫁歌”。

劳作歌 蛇盘溪人们以往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艰辛劳作生活。为消除劳累与寂寞,各种劳作歌谣就应时而生。山歌已深深融入蛇盘溪人的生活,如蛇盘溪马鹿池农民任冬阳所唱的“山歌本是古人留,留在世上解忧愁。一天不把山歌唱,三天奶娃要白头”就是最好的写照。开山取石、修房造屋、拦水筑坝等有“号子歌”;春播秋收有“薅草锣鼓歌”“割麦、薅秧、打谷歌”;农家事如“车水”“打榨”“扬谷”“织布”“打糍粑”“打连盖”“洗衣服”也有歌谣;连挑夫、背佬二也有自己的歌谣。蛇盘溪的劳动号子“柳叶儿红”就非常有气势,能凝心聚力。

调子歌 调子歌词曲比较固定,有以歌叙事的特点。喜怒哀乐之情都在调子歌中得到了充分表达,不仅展现出农家男女内心情感,而且从中可以窥探世事风情。调子歌代表性歌曲有《五更望郎歌》。

新山歌 新山歌是蛇盘溪山歌的又一大特色。如改革开放前的:“宝灵山下蛇盘溪,红苕洋芋当米吃。十个红苕抬颗米,还说红苕和得稀。”改革开放后的:“宝灵山下蛇盘溪,神仙羡慕口水滴。想拿府邸和我换,府邸不如我茅厕。”歌词虽然直白简短,但情感真切,带有深深的时代印记。(www.xing528.com)

土医歌 蛇盘溪有许多中草药与土医疗法,是当地人民战胜疾病、强身健体的民间智慧。当地百姓以歌谣传唱的方式传承民间土医疗法。“拔火罐”“扎瓦针”是民间有效的简易疗法。如“土医歌”里唱道:“头痛脑热无须惊,拔个火罐就得行。上坡下坎崴了脚,千万记住扎瓦针。”又如:“藤木空心定祛风,对支树叶可去红。枝叶有刺能消肿,叶内藏浆败毒攻。”言简意赅地介绍了“空心藤木”药用法与作用。土药土医从远古走到现代,歌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蛇盘溪院落里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儿歌,这些儿歌陪伴世代土家儿童茁壮成长。在教育不发达的传统社会,儿歌就是孩子学前的启蒙读物。如“圆月亮,瘪(bia)月亮,哥哥起来学篾匠。姐姐起来蒸糯米,蒸得喷喷香。打个糍粑接姑娘。姑娘接不来,哥哥借来轿子抬。”现在农村45岁以上的人,都是在月光下的院坝里唱着儿歌,做着类似“接姑娘”的各种游戏中长大的。

传统戏剧类有土家方言调子戏(俗名“土巴三戏”或“土戏”)。调子戏是民间杂剧中的一种,具有自由活泼的形态与通俗的情趣,强调故事和戏曲结合,符合农村百姓的欣赏格调,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调子戏基本内容为:根据剧情中所表现人物的需要,选取民间喜闻乐见的调子为腔调,以方言为道白。演绎的故事时长一般为30分钟以内。用二胡(板胡)伴奏,勾锣、竹梆来击打节奏,烘托剧情。调子戏编写格式为:第一个人物出场时,必须有一段唱腔概括剧情,演出结束时合唱一段调子收尾。譬如,《小寡妇上坟》的小寡妇一上场就唱:“奴家丧夫三年整,媒婆天天跑上门。心烦意乱无主张,荒野山中哭夫坟。”小寡妇重新找到如意郎君后,在台上的各类角色还需合唱:“命中姻缘由天定,寡妇重寻新郎君。白头偕老欢喜事,恩恩爱爱伴终生。”作为剧终谢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熟悉调子戏的民间艺人陆续谢世,调子戏濒临灭绝。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推进,蛇盘溪调子戏又开始重现生机,村里成立了“蛇盘溪土家方言调子戏演出队”,以传承弘扬这一土家文化瑰宝,并新编《赡养风波》《魏调解做媒》《村主任整酒》《王老三贷款》《情系山寨》《温总理送嫁妆》《秦如花养鸡》《土司王招亲》八出土家方言调子戏,不仅深受山寨百姓欢迎,而且到重庆市演出,声名远扬。

蛇盘溪村活跃着一支以农民为主体的民间民俗风情表演队,村寨民族文化生活多彩。民间艺术工作者将土家山民歌、土家礼仪歌谣、土家方言调子戏、哭嫁、请扫把神等古老的民族民间文化重新开发出来。迎客歌、敬酒歌、送客歌,现已在鄂渝边邻广为传唱。“土家方言调子戏”多次应邀代表黔江去重庆参加会演并获奖。蛇盘溪的“哭嫁歌”唱上了CCTV-7国防军事频道,蛇盘溪村民间民俗风情表演队还受邀深圳电视台参加了《年代秀》。

蛇盘溪村还有玩花灯、吹莽号等传统舞蹈和传统音乐。蛇盘溪村至今仍保存着哭嫁、过赶年、喝油茶汤、吃镰刀肉、赶仗等习俗。服饰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村内有些姓氏喜缠盘青丝帕、白布帕,穿大衣大袖、斜襟、对襟对纽扣等独特服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