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水务知识词典:防洪排水与洪水风险的减灾措施

北京水务知识词典:防洪排水与洪水风险的减灾措施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防洪标准 防洪保护对象达到防御洪水的水平和能力。防洪非工程措施包括水情信息测报系统、洪水预报预警系统、泛区管理、行洪河道清障、洪水保险、防洪调度、防洪抢险避险转移措施、超标准洪水应急措施等。洪水风险图 表示某一区域可能发生的洪水灾害危险性大小的地图。一个地区的防洪规划应当根据该地区的洪水风险图所标示的危险程度采取相应的减灾措施。目前北京地区尚未建立洪水保险制度或洪水保险管理措施。

北京水务知识词典:防洪排水与洪水风险的减灾措施

防洪 根据洪水规律与洪灾特点,研究并采取各种对策和措施,以防止或减缓洪水灾害,保障社会经济安全发展的水利工作。

防洪标准 防洪保护对象达到防御洪水的水平和能力。防洪标准可用设计洪水(包括洪峰流量、洪水总量及洪水过程线)或设计水位表示。一般是以某一重现期的设计洪水为标准,也有以某一实际洪水为标准(如永定河卢沟桥以上左堤以可能最大洪水16000m3/s为防洪标准)。防洪标准的高低,与防洪保护对象的重要性、洪水灾害的严重性及其影响直接相关,按照国家规定,北京市属特别重要城市,城市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

防洪调度 运用防洪工程或防洪系统中的各种设施,有计划地实时安排洪水蓄、泄,以达到防洪最优效果。防洪调度的主要目的是减免洪水灾害,同时兼顾洪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对多沙河流还要考虑排沙的要求。如官厅水库防洪调度运用方式就要考虑排沙要求。防洪调度的基本原则是:确保防洪工程安全,防洪区的洪灾损失最小,防洪兼顾兴利,洪水调度运用需留有余地以策安全。

防洪工程 为控制、防御和滞蓄洪水以减免洪灾损失所修建的工程。主要有堤防修筑、河道整治、分洪工程、水闸、水库、湖泊等。按功能和兴建目的可分为挡、泄(排)、蓄(滞)等类型。北京地区较大的防洪工程,如永定河卢沟桥分洪枢纽、北运河北关分洪枢纽、永定河堤防、永定河滞洪水库等。

防洪非工程措施 通过法令、政策、经济手段和工程以外的其他技术手段,以减少洪灾损失的措施。非工程措施与防洪工程措施相结合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洪灾损失的根本途径,两者相辅相成。防洪非工程措施包括水情信息测报系统、洪水预报预警系统、泛区管理、行洪河道清障、洪水保险、防洪调度、防洪抢险避险转移措施、超标准洪水应急措施等。

洪水管理 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协调人与洪水的关系为目的,理性规范洪水调控行为与增强适应能力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洪水管理具有系统性和社会性。从防御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就是要增强系统观念和风险意识,从试图完全消除洪水灾害转变为承受适度的风险,推行社会化管理,规范人类社会活动,制定适时可行性防洪标准、防御洪水方案和调度洪水方案,综合利用各种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洪灾损失,充分利用洪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解决水资源的紧缺问题。洪水管理要体现新的治水思路,从防止对人类的侵害转变为对洪水的利用。

洪水风险管理 洪水管理的模式之一。它是在深入细致地把握各流域水系洪水风险特性与演变趋向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将工程与非工程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非工程措施来推动更加有利于全面与长远利益的工程措施,辅以风险分担与风险补偿政策,形成与洪水共存的治水方略,将洪水风险管理控制在可承受的限度之内,促使人与自然间的关系向良性互动转变。洪水风险管理是追求系统整体的协调发展,以实现系统整体的长远的最大利益作为管理目标,它倡导建立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的稳定的投入机制;倡导建立风险分担与补偿的机制,重构人与自然、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平衡关系。洪水风险管理的本质,是综合利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与工程手段,合理调整客观存在于人与自然之间、区域以及部门之间基于洪水风险的利害关系。

洪水风险分析 对可能遭受洪水淹没风险区域的洪水特性及相应的洪水淹没范围、淹没水深、淹没时间、洪水路径、洪涝灾害和社会经济影响的评价和估算。分析流域洪水淹没状况的方法有实际洪水法、水文学水力学法及模型法。针对某一风险洪水,结合流域水文地理特征和工程条件,选用上述方法可推算灾难性洪水发生后的水文后果和灾害损失情况,为绘制洪水风险及后果定量化和图形化的洪水风险图提供依据。

洪水风险图 表示某一区域可能发生的洪水灾害危险性大小的地图。洪水风险图是与洪水发生的频率相关联的。如50年一遇的洪水风险图或100年一遇的洪水风险图。洪水风险图的绘制可采用3种方法:历史洪水灾害调查方法;模型试验法;数学模型法。一个地区的防洪规划应当根据该地区的洪水风险图所标示的危险程度采取相应的减灾措施。如对洪水风险区内的人口发展、土地利用开发方式、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及社会经济发展提出限制性要求,在城市、乡镇设立各种形式的警示标志,确定危险区居民的避险方式和避险路径等。

洪水保险 对洪水灾害引起的经济损失所采取的一种由社会或集体进行经济赔偿的方法。实行洪水保险首先根据洪水发生机遇大小编制风险图,确定防洪保险费率和制定政策、法规等,由主管部门颁布执行。有自愿参加保险和强制保险两种。通过调整费率的办法,可以制约洪泛区的不合理开发。目前北京地区尚未建立洪水保险制度或洪水保险管理措施。

防洪费 依照规定缴纳的防洪工程建设维护管理费。为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和维护管理,提高防洪抗灾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凡在本市行政域内征用土地、租用和划拨土地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的单位和个人均应依法缴纳。北京市人民政府1994年第21号发布《北京征收防洪工程建设维护管理费暂行规定》,自1994年10月15日起施行。

设计洪水 符合工程设计中防洪标准要求的洪水。设计洪水包括水工建筑物正常设计条件下的设计洪水和非常运用条件下的校核洪水,是保证工程安全的最重要的设计依据之一。设计洪水中的防洪标准是根据工程规模、失事后果、保护对象的重要性以及社会经济等综合因素,由国家制定的统一规范确定的。设计洪水是估计水工建筑物抗御洪水能力和各种工程与非工程措施防洪效益的重要依据。在规划设计中,把设计洪水作为确定调洪库容、防洪水位和泄洪建筑物规模的依据或标准。设计洪水的计算内容包括年最大洪水特征值、设计洪水过程线、施工设计洪水等。

校核洪水 符合水工建筑物校核标准的洪水。校核洪水反映水工建筑物非常运用情况下所能防御洪水的能力,是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设计指标。校核洪水是为提高工程的安全与可靠程度所拟定的高于设计标准的洪水,当水工建筑物遭遇到这种洪水时,安全系数允许适当降低,部分正常运行条件允许破坏,但主要建筑物应保证安全。

河北“63·8”暴雨洪水 1963年8月上旬,受西南低涡气流的影响,河北省太行山地区特大暴雨产生的洪水。暴雨中心分别在河北省邢台地区獐站(3d降雨量达1457mm,5d降雨量达2051mm)和保定地区的司仓站(日降雨量达704.3mm)。海河流域南部三大水系的暴雨洪水使冀中、冀南平原及天津市南郊广大地区严重受灾,成为著名的河北“63·8”暴雨。同期,北京地区也出现特大暴雨,暴雨中心的朝阳区来广营24h降雨量达463.5mm,昌平县王家园24h降雨量达325.2mm,该场暴雨引发的洪水造成北京城近郊区、温榆河、大石河的洪灾损失。导致市区大面积多次严重积水,城市交通瘫痪,工厂停产,郊区多处公路、铁路路基、桥涵被冲毁。

河南“75·8”暴雨洪水 1975年8月上旬,在淮河北支洪汝河、沙颍河和唐白河水系河南省境内,由第3号台风引发的特大暴雨洪水。主要暴雨中心有3处,即板桥水库附近的林庄站(降雨量达1631.1mm);石漫滩水库上游的油房子站(降雨量达1411.4mm);干江河上游的郭林站(降雨量达1517mm)。其中林庄站6h降雨量达830mm,超过美国岩石港1942年7月18日782mm的世界纪录。该场暴雨洪水造成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垮坝,使下游地区遭受毁灭性的灾害。鉴于河南“75·8”暴雨洪水的典型性和对水利工程、社会经济破坏的严重性,水利部要求全国各地大中型水库移植河南“75·8”暴雨,推算当地的可能最大洪水,重新进行水库安全复核。北京地区的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海子水库和怀柔水库按河南“75·8”暴雨移置推算可能最大洪水、复核水库抗洪能力,并对水库工程实施了提高防洪标准的改建、扩建工程。

可能最大洪水 在现代气候及地质年代内,流域上各种与洪水有关的要素均取其极限情况,并且同时遭遇时所产生的上限洪水,即河道内可能发生的最大洪水,英文简称PMF。这种洪水是由最恶劣的气象和水文条件组合形成,是永久性建筑物非常运用情况下最高标准的洪水,是为保证重要水利枢纽安全的一种不采用频率概念的设计洪水计算方法。可能最大洪水有水文气象法和数理统计法两类估算方法。我国目前设计洪水标准规定,若失事后对下游将造成较大灾害的大型水库,重要的中型水库和特别重要的小型水库的大坝,当采用土石坝时,应以可能最大洪水作为非常运用洪水标准。

汛期限制水位 水库在汛期允许兴利蓄水的上限水位。通常多根据流域洪水特性及防洪要求分期拟定。进行水库调洪计算时,可以此水位作为起算水位。各洪水分期的划分原则,既要考虑工程运用的要求,又要使洪水分期基本符合暴雨和洪水的季节性变化及成因特点。分期的时段不宜过短,设计规范要求分期不应短于1个月。北京地区大型水库洪水分期按二期划分,即主汛期和后汛期,以每年的8月10日作为主汛期和后汛期的分界日。

警戒水位 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体随着水位逐渐升高,重要堤防、坝体可能出现险情,需要加强防守的水位。当水位上涨至警戒水位时,防汛、报汛部门随即增加报汛频率、加大防汛监管力度,进入防汛戒备状态。警戒水位一般由规划设计或工程管理单位提出,经防汛主管部门批准确认。

保证水位 防洪工程所能保证自身安全运行的水位,是根据堤防情况规定的防汛安全上限水位,往往就是堤防的防洪设计水位或历史上防御过的最高洪水位。保证水位也是修建防洪工程、制定度汛方案及防洪调度的重要依据,也可以随河道和堤防工程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但需经过经济和技术论证后确定。

分洪 用分泄河道洪水的方法,减轻洪水对下游及河道两岸防洪保护区的威胁,保障防护区安全的防洪措施。

分洪水位 分洪工程的运用水位。当预报河、湖洪水将超过分洪水位时,说明洪水将超过堤防安全防御标准,而需要运用分洪工程控制洪水。分洪水位是调度运用分洪工程的一项重要指标。通常以河、湖某控制站的水位作为分洪水位。

分洪工程 在河流上适当的地点,建造分洪闸、分洪堰、分洪口、分洪道等建筑物,分泄超标准洪水到其他河流、湖泊或分洪区、滞洪区的工程。一般包括进洪设施、分洪道、分(蓄)洪区及安全避险措施等。北京地区较大的两个分洪工程是永定河卢沟桥分洪工程和北运河北关分洪工程。永定河卢沟桥分洪工程于1985年初开工,1987年汛期投入运用,工程包括永定河分洪枢纽的拦河闸、小清河分洪闸和大宁滞洪水库。当上游发生超过2500m3/s洪水时,启用小清河分洪闸分洪,以减轻永定河下游河道防洪负担。北运河北关分洪工程由北关枢纽拦河闸和北关分洪闸组成,平时蓄水灌溉,汛期调节运用,将北运河上的洪水分向潮白河,以减轻北运河下游的防洪负担。

分洪区 利用平原区湖泊、洼地修筑围堤或利用原有低洼地带滞蓄调节洪水的区域,一般由分洪区围堤和避洪安全设施构成。从运用上可分为两种类型,即蓄洪运用和滞洪运用。对蓄洪运用的又称蓄洪区,对滞洪运用的又称滞洪区。分洪区在不分洪的年份可以垦殖。分洪区一般都必须纳入地区或流域的防洪规划,要经相应的领导机关批准。蓄滞洪区的运用关系到局部与全局、上下游、左右岸防护区和蓄滞洪内地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必须严格按照批准权限和原则进行运用。在分洪区内,应控制人口增长,不安排新建项目,同时要做好避险撤退的各项工作,一旦需要运用时,能保证居民安全,并将经济损失压缩到最低限度。

蓄滞洪区 见分洪区。

小清河分洪区 位于北京市永定河右岸大宁滞洪水库下游小清河两岸地区,由于淹没区域涉及北京市和河北省两地,因此,小清河分洪区的启用归国家防汛总指挥部统一指挥。北京市境内分洪区淹没面积约250km2,分属近郊区的丰台区和远郊区的房山区的14个乡、111个自然村,受影响人口18.42万人,耕地16.19万亩。自1990~2002年进行小清河分洪区安全建设,建成防洪避险楼台29座,建筑面积9.70万m2,修建避险撤退道路11.5km以及无线通讯网、警报发布系统等设施。

行洪区 天然河道的河槽和滩地与两堤之间的河道,通过洪水的地区。超标准洪水时,漫堤或有计划扒开堤防,沿低洼地泄洪的地区亦属行洪区。

避险楼台 在蓄滞洪区内为受淹群众临时避险而修建的高于最高水位的楼房或高台。避险楼是按照国家统一标准推荐的建筑物结构自资筹建,国家给予少量资金补助,在蓄滞洪区内修建的楼房。根据洪水淹没水深,可盖一层平顶房或二三层楼房。与乡村公益事业结合的建筑物,平时可作为学校、商店、乡村办公用房,洪水期可为群众提供临时安全避险场所。避险台平时作为生产活动场所,洪水期作为避险之用。北京市小清河分洪区已建成避险楼25座,建筑面积6.77万m2;避险台4座,面积2.94万m2,可解决近5万人的安全就地避险问题。

撤退道路 在蓄滞洪区内,为可能受险人员临时避险转移而修建的道路。平时可作为乡村交通,洪水期用于避险人员、车辆专用通道。道路的修建应按照避险人群、车辆流量,考虑道路的通行能力,并建设永久性路标、指示前进方向和目标,以保证避难人员和车辆在较短时间内安全有序地转移撤退。

洪水警报 当预报即将产生严重洪水灾害时,为动员可能受淹区群众迅速应变行动所采取的紧急信息传递措施。通过发布洪水警报,可使洪水受淹区的居民和财产及时转移至安全地区,从而减少淹没区的损失。发布警报后的应变方案一般是预先制定的,但也有临时安排的。洪水警报一般与洪水预报有密切联系,在预报可能出现严重灾害洪水时发布警报;在防汛抢险中,险情急剧恶化、工程将要失事时发布警报。洪水警报愈及时、愈准确,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愈小。洪水警报一般是由各级防汛指挥部发布,可利用电视台、广播电台对讲机、预警器、巡回车等手段发布警报。

麻峪防洪口门 位于门头沟区麻峪村东的双峪公路与丰沙铁路立交桥的永定河左岸防洪口门。建成于20世纪70年代,为一座永久性的人字形闸门,总宽约9.8m。当永定河发生50年一遇以上洪水时,关闭该闸门,以防御永定河洪水进入石景山区的高井地区。

京原公路防洪口门 位于石景山区京原公路穿永定河左堤处的防洪口门。建成于20世纪70年代,为一座永久性的推拉式闸门,总宽约17.4m。当永定河发生50年一遇以上洪水时,关闭该闸门,以防御永定河洪水进入石景山区衙门口等地区。

刘庄子分洪口门 位于丰台区刘庄子东,永定河右岸的分洪口门。建成于1977年,口门为梯形断面,底宽400m,上口宽700m,建有挡水土埝。当永定河发生100年一遇洪水时,扒开土埝,分泄永定河洪水入小清河分洪区。

“四包七落实” 针对山区泥石流易发区具体情况而制定的防洪非工程措施。四包:县领导包乡,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队,党员包群众;七落实:落实转移地点,落实转移路线、落实抢险队伍,落实报警人员,落实报警信号,落实避险窝棚,落实老弱病残人员提前转移。

水库防洪调度 利用水库的调蓄作用和控制能力,有计划地控制调节洪水,以避免下游防洪区的洪灾损失和保证工程本身的防洪安全而采取的调度运用措施。防洪调度方式可分为水库对下游无防洪任务和有防洪任务两类。前者只需解决大坝安全防汛的问题,一般采取库水位达到一定水位后即敞泄的调洪方式,后者应统一考虑大坝安全度汛及下游防洪安全要求,在调度中严格按照所规定的特别条件统一考虑大坝安全度汛及下游防洪安全要求,在调度中严格按照所规定的特别条件(库水位或入库流量等)决定水库的蓄泄量。北京地区的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怀柔水库现行的防洪调度方式就是采用后者的调洪方式。

河道防洪调度 利用河道对洪水进行调控的过程。根据一条江河或一个地区的防洪任务,在规定的防洪标准下,利用河道堤防、水库、分(蓄)洪工程、闸坝等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结合防洪非工程措施,按照规定确保河道行洪安全的各项调度原则,合理地统一控制调节洪水,以防洪保护区获得最佳防洪效益为目标的洪水调度措施和方法。

城区防洪调度 根据城区的城市建设发展、排水设施建设状况及城市洪水特点,利用市区内的排水河道、湖泊、闸坝、排水系统等工程设施,按照预定的调度原则和计划,对城市雨洪进行调蓄、分流的优化调度措施,目的是快速排泄城区洪水,排除低洼地区和道路积水,减少涝灾损失,确保城市交通和正常生产生活的秩序。

山区泥石流防治 对山区泥石流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包括山沟治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山沟治理工程措施是为防止或减轻山洪、泥石流危害而在山区中修筑的建筑物,如谷坊、沙坝、淤地坝、小型水库、护村堤坝沟岸防护工程。同时还应与山坡水土保持工程相结合,统一规划、实施。非工程防御措施,如建立健全泥石流监测和警报系统,根据地质、地貌情况进行险情分类,并绘制泥石流风险区图;建立风险区内居民、财产安全转移措施,如实施“四包七落实”;对受险区内较为分散的险村、险户采取分区分批迁移等。

洪水调度方案 根据洪水特性及其演变规律和防护区的实际情况,运用拟订的防洪工程设施和非工程措施来调节控制水库或江河洪水的一系列措施和调度规则。既要考虑防洪要求,发挥各部门的综合利用效益,又要考虑工程本身的安全,达到防护区洪灾损失最小和工程综合效益最大的目的。主要内容包括:明确工程的防洪标准、洪水调度运用原则;规定洪水调度方式及判别条件,拟定超标准洪水抢护措施及启用条件,以及与洪水调度实施中的其他相关问题。洪水调度方案影响面广,涉及上下游、左右岸安全,每年汛期应根据近期工程运行状况、流域水系防洪需求、下游河道及其允许安全泄量的变化,科学合理制定洪水调度方案。每年汛前洪水调度方案制定后,需报有关防汛部门审批,由地方行政领导及有关部门组成的防汛指挥机构统一部署、统一指挥、组织落实。

防洪决策支持系统 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集数据库、模型库、地理信息遥感等技术,为防洪减灾提供功能完整的信息查询和决策支持的软件应用平台。基本框架可分为3个层次,即人机交互层、应用分析层和系统支持层。其中应用分析层是决策支持系统核心,由信息接受处理、气象产品应用、洪水预报、防洪调度、灾情评估、信息服务、汛情监视、会商支持、专家智能等功能子系统构成。在系统支持层的支持下,完成决策过程中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信息处理、综合分析和辅助决策处理功能。在人机交互层,可根据预报的洪水过程和工程运行情况选用数学模型,考虑专家和决策者意见,得到多个可选方案,供决策者选用,最后发布实施。

北京城区防洪调度原则 根据北京城区河道情况、洪水特点和市区排水系统建设情况,在总结多年城市防洪实践中调度经验基础上,所制定的“西蓄、东排、南北分洪”城区防洪调度原则。“西蓄”是尽量利用西郊沙石坑、南旱河和玉渊潭湖等条件,拦蓄西部地区洪水,减少进入市区的水量;“东排”是利用通惠河将北京城区雨洪水向东排入北运河。“南北分洪”是将城区雨洪水通过北护城河向北面的坝河分洪,以及将西护城河的洪水通过右安门分洪道向凉水河分洪,以确保城市中心区的安全。

错峰调度 当河流下游将发生洪水时,利用河流上游的水库蓄洪或湖泊、滞洪区分洪,调控限制下泄洪水流量,以减轻下游河道的防洪负担,待河流下游洪水消退后再泄流的调度方法。

河道安全泄量 河道在保证水位时能安全宣泄的最大流量。河道安全泄量的大小,由河槽本身的宽度、深度、比降、堤防的高度和安全程度、干支流相互顶托,以及沿河城镇、工矿区、开发区和农田的高程及重要性等因素来确定。一般均以洪水重现期来表示,如50年一遇或10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和校核的最大安全泄量等。扩大安全泄量的措施包括:展宽堤距、疏挖河槽、裁弯取直、加高加固堤防等。(www.xing528.com)

城市排水 对城市市区内雨水和污水的排除。由于城市地区和非城市地区的下垫面差别变大,对雨水的排除发生明显的差别。城区地面径流系数大,汇流速度快,汇流时间短,因此城市雨水排除的流量、暴雨强度、设计降雨历时,以及计算公式、参数选择与非城市地区完全不同,因此,必须依据给排水设计规范、城市排水有关规定执行。

立交桥排水 排除立交桥汇流范围内雨水的设施。立交桥快车道最低点,一般低于四周正常路面2m左右,立交桥范围内的雨水都汇流到立交桥最低点,不及时排除将严重影响交通,甚至造成事故。其多采用设置专门的排水泵站解决排水问题。

积水调查 在暴雨发生后对暴雨产生的积水进行的调查。主要内容包括积水地点、时间、范围、积水深度、积水原因及损失等,以为灾害评估、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雨水口 雨水流进排水管道的入口。雨水口一般设置在道路的汇水点、街坊的低洼处或沿街建筑物雨落管出口附近。

雨落管 排除建筑物顶面雨水的管道。雨落管一般有铁皮管、塑料管,设计在楼房侧面或内部,专门用于承接楼顶汇集的雨水,直接输送到地面。

雨水排水管 埋在地下专门排除地面雨水的管道,或称雨水管。北京城区1953年以前没有雨水管,只有雨污合用的明沟和暗沟,雨季排雨水,平时排生活污水。在1953年的规划中正式提出要雨水与污水分流,以后逐渐修建雨水管,建立雨水管道系统。

城市积水 当遇到短历时强暴雨或排水能力不足,排水不及时,造成城区低洼地区的积水。市政建设规划、设计考虑不周时,道路或立交桥下面也经常出现暴雨积水,城市积水给城市交通和群众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并造成灾害。

竖向规划 城市中所有地面,无论是绿地、广场、道路,还是各种建筑的地面高程所进行的统一规划。北京市20世纪20~50年代初没有竖向规划,有的房屋建在低洼处,雨季积水严重,雨水从外灌到屋内,有的道路雨季经常被水淹,竖向规划对城市排水十分重要。

雨污合流 城镇的雨水和污水混合在同一管沟的排水系统。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小城镇,为了节省投资,常采用这种办法排除雨水和污水。1953年以前北京城所有排水管沟全是雨污合流的。

雨污分流 城镇的雨水和污水分别在2条管沟排除、互不串通的排水系统。北京城1953年规划,首次提出实行雨污分流,随后在城区开始分别建雨、污管系。1957年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旧的合流制管沟要逐渐改造,实现雨污分流制。

四海干线合流管 位于平安里至东四十条豁口,全长5416m。明清时期原为雨水明渠,1951年、1952年改建成砖沟。水由平安里向东流至东不压桥,进入御河。因四海支线修建,原御河排泄能力不足,1953年由北京市卫生工程局设计、施工,建成四海干线,全线改建成雨污合流的地下方沟。四海干线管道西起太平仓胡同南口,向东至前海南沿,折向东南,经地安门西大街,沿地安门东大街至东四十条胡同西口,再折向东至东直门南小街。污水通过截流井入东北护城河截流管,雨水入东护暗河。方沟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大断面为宽3.6m、高3.8m。1975年东二环路修建地铁及道路立交,穿越地铁部分长138m沟道改线。

前三门暗河 由原前三门护城河改建的地下暗河,全长7121.07m。1965年因修建北京地下铁道,将前三门护城河崇文门以西5.6km河道改建成暗河。1978年修建二环道路,又将崇文门以东河道改建成暗河。前三门暗河为单孔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断面宽4.0~8.5m、高2.35~4.2m,流域面积15.53km2,最大洪流量115m3/s。沿途共有主要进水口28处,有南北沟沿下水道系统、御河下水道系统、台基厂雨水管等接入。沿途每200~400m设置人防出入口通道。工程于1965年7月开工,1981年12月竣工。从此,北京西部来水全部排入南护城河。

东护暗河 由原东护城河改建的地下暗河,全长5230m。1972年因修建地下铁道,疏挖东护城河;1973年修建东直门桥、十条豁口桥、朝阳门桥、建国门桥,将桥下河道改建成暗河。因桥下暗沟又长又深,留下明河段所剩无几,1978年市政府决定将东护城河全部改建成暗河。进口处建东直门闸(枢纽),设计流量60m3/s,出口设计流量156m3/s。东护暗河为双孔框架钢筋混凝土结构,单孔宽4.4~7.0m、高4.2m,流域面积20.49km2。主要排泄内城四海一带、朝阳门外及大雅宝地区雨水。

西护暗河 由原西护城河改建的地下暗河,全长5473.5m。1965~1973年因修建地下铁道,将西护城河改建成暗河。进口在西直门北滨河路北京北站货场南,西北护城河暗河南墙处,建有进水闸1座,设计流量5.0 m3/s。1985年西便门外西护城河尾闾段也改建成暗河,出口建节制闸1座,设计流量97.9m3/s。西护暗河为双孔框架钢筋混凝土结构,单孔宽2.5~4.0m、高2.5~3.6m,流域面积12.4km2。沿途有主要进水口16处,有西直门团结大院合流管、阜成门外大街雨水管、西便门外大街雨水管等接入。

南北沟沿干沟 位于西城区的一条排水干沟。明代称宣武街西河、西沟、臭沟。清代称大明濠,俗称“沟沿”。清末明沟上共有桥梁45座,北起横桥,经马市桥、太平桥、马峰桥等,南至象坊桥,出水关入前三门护城河长5025m,为西城一带各沟的总汇。民国10~19年(1921~1930年)将明沟改为暗沟,历时10年。1950年北京市政府对南北沟沿干沟全线整修,北起赵登禹路北口,南至城墙下水关止,长4611m;自城墙下向南一段为明沟,接入前三门护城河。1966年前三门护城河改为暗河后,南北沟沿干沟至暗沟北墙止。南北沟沿干沟为砖砌方沟,断面宽3.0m、高3.0m,全长4663m。

台基厂雨水管 位于东城区台基厂大街下的雨水管线。管线自台基厂大街北口起,沿台基厂大街向南入前三门护城河。台基厂雨水管与台基厂下水道为双层砖结构,上层排雨水,下层排污水,雨水管道为砖砌方沟,断面宽1.8m、高2.05m,全长952m。

御河暗沟 由原御河改建的排水暗沟。元代通惠河的一段,明代改名御河,至清代一直为明沟。民国13年(1924年),自前三门护城河南水关至东长安街改为暗沟,出口段断面宽5.29m、高3.19m,东长安街处断面宽4.1m、高2.6m。民国20年(1931年),由东长安街至望恩桥(东安桥)改为暗沟,断面宽3.07m、高0.95m。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6年11月将御河全部改建成暗沟。根据城区下水道排水系统,御河被分做南、北两段分流,北段自椅子胡同口向北流入“四海干线合流管”。南段自椅子胡同口往南至东安门大街望恩桥,称为“御河下水道干线”,长1468m。望恩桥处断面宽2.2m、高1.7m,设计流量6.06m3/s。2000年在城市水系综合治理中,自什刹前海地安闸至后门桥东一段河道已重新恢复明沟,露出水面。

紫禁城内暗沟 紫禁城内地下排水系统。紫禁城共有90多座院落,总面积70余万m2。各院落布置有纵横通达的暗沟,共有9个出口排入内金水河。其中以神武门内石板道下横贯东西的暗沟最重要、最典型。其西端起自西北角城隍庙东侧内金水河,向东至东北城角南折,直至东华门内旧清史馆院内入金水河。在三大殿中心建筑区,利用地势北高南低,沿殿基布置沟渠,过殿阶处均开有券洞,保证雨水畅通流入暗沟和金水河内。建成后500多年来,故宫内几乎不见暴雨积水记载,至今完好。

筒子河进水渠 位于北海公园东墙内,为故宫筒子河输水的渠道。自北海公园后门内三角地蚕坛闸,南流过濠濮间,经水闸出苑墙,沿景山公园西墙外向南,流过鸳鸯桥(该段1983年改为暗沟),入故宫西北筒子河,全长1180m。渠道用条石砌筑,底宽2~4m。

筒子河退水渠 为排除筒子河水量的退水渠道。该渠自东南筒子河(劳动人民文化宫)南岸墙东端起,在岸墙有退水闸,闸门宽1.75m、高2.55m,流入菖蒲河。退水渠为石砌明渠,全长522m。1968~1969年治理筒子河时改为暗渠。

筒子河引水管 位于北海公园东南角,通向筒子河为内金水河供水的管道。为改善紫禁城水系供水条件,1956年修建的引水工程。在北海东南角建引水闸1座,管道为双排直径1.25m的混凝土管,向东南过景山前街入西北筒子河,全长163m,设计流量3.6m3/s。

马连道合流管 排泄马连道地区雨污水的雨污合流管道。管道自马连道路西侧起,向东经马连道东街入莲花河。管道为砖砌方沟,最大断面宽2.2m、高1.55m,全长822m。流域面积0.654km2

永南路雨水管 排泄永南路地区雨洪水的管道。管线沿大红门路向东南入凉水河。管道最大断面宽2.2m、2.25m,砖方沟,全长2947m。流域面积1.754km2。排水流量9.07m3/s。

龙须沟干线 排泄城南地区雨污水的干线管道。原为明朝末年排泄外城东南一带雨洪水的排水沟,名为龙须沟。北起虎坊桥,经永安桥、天桥、红桥,在天坛北折向东南,经左安门内龙潭,入南护城河时称郊坛后河。民国6年(1917年),将虎坊桥以北一段改为暗沟。民国7~19年(1918~1930年),将虎坊桥至老虎洞(今叠道子胡同南口)改为暗沟。老虎洞以下至出口,1950~1952年改为暗沟。流域面积约1.81km2。龙须沟干线西起体育馆西路北口,向东南经龙潭路,在龙潭闸下入南护城河,管道为砖拱结构,最大断面宽2.6m、高1.0m,全长2037m。1982年,龙须沟截入南城污水干线下段。1950年前,沿线居民,生活穷困,环境脏乱,至1952年龙须沟治理后,环境改善,作家老舍编写剧本,拍成影片《龙须沟》。

丰台路合流沟 位于西翠路西侧,起自西翠路北口复兴路南侧,向南入新开渠,长1172m。管道为直径1250mm混凝土管,流域面积0.434km2,排水流量2.85m3/s。

朝阳门外大街雨水管 1953年建成朝外关厢合流管,管道东起神路街北口,西入东护城河。东护城河改暗河时,管道下游改为雨水管道入东护暗河。为实现朝外大街雨污水分流,1990年6月建成朝外大街雨水管,管道为直径1600mm混凝土管,全长2327m。

万泉路雨水管 南起小南庄与已建的西三环路雨水方沟相接,向北至巴沟村北路入万泉河。管道为砖砌方沟,断面宽4m、高2.3m,长1326m。流域面积1.255km2,排水能力13m3/s。

德胜门外大街合流管 1953年建成。管道起自德外关厢地区,沿德外大街东侧向南入北护城河。1986年改建,起点延长至马甸南北郊市场一带,沿途有德外安康胡同、德外西后街等下水道接入。管道为砖拱结构,断面宽2.2m、高0.85m,全长1632m。

西直门团结大院合流管 原为西直门外明沟。位于西直门外大街以南,原铁路北侧“团结大院”一带,地势较低洼,有天然排水沟1条,雨水污水大量排入。1974年改建成下水道。管道起自北京天文馆,大部在原明沟位置,向东入西护城河暗河。流域范围北界西直门外大街,西界北京天文馆,南至百万庄北路,东至西护城(暗)河。管道为砖砌方沟,最大断面宽2.45m、高1.8m,全长1849m。

蒲凉雨水管 沿南三环东路、石榴庄街新路向南入凉水河。管道为砖砌方沟,断面宽3.2m、高2.3m,全长3259m。流域面积3.214km2,排水流量19m3/s。

北太平湖雨水管 1971年12月建成。管道起自东小村,沿太平湖路,经文慧园至德胜门西河沿入北护城河。管道为砖砌方沟,断面宽2.6m、高2.5m,全长1842m。有新街口外大街雨水管、新街口外大街东便道南段雨水管等支线接入。

北太平庄花园路雨水管 起自学院路东北角,沿学院东路(即北三环西路)自西向东至花园路南口;另一端自新街口外大街北口西侧,向北至北三环西路北侧,向北入小月河。管道为砖砌方沟,断面宽1.8m、高1.73m,全长2353m。流域面积0.98km2,排水流量4.57m3/s。

安外大街合流管 1958年建成。管道起自和平北街西端,向西折向南入北护城河,管线为砖砌方沟,断面宽1.4 m、高1.42m,全长1821m。后改合流管经安外大街南口截流井,入北护城河北岸污水截流管。

永内大街西便道合流管 1951年3月建成。是排泄永定门内大街一带雨、污水的管线。管道起自西沟旁东口,沿永定门内大街向南,在永安门桥西入南护城河,管线为砖砌方沟,断面宽1.1m、高1.5m,长1805m。管道出口较低,常年淹没在水下,雨季河水位较高,严重顶托回流,影响排洪。

学院路雨水管 自航空学院起,沿学院路西侧自北向南,穿北医南路、土城北路后,入西北土城沟。管道为直径1.8m的混凝土管,全长938m。流域面积0.536km2,排水流量3.98m3/s。

大石桥合流干线 位于珠市口大街至广渠门内大街一带。承担前门外大街以东,广渠门大街南北两侧地区排水。管道西起北桥湾南口,经三里河大街、榄杆市、大石桥入东南护城河。管线为砖砌拱沟,断面宽2.2m、高0.8m,全长3230m,流域面积约1.75km2。1982年截入南城污水干线。

安立路雨水管 自安贞桥北侧起,沿安定路至北口,折向东北入土城沟。管道为直径1.8m的混凝土管,全长939m。流域面积0.433km2,排水流量4.15m3/s。

三里屯雨水管 管线起自三里屯路南口,沿三里屯路西便道向北,入亮马河。管线为砖砌方沟,最大断面宽1.1m、高0.8m,全长662m,排水流量1.8m3/s。

酒仙桥路南段雨水管 起自将台路东口,沿酒仙桥路西便道向南入坝河。管道为直径2.2m的混凝土管,全长683m,流域面积1.58km2,排水流量7.7m3/s。

北苑路雨水管 起自安苑里,沿北苑路西便道向北,至成府路折向东,入北小河。管线为砖砌方沟,断面宽2.2m、高1.5m,全长2.93km。流域面积1.54km2,排水流量28.3 m3/s。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