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研究成果

我国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就是对于学校体育课程目标,人们所持有的总的认识和看法。(一)以学校体育向社会体育的转化作为立足点相对于中学体育教学这一层次来说,高校体育课程是处在高层次的,它是由高校体育教学处于从学校体育锻炼向着社会体育锻炼的特殊阶段所共同决定的。因此,高校体育课程目标从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来看,从学校体育向社会体育的转换来看,要体现出体育能力的“高层次”。

我国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研究成果

课程与教学目标是一定教育价值观(教育目的、教育宗旨)在课程与教学领域的具体化,因此任何课程与教学目标总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就是对于学校体育课程目标,人们所持有的总的认识和看法。

学校体育课程目标得以生成的基本来源就是学生的需要、体育课程的特性、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中的某一方面进行过分强调,都会造成课程本身的发展失衡。如果学校体育课程目标对学校教育培养目标进行被动的适应,那么体育课程的独立学科地位便会失去,而进一步沦为“专才”教育的附庸。如果学校体育课程目标能够使学科本身发展的需要得到满足,将学科的特殊功能突出,课程目标定位过高,就会造成体育课程同学生的具体实际相脱离,课程内容便会失去生活意义。如果学校体育课程目标定位于满足学生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需要,体育课程就有可能让学生牵着鼻子走,又有可能架空教育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的职能。因此,为了确保课程能够得到平稳发展,对体育课程职能进行充分发挥,促使学校体育真正成为学校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必须要对4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权衡,做出最为恰当的选择。

(一)以学校体育向社会体育的转化作为立足点

相对于中学体育教学这一层次来说,高校体育课程是处在高层次的,它是由高校体育教学处于从学校体育锻炼向着社会体育锻炼的特殊阶段所共同决定的。

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主要是对学生生活和学校运动会中常见的运动项目较为细致的技术进行传授,教给学生如何通过运动技能来更好地参与身体锻炼。

高中阶段主要是将竞技运动项目的学习以及相应的体育保健教育作为教学内容。

大学体育应向着娱乐体育、生活体育、体育的文化性方向发展,以对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进行培养,更好地发展学生自我体育锻炼的能力。大学体育应将那些在生活中比较常接触到的,能够在离开学校之后还能继续参与的社会性体育项目作为主要的教授内容。

概括地说,小学就是对学生基本的运动技能、身体活动能力以及体能锻炼进行培养;初中就是对常见的身体锻炼方法和运动技术进行培养;高中就是进行健康教育和竞技教育;大学就是进行娱乐体育和生活体育,对高层次的体育能力进行培养。

因此,高校体育课程目标从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来看,从学校体育向社会体育的转换来看,要体现出体育能力的“高层次”。

(二)以终身体育能力培养为核心(www.xing528.com)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育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在学校教育课程体系中,它的地位是无法被取代的。这种独特性主要表现在它是将学生的身体练习作为主要的练习手段,并以增强学生体能和身心健康作为目标的教育过程。学校体育是以对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作为主要目标,对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进行培养,促使学生终身体育能力进行发展,为学生现在以及将来的身体健康提供服务。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1999年6月《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发,高校体育已从运动技能教育和增强体质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能力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根据现有资料表明,大学生普遍缺乏体育知识,有2/3的学生并没有形成特长体育项目,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形成良好的身体锻炼的习惯,这说明在体育教学中能力教育依然是薄弱环节。

个体体育能力是终身体育行为得以实施的基础条件。作为一种特殊的能力,体育能力是指个体的体育知识、体育智慧、体育技术技能共同构成的个性身心特性的综合体,这主要表现为具体体育活动汇总各种的健身手段和锻炼方法。

体育能力是运动实践能力。它是能够对体育运动进行驾驭的能力,是以体育活动作为媒介的时间能力。体育能力主要包括体育学习能力、身体运动能力、科学锻炼能力以及锻炼评价能力。对体育能力进行培养是体育课程教学训练内容的内化过程,是个体在进行自我锻炼时对体育知识技能的运用,是终身体育行为的基础条件,是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高级层次,也是学校体育课程的核心部分。

(三)以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理想目标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主动接受体育指导、教育、参加体育锻炼。终身体育要求,受教育者既要在学校接受体育指导,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形成良好的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习惯、能力和意识,同时在毕业之后还要坚持参与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以终身受益。终身体育的形成,同现代社会发展对体育的需求,同终身教育观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人们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都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都会对人的身体和精神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体育方面的需求也必然会随之高涨,这对于个体终身体育行为的实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终身体育使得学校体育朝着终身化的方向发展,为终身体育打基础成为学校体育的目标之一。习惯和兴趣这些都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所谓兴趣就是对某一活动、某一事物所能够表现出来的积极心理倾向;习惯是指通过进行反复实践而逐步养成的无须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进行培养,能够为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体育锻炼能力是指个体在运动实践中运用体育知识、运动技术的能力。它也是在长期的体育锻炼过程中而逐渐得以形成的一种能力。在对终身体育行为的影响方面,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和能力是其中的两大基本要素。对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习惯和体育锻炼能力进行培养是学校体育课程的主要任务。

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学校体育的根本目标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学校体育在对健康与体育的本质联系要进行很好的把握,学校体育要对健康与体育的本质联系加以很好的把握,通过学校体育来对学生终身体育健康与终身体育的意识、行为和能力加以培养。终身体育体现了健康的宗旨,体现了对健康追求、提高生活质量的过程。通过学校体育课程,应使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来提高健康的能力,形成体育锻炼增进健康的习惯和意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进行培养,其目的就是要实现“健康第一”的目标。对于终身体育来说,高校体育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必须要将终身体育作为主线,将使学生能够终身受益作为出发点,着眼未来,从而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体育课程不应仅限于发展身体的功能,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是体育的必然归宿。我们要对体育课程的目标问题加以重新审视,坚持健康第一,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将与从增强体质层次逐渐上升到健康教育的更高层次,从而更好地满足现代人越来越强烈的身心需求,将体育发展成为健康生活的重要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